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城晚报提供 吴迪记者张艳波/文
受资本市场低迷、银行存款利息下降的影响,我市部分市民将投资目光转向黄金,引发新一轮黄金投资热潮,但存在的风险控制能力不足问题日益显现,应引起重视。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银行伊春市中心支行货币信贷管理科负责人,就相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黄金投资交易基本情况
伊春市国有商业银行开办的黄金业务主要是账户金(俗称“纸黄金”)和实物金两种,前者属于面向居民个人的一种理财产品,投资者通过金价变动赚取价差,但不能提取实物黄金,后者主要是品牌金的销售和回购业务。2008年,全市商业银行个人实物黄金业务交易量1450克,交易额30.1万元,同比增长215%和227%;账户金业务交易量151967克,交易额3034万元,同比增长43%和46%。该业务自2006年开办以来增长势头十分强劲,反映出本地居民对黄金投资认识程度的加深和理财意识的进一步增强。居民青睐黄金投资的原因
国内黄金价格在频繁变动中稳步上涨。近年来黄金价格主要受美国经济和美元汇率、原油价格以及黄金供需关系等因素影响。2008年,国内金价走势与国际金价大体相当,一年来黄金价格经历了冲高回落、频繁波动的一连串变化,最高价差达到72.78元/克。始于2005年末的这一轮金价上涨行情从120元/克开始至2008年3月达到历史最高点的228.36元/克,累计涨幅超过90%。特别是从去年10月份起,黄金价格经历了近5个月的持续上涨,原料金价由157元/克涨至现在的208元/克,短短几个月每克涨了50元,而这种上涨的趋势从短期来看不会改变。稳步上涨的金价成为本地居民继股票、基金后又一新的投资热点。
商业银行黄金业务交易方便快捷。自中行率先推出账面炒金业务“黄金宝”以来,建行、工行又相继推出了金行家“实物黄金”、“人民币账户金”、“美元账户金”等品种众多的黄金交易业务。随着上海黄金交易所开通实物黄金个人交易业务并将个人投资限额从1000克降低到100克,其具有的门槛低、费用优惠、交易币种丰富、交易方式便捷等特性对居民的吸引力大大增强。
投资者对黄金的保值增值认同度较高。调查显示: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进行黄金交易的个人投资者更加重视黄金保值增值的作用,认为将手中的一部分资金投入到黄金业务中可以更好地对冲资本市场的交易风险。黄金投资存在的问题
业务品种单一。目前,个人实物黄金业务只开办了品牌金的销售和回购业务,代理个人投资上海黄金交易所的实物黄金业务还没有开展,投资者面临着商业银行黄金业务品种单一、雷同的局面。
投资者风险控制能力不足。由于黄金兼具商品和金融双重属性,黄金市场的国内外价格联动非常密切,且会受到全球宏观经济形势、市场供需基本面、各类经济指标等多种复杂因素的共同影响。这就要求投资者不仅要具备黄金市场的知识,对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也要有所了解。调查中发现,部分个人投资者虽然知道影响黄金价格的因素,但对于黄金市场与其它三个市场的联动关系并不清楚,存在着风险控制能力不足的问题。政策建议
进一步拓宽黄金交易品种。改善对于个人投资者的交易、信息服务,是完善黄金市场发展的基础条件。商业银行应顺应投资需求趋势,做好开展个人投资者在上海黄金交易所交易的准备工作,并逐步实现个人客户交易账户归一,即可以在同一个账户中交易股票、外汇和黄金等产品。这样不仅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最大便利,节约交易成本,而且也是商业银行满足客户多元需求、优化自身收入结构的必然选择。
进一步加强对金融机构和黄金投资者的培育。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推动个人实物黄金业务的同时,应同步加强机构投资者培育,使其为个人投资者提供代理以及专家理财服务,全方位满足客户需求。同时对金融机构开展黄金代理业务进一步规范,要求金融机构对客户进行充分的风险提示和信息披露,并履行告知义务;个人投资者也应提高自身风险管理意识,掌握必要的相关知识,更好地规避交易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