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伊春新闻网 > 经济新闻 正文
特色管理挖潜能
http://yichun.dbw.cn   2009-03-17 09:22:08

  ——走进西钢系列报道(四)

  东北网伊春3月17日讯(记者谢国飞王跃东)思维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企业改制后,虽然从形式上完成了从国有到民营的过渡,但企业四十年积淀下来的管理传统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转变过来的,为此,西钢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梳理机构和业务流程,西钢建立了与信息化相适应的制约、透明、科学的管理新机制,实施了“两重组五分离”的管理再造工作。机构重组实现扁平化——取消了公司机关的处级建制,将公司23个处室合并成了“七部一办”,明确管理权限和责任,精干了管理人员队伍,使机关管理人员由最初的600人减少到现在的260人。将采购供应处的物资采购和保管供应机构一分为二,成立了专职采购的物资采购公司和专门负责验收、保管和供应的仓储供应处,取消了二级库统一由仓储供应处管理。将公司财务部成本科和物价审核科成建制地划归了企划部,成立了成本控制中心,相应地在财务部成立了结算中心。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业务职能重组是根据成本流程的各个环节重新划分、界定了各部门和单位的管理责任,实行“五分离”的管理制衡。一是财务核算与成本分析分离,建立全成本核算与旬成本分析制衡制度。二是资金预算与现金支付分离,建立资金量入为出的制衡制度,把好资金使用关。三是物资采购与价格审核分离,建立采购违价处罚制度,把好进货价格关,降低采购成本。四是合同草签与审签分离,建立合同履行单据复审制度,把好合同审签关,规范经济行为。五是计量验质与稽查分离,健全物资流稽查制度,把好各环节的数量关和质量关。

  目前,信息化已普遍应用在企业内部办公自动化、物资采购、仓储供应、产品销售、计量验质、价格审核、人力资源、财务核算、生产管理、设备管理、成本管理等各个环节和领域。信息化工程使公司的物流、人流、资金流全部处于可控制状态,所有信息、数据全部实现共享和透明,真正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信息化、精细化,实现了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真正达到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在此基础上,各级管理部门以建立集团化集约型管理体制为突破口,不仅实现了集团内资源共享、信息共享、资产优化,还有效地堵塞了各个环节的跑冒滴漏,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可以说,精细化管理为西钢集团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来源: 林城晚报     作者:     编辑: 任桂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