东北网伊春4月16日讯(徐海峰记者崔蕊)日前,记者在市环保局了解到,今年,我市将加快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步伐,进一步落实“生态立市”、“产业兴市”两大战略,以“三加快一树立”为重点开展生态市建设工作。
“三加快”一是加快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保障生态安全。强化汤旺河、呼兰河源头省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和汤旺河国家公园生态脆弱区域的保护与建设,做好自然保护区的提档升级工作;加强流域污染防治工作,开展汤旺河、呼兰河源头环境综合整治及涉水项目环保专项行动,推进污染处理设施建设,保护流域水质安全,提高环境保护投资占GDP比重;重点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林权制度改革、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培育和管理,确保完成森林覆盖率目标;科学核定重点河流流域的生态用水,严格控制高耗水产业的发展;加强湿地保护与管理,推进湿地监测、湿地恢复、湿地植被保护等工作的进展,坚决查处打击各种破坏湿地资源的行为,使湿地资源得到全面保护;加强矿山生态系统建设,以绿色矿山理念为指导的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整顿沿库、沿岸采矿秩序,确保区域生态环境安全。二是加快小兴安岭生态经济区建设,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以“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为原则,将生态产业“四大集居区”布局有机融入小兴安岭“五大生态经济区”建设之中,将木材精深加工、森林生态旅游、特色种养加、冶金及矿产资源开发、绿色能源五大产业作为接续替代产业,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面积的比重要达到60%以上,使经济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相协调,逐步建立具有小兴安岭特色的生态型经济体系。三是加快“四城联创”步伐,建设生态人居环境。加大生态城(镇)建设力度,以提档升级为重点,统筹推进全国生态园林城创建;以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为重点,加快推进全国卫生城市创建;以绿化美化为重点,整体推进全国森林城市创建;以提高市民文明素质为重点,全面推进全国文明城创建;抓好碧水、蓝天、安静、安全环保四大惠民工程,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要达到100%,空气和噪声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标准,辐射环境安全和危险废物得到有效控制和管理;开展生态市建设,将生态市建设延伸到乡镇、村屯、林场所,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要达到95%。
“一树立”就是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大力开展生态市建设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全民环境教育,高度重视环保教育和人才培养工作,加强对领导干部、重点企业负责人和有关技术人员的环保培训与知识更新,扩大“倡导绿色文明,创建绿色家园”创建面,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创造人人参与环保、关心环保,环境保护意识深入人心的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