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伊春新闻网 > 新闻快递 正文
万千气象与生活息息相关
http://yichun.dbw.cn   2009-04-01 16:14:22

  东北网伊春4月1日讯林城晚报提供 记者崔蕊/文

  走过飘雪的冬季,迎来了万物复苏的春天,在四季的轮回中,林城人感受着季节带来的变化。然而,四季的变化是和天气密不可分的,每个季节都有对应的天气特点。初春,冰雪动融、气温回升;盛夏,千山滴翠,艳阳高照;仲秋,层林尽染、风轻云淡;深冬,雪玉冰清,寒风凛凛。雨天撑伞,冷天加衣,天气和每个人的生活密不可分。瞬息万变的天气,有时乌云密布,风雨交加,有时晴空万里,天高云淡,真可谓是风云变幻,气象万千。

  专家介绍,气象是指大气中的冷、热、干、湿、风、云、雨、雪、霜、雷电、光象等各种物理状态和物理现象,这些气象变化是多端复杂的。今冬的林城,雪花成为了万千气象中的主角。时而鹅毛大雪,时而小雪飘扬。诗人李白在形容燕山雪花时有一句著名诗句:“燕山雪花大如席”。“大如席”的雪花只是诗人形容雪大的一种比喻,根本就不存在,就连“鹅毛大雪”,也是不容易遇到的。气象专家介绍,我们能够见到的单个雪花,它们的直径一般都在0.5--3.0毫米之间。这样微小的雪花只有在极精确的专业仪器上才能称出它们的重量,大约3000--10000个雪花加在一起才有一克重。一立方米的雪里面约有60--80亿颗雪花,比地球上的总人口数还要多。

  初春雪花频繁光顾

  在寒冷的冬季,人们喜欢用“鹅毛大雪”来衬托天气的寒冷。其实,“鹅毛大雪”是气温接近0摄氏度左右时的产物,并不是严寒气候的象征。相反,雪花越大,说明当时的温度相对比较高。三九严寒很少出现鹅毛大雪,只有在初冬或冬末初春时,才有可能下鹅毛大雪。进入3月份,我市的降雪量比较大,频繁的降雪让空气变得湿润起来,3月份正是冷暖空气活动频繁的时候。充足的水汽加上冷暖空气频繁交锋,带来了频繁的降雪天气。

  在天气预报中,市民经常听到有关于雪的预报,气象专家介绍,24小时内降雪在0.1--2.4毫米之间为小雪,中雪为2.5到4.9毫米之间,大雪为5.0到9.9毫米之间,大于10.0毫米以上为暴雪。降雨和降雪在气象学上称为降水,专家介绍,降雨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降落到地面的水层深度,0.1---9.9毫米之间为小雨,10.0--24.9毫米之间为中雨,25.0--49.9毫米之间为大雨,达到50毫米以上为暴雨。另外,人们也可以从日常生活情况来判定雨的等级:下小雨时,雨点清晰可辨,没有飘浮现象,落到地面或屋瓦上不四溅,地面泥水浅洼形成很慢,至少两分钟以上才会润湿路面、屋瓦,屋檐下只有滴水。降中雨的时候,雨水如线,雨滴不易分辨,落在地面上雨水四溅,水洼泥潭形成很快,屋顶有沙沙声。下大雨时,雨如倾盆,模糊成片,雨水落在地面上四处飞溅,水潭形成很快,屋顶雨声很大。

  气象预报把下雨、下雪都叫做降水,降水的多少叫降水量,表示降水量的单位通常用毫米。1毫米的降水量是指单位面积上水深1毫米。 1毫米降水落到田地里有多少呢?每亩地面积是666.7平方米,因此,1毫米降水量就等于每亩地里增加0.667立方米的水。每立方米的水是1000公斤,这样,1毫米降水量也就等于向每亩地浇了约650公斤水。据测定,降5毫米的雨,可使旱地浸透3厘米--6厘米。在天气预报用语中,不同的说法有不同的含义。比如,“零星小雨”指降水时间很短,降水量不超过0.1毫米。“有时有小雨”意即天气阴沉,有时会有短时降水出现。“阵雨”指的是在夏季降水开始和终止都很突然,一阵大,一阵小,雨量较大。“雷阵雨”则是指下阵雨时伴着雷鸣电闪。“局部地区有雨”指小范围地区有降水发生,分布没有规律。

  大雾天气自我防护

  在冬季或者夏季的清晨,细心的市民会发现空气中有时会雾蒙蒙的,视线模糊,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雾。按照按水平能见度距离划分雾分为五个等级,水平能见度在1—10公里之间的称为轻雾,水平能见度距离低于1公里的称为雾,水平能见度距离200—500米之间的称为大雾。水平能见度距离50—200米之间的称为浓雾,水平能见度不足50米的雾称为强浓雾。当出现雾、沙尘等天气过程时,大气透明度较低,因此能见度较差。在这种情况下,街道上的过往车辆一般会打开车灯,以便驾驶。雾对交通有很大影响,对我们的健康危害也很大。常言道:“秋冬毒雾杀人刀”,多雾的气候条件下,咽喉炎、气管炎、结膜炎等炎症易发,雾中的一些病原体还会导致头痛,甚至会诱发高血压、脑溢血等疾病。雾滴中含有各种酸、碱、盐、胺、酚、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形成危害。起雾时气压低,污染物与空气中的水汽相结合,将变得不易扩散与沉降,有害物质易滞留,这些物质刺激人体会引起喉炎、气管炎、结膜炎和一些过敏性疾病。所以,在有大雾的天气里,市民应该尽量减少在户外逗留的时间。出门时最好带上口罩,外出回来后应该立即清洗面部及裸露的肌肤,并尽可能避免在雾气弥漫的环境中过久进行锻炼或工作。

  阴晴冷暖天气多变

  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降雪天气后,近日,我市空气清新,天空蔚蓝。在天气预报中,“晴”、“多云”、“阴”等词语几乎每天都能出现。每个气象用语都有它的特定含义。我国气象部门对这些用语的规定如下:天空无云或虽有零星的云层,但云量不足天空面积1/10称为“晴”,有时天空中出现很薄的高云,但能透过阳光的也称为“晴”。中、低云云量占天空面积4/10到7/10或高云云量占天空面积6/10以上的情况称为“多云”。凡中、低云云量占天空面积8/10及以上者,阳光不能透过或很少透过云层则称为“阴”。在晴朗的天空下散步,我们明显能明显感觉到阳光的温暖,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季,有阳光的照耀也会觉得身上暖暖的。儿童经常晒冬阳能预防佝偻病的发生。但是在夏天和秋天,人们在晒太阳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紫外线的辐射。紫外线指数越高,防护的措施越要严密。

  紫外线辐射强度大

  气象专家介绍,紫外线指数是指一天当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最高时(中午前后),到达地面的太阳光线中紫外线辐射对人体皮肤的可能损伤程度。紫外线指数一般用0-15表示。可见紫外线指数值越大,表示紫外线辐射对人体危害越大,也表示在较短时间内对皮肤的伤害愈强。

  夏季是紫外线辐射强度最高的季节。气象部门将紫外线指数分为5级发布,即指数值为0、1、2时,为一级,表示太阳辐射中紫外线量最小,对人体基本没有什么影响;紫外线指数为3、4时,为二级,表示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量比较低,对人体的影响比较小,可适当采取一些防护措施,如:涂擦防护霜等;紫外线指数为5、6时,可称三级,表示紫外线辐射为中等强度,对人体皮肤有一定程度的伤害,外出时带好遮阳帽、太阳镜、太阳伞等;紫外线指数为7、8、9时,为四级,表示紫外线辐射较强,对人体危害较大,除上述防护措施外,要避免外出活动,或尽可能在遮阴处;当紫外线指数大于等于10时,为五级,表示紫外线辐射最强,对人体危害最大,人们应减少外出时间(特别是中午前后),或采取积极的防护措施。

  春秋风大天气干燥

  地球上任何地方都在吸收太阳的热量,但是由于地面每个部位受热的不均匀性,空气的冷暖程度就不一样,于是,暖空气膨胀变轻后上升;冷空气冷却变重后下降,这样冷暖空气便产生流动,形成了风。在气象上,风常指空气的水平运动,并用风向、风速(或风力)来表示。风向指风的来向,风速指的是单位时间内空气的行程,常以米/秒、公里/小时、海里/小时来表示。风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因此,风的预报包括风速和风向两项。风速的大小常用几级风来表示。风的级别是根据风对地面物体的影响程度而确定的。在气象上,目前一般按风力大小划分为十二个等级。

  0级风又叫无风。2级风叫轻风,树叶微有声响,人面感觉有风,吹在身上人们感觉很舒适,4级风叫和风,树的小枝摇动,能吹起地面灰尘和纸张。6级风叫强风,大树枝摇动,电线有呼呼声,打雨伞行走有困难。8级风叫大风,树的细枝可折断,人迎风行走阻力甚大。10级风叫狂风,在我市很少见,可拔起树木,建筑物损害较重。12级以上的风叫飓风,摧毁力极大。在天气预报中,人们常听到如“北风4到5级”之类的用语,此时所指的风力是平均风力,如听到“阵风7级”之类的用语,阵风是指风速忽大忽小的风,此时的风力是指最大时的风力。春秋两季,是我市风力比较大的时期,通常大风天都会在这个时候来临,有时候刮东北风,有时候刮西北风。气象学上以风向来称呼风的名称,从北边吹来的风称作为北风,西北方向吹来的风称作为西北风等。

  了解天气方便出行

  天气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气象部门在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每天都及时公布天气预报,还开通了12121气象服务热线,出行指数、晨练指数等预报,道路结冰、大风等预警,这些气象预报让市民了解更多的天气情况,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市民如何听天气预报,怎样掌握天气,什么情况下才能发布各类预警信息,日前,记者采访了气象专家。

  晨练是长久以来人们用来锻炼身体的形式之一,特别是中老年人。如何选择锻炼时机,在什么样的天气下适宜锻炼,什么天气不能晨练,很多人都不了解。气象部门根据气象条件对晨练人身体健康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雾天不利于户外晨练,尤其是浓雾天。在冬季气温很低时,也不利中老年人晨练,因为年纪大的人体温调节功能较差,受到寒冷刺激后,极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在大风的天气里,中老年人也应尽量减少晨练,为了更好地帮助人们选择晨练时机,气象科学家综合了气象条件,制定了晨练环境气象要素标准——晨练指数。据了解,晨练指数分为五级: 1级:非常适宜晨练,各种气象条件都很好。 2级:适宜晨练。 3级:较适宜晨练。4级:不太适宜晨练。5级:不适宜晨练,所有气象条件均不利。晨练的人特别是中老年人,应根据晨练指数,有选择地进行晨练,这样才能保证身体不受外界不良气象条件的影响,真正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市民经常能在报纸上看到空气污染指数和感冒指数预报,空气污染也成为人们日趋关注的焦点。晨练时不宜在空气污染严重的地方锻炼。专家介绍,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很多,其中汽车尾气、粉尘、工业区排放的有害物质、冬季小煤炉释放的二氧化硫等。人们在如此环境中跑步、散步、做操、练气功等容易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空气污染指数预报分为5级,当空气质量在1-3级时,均可以晨练;4级时,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而5级时必须停止晨练。感冒的发生除和细菌感染有关外,天气条件是一个重要因素,有了它,儿童、老人等感冒易发人群可以用感冒指数来确定衣服的增减和活动时间。感冒指数分为3级:1级是低发期,2级是易发期,3级是高发期。感冒指数的高低和天气的变化是对应的,有强冷空气入侵,气温骤然大幅度下降或气温迅速蹿升都有可能引起感冒。相对的,气温没有忽高忽低,天气处于稳定状态中,为低发期。

  预警信号

  在预报天气的同时,市气象台也会根据天气情况发布各种预警信号,其中,初春时期最经常发布的就是道路结冰预警信号,道路结冰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黄色预警表示路表温度低于0℃,出现降水,12小时内可能出现对交通有影响的道路结冰。驾驶人员应当注意路况,安全行驶,行人外出尽量少骑自行车,注意防滑。当路表温度低于0℃,出现降水,6小时内可能出现对交通有较大影响的道路结冰时发布橙色预警信号。当路表温度低于0℃,出现降水,2小时内可能出现或者已经出现对交通有很大影响的道路结冰,发布道路结冰红色预警信号,这时车辆和人员应尽量减少外出。

  此外,暴雪预警信号也是冬季和春季市民比较关注的,暴雪预警分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12小时内降雪量将达4毫米以上,或者已达4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气象部门会发布暴雪蓝色预警信号,12小时内降雪量将达6毫米以上,或者已达6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发布黄色预警,6小时内降雪量将达1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发布橙色预警信号, 6小时内降雪量将达15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5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发布红色预警信号。

来源: 林城晚报     作者:     编辑: 任桂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