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伊春2月18日电
林城晚报提供 记者张桃/文
对于教师,人们在尊重他们桃李满天下,敬佩他们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同时,也对他们每年两次的假期不无羡慕。然而,作为一年有两个假期的教师来说,他们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轻松,相反他们的心理健康更应引起重视。
去年12月,市中心区某小学班主任在正常教学中,对本班一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同学进行了批评,下午放学路上,该学生恰巧被本班其他几名男同学推倒……第二天,该生家长以孩子受惊吓,系老师指使这几名男同学所为,要求老师对此有个说法。老师再三解释,并找来校长,但该生家长对此仍不依不饶。
在事业单位就职的张女士反映,其儿子在某中学就读。去年9月末,她在查看孩子作业时发现,为孩子准备的一本非常重要的教材辅导书没有了。再三追问下,孩子承认:被老师扔进水盆里浸泡的不能再用,扔了。老师为什么要将孩子学习用的教辅书扔进水盆里?孩子说,老师不让上课看课外书,教材辅导书也不行,将书扔水盆里是让他长记性。不让学生带课外书,可以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但不能采取如此粗暴的态度呀。
为人师表,为何如此?记者采访了市教师进修学院心理教研室主任张晓光。他说,排除其他原因,一个严峻的话题摆在人们面前:那就是我们的老师有时也有“心病”。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如果得不到及时释放,就可能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心理障碍。教师压力种种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趋向于多元化,青少年厌学、厌世、犯罪(甚至是恶性犯罪)问题;教师体罚、伤害、侵犯学生隐私等问题屡屡发生。教师作为未成年人心理环境的“重要他人”,他们的言行直接或间接地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成长产生影响。在大家普遍关心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今天,老师的心理健康也需要关心。
采访中,刚参加工作不久的王老师说:教师是社会中的透支群体。尤其是年轻教师,被学校的各个部门所重视,教务处要抓教学能力提高,每个学期要搞汇报课展示等,政教处对班主任工作有明确的要求,一个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自己对学校的规章制度还没有了解清楚,就必须担当起教育学生按照规章办事的重任,还有班主任工作考评、开班会等,教师在“一加一加一……”始终感到时间紧迫,白天在学校根本无法完成备课和批改作业的任务,只好带回家完成……日复一日,教育着学生,自己却没有时间和精力“充电”。
已有教龄10余年的赵老师说:对教师的考评,多是以任课班学生的成绩来衡量,成绩好,你就有能力,成绩不好,你就不行。激烈的竞争,常使她们精神疲惫、心力交瘁。有时,还因考试成绩弄得人与人之间关系很微妙,甚至出现猜忌和争斗。
采访中,刘老师也有苦衷:教师夹在学校、学生和家长中间特难受。按照学校规定严格要求学生了,学生不满意,他会挑老师毛病告诉家长,有的不知情的家长还会找到学校,教师的自尊受到极大的伤害。
据资料显示:目前,教师已经成为心理压力巨大的职业之一。据权威机构统计显示:30%——40%的教师经常处于情绪波动之中,15%经常表现出心理问题的症状,7%表现出心理障碍的症状。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突出
造成教师心理压力的原因呈多样化,强大的压力使多数教师心理处于焦虑之中,如果无法得到及时调节就会造成心理枯竭,具体表现为失去爱心和耐心,同时丧失进取心。采访中,有相当大比例的学生诉说教师的不当行为,给他们心理造成的伤害,而其中很多伤害是由于教师缺乏心理知识和心理辅导技能,在“无意识”或“事与愿违”的状态下对学生造成的,不能否认有的伤害是无法弥补的。
为教师“减压”,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心声。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尤其是那些不自知、甚至不敢面对“心病”的隐性患者更应成为帮助与关爱的对象。
对于教师心理健康话题,我市某中学主管德育工作的一位主任有很多感慨:“作为教师,以前只是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从来没有意识到教师也存在心理问题。直到近一两年,才逐渐意识到教师也或多或少地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这位主任和其他学科教师一样,承受着工作上的压力。德育工作是学生工作的重点,被学校、家长所重视。他一人要面对数百名学生,每周的德育课、学生活动、教育成果展示,每一环节都要落实到每位学生身上,每学期还要迎接各方面的抽查和工作评价。这位主任对记者说:“我现在最大的感受就是时间越来越紧张,感觉自己每天的作业比学生还多,一个字啊‘忙’!”
采访中,一位教师也向记者反映,因为每天忙得晕头转向,在学生眼里一向很温柔的他也有脾气不好的时候。有一段时间,他每天都很烦,时常对学生发脾气,那段时间,学生看见他就躲得远远的,说他是“更年期”。后来,他找心理老师咨询,才知道是因为工作压力太大,导致自己在心理方面出现了问题,情绪波动大。“心病”应早发现早治疗
据市教师进修学院心理教研室主任张晓光介绍,教师的心理压力问题来自四方面:第一自身压力,高考升学的竞争和压力无时不在,特别是年轻教师,学校对教师的考核力度不断加大,使得教师不得不努力做到尽善尽美;第二来自学生的压力,现在的学生个性鲜明,以自我为中心,这无形中加大了教师的教学及管理难度;第三方面压力来自于对孩子期望值不断提高的家长;第四方面是社会的就业压力使得学生、家长、教师均感压力大。这四重压力足以把一名身强力健的老师压垮,或者扭曲老师的心理。
教师承担着培育国家未来的重任,他们的工作直接关系到能培养出什么样的下一代。只有当教师能够以饱满的精神、专业的态度来对待他们的工作时,才能真正为社会培育出所需要的人才。
有研究表明,教师属于高焦虑职业,最容易患应激综合症。教师心理问题是一个怪圈,教师会把在学校积累的压抑回家进行发泄,激化家庭矛盾。之后,又会带着家庭矛盾的负面心理回到学校,在与学生的互动中,轻则委屈学生,重则伤害学生。因此,教师一旦发现有“心病”时,应及时找学校心理教师或专业机构咨询治疗。“减压行动”应提上日程
如果教师的心理长期处于焦虑之中,得不到及时调节,受伤害的不仅仅是教师本人和家人,还有学生。其严峻性与迫切性,并不亚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问题。因此,为教师减压的行动应提上日程。这里提供几点建议:
首先,要树立“尊师重教”、“科教兴国”的良好气氛,提高教师地位,尊重教师劳动成果,理解教师苦衷,减轻教师过重的社会压力和心理负荷,争取为教师们创造一个融洽、温馨、积极进取的工作环境,才能使教师大胆而充分地发挥自我。
其次,相关部门要积极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启动“教师心理健康教程”,并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目前推进的“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减小症状出现率。社会各方面也应适当提高教师待遇,增加福利。学生家长,则应与教师之间多一些沟通、理解,配合教师共同教育孩子,减少教师的责任和压力。
第三,作为教师在面对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形时,也要学会自我调节,教师应正确认识这些活动的目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自我,化压力为动力,努力健全自我人格,完善自我,提高“耐压”度。
只要正视弱点,全社会共同关注,那么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全面健康的师资队伍是大有希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