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伊春2月13日电
林城晚报提供 姜振铎记者张桃/文
芩暴红止咳分散片、北豆根分散片……现如今,我市生产的多种成品药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信赖;种、培植的药材不仅走出了伊春、走向全国,而且还获得欧盟、美国、日本有机食品认证,出口欧洲、美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2008年,我市完成北药产值10亿元,增加值5.8亿元,药材生产完成产值7.3亿元,药材种植面积18万亩,药材改培面积30万亩,采集销售野生药材8000吨。多家医药企业通过二轮GMP认证
近年来,面对国内外医药市场竞争激烈,对医药企业生产经营标准高、要求严的实际情况,市北药办从优化资本结构,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入手,实施自主创新,不断增强企业生产经营和占领市场的能力。2008年,我市有3家医药企业实施第二轮GMP认证复检工作。为确保顺利通过认证,各企业采取科学、先进的现代管理手段和方法,加强企业管理体系建设,按GMP规范要求,完善了30多项硬件改造和2000多个软件修改工作。葵花药业(伊春)公司,新建一座日处理污水200吨的污水处理站,维修改造了400平方米储运综合库房,完成了制剂车间净化空调改造和提取车间改造,新购进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中药提取设备93台套,总投资1200万元,使企业具备了年产康妇消炎栓3000万粒、消咳喘糖浆剂50万瓶、片剂1亿片的生产能力,并顺利通过了第二轮GMP认证。南岔格润药业公司投入1300万元,改扩建了污水处理车间,建成了高标准、规范化化验室。伊春药业公司投资200万元进行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投资150万元新建500平方米抗生素生产车间,年产量达2亿片,2008年9月份,两户企业相继通过GMP认证复检验收。其余医药企业正在积极筹备,抓紧实施认证工作。发挥资源优势扩大新药领域
全市各药品企业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势,突出开发康妇消炎栓、哮咳喘片、刺五加片、替米河坦胶囊、红霉素肠溶胶囊等10余个国家名优新产品,以及购买外地30多个新药品种,同时,加快现有主导产品生产,提高企业的发展后劲。南岔格润药业公司依靠科技优势,不断加大新产品的研发力度,累计投入研发资金309万元,使目前生产的30多个品种焕发了青春,新研发的冻干粉复方甘草酸干也已投入生产,获准认证的冻干粉针剂和小容量注射剂,填补了我市针剂剂型的空白。
蓝天制药公司购买佳木斯药厂31个品种已获国家批准。伊春药业公司投资100多万元,对新品种芩暴红止咳分散片、北豆根分散片、多利欣片进行研究开发,其中:芩暴红止咳分散片、北豆根分散片申报生产批件及新药证书的申报材料已上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多利欣片经过8年来与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合作研发,一期临床试验已经完成,现正在进行药代动力学试验及Ⅱ期临床试验。
伊春吉特普公司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通过整合资源,探索出一套新的强企策略和新产品研发思路,对现有的34个品种进行增减规格,由原来的大蜜丸改为水丸、小蜜丸或小水蜜丸等。铁力阿胶公司阿胶颗粒获国家批准文号并在山东建立了养驴基地。鹿恩堂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在蜂产品开发上取得新成果。这些新产品的研制开发,为企业产品更新换代和后续发展增添了力量。生产成药与种培植药材挂钩
为寻找壮大经济实力的有效措施,我市各药品企业积极建立企业与企业间、产品与产品间、企业与基地间合作关系,靠大靠强,联营联牌,走新型产业化自主创新道路。南岔格润制药有限公司在搞好生产的同时,加大了公司与基地的联合力度,投资建设了刺五加、黄芩药材生产基地,既为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又为当地的北药开发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友好桓宇沙棘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建设符合GMP标准的1580平方米厂房、安装调试生产线的同时,分别在友好、新青、乌伊岭、乌拉嘎金矿建设沙棘基地10万亩,不仅为壮大企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也带动了一方产业的发展。铁力市伸龙五味子公司将1800亩五味子生产田承包给农民进行管理,有效解决了产权和管理权之间的矛盾,形成了公司与承包者的利益共同体。
为发挥基地在北药开发中的示范带头作用,近年来,根据北药生产基地的实际情况,全市各地相继培育出了一批规模大、水平高、效益好的生产基地,并对基地实行动态管理,随时将成熟的基地纳入到省市级基地的管理范围内,同时淘汰那些发展落后和不发挥作用的基地。
2008年年初,在充分掌握全市北药生产基地现状的情况下,我市制定了省市级北药生产基地验收标准,并下发到各县(市)、区局。利用近两个月的时间,实地对提报的69处北药生产基地的软硬件逐项进行现场评估、验收、打分,最后经专家组评审,确定了27个省市级基地,其中:省级基地6个,市级基地21个。2008年11月,市政府对这27个基地进行了命名表彰,并予以挂牌。这27个基地分布在全市的17个县(市)区局,覆盖了我市北药种养殖的所有品种。
继铁力平贝、红星平贝获得GAP认证;铁力人参通过欧盟、美国和日本有机食品认证之后,铁力市远达野生药材购销公司申请的五味子等8个药材品种获得了欧盟有机食品认证。目前我市的北药基地建设已基本达到了标准化、规模化、科学化的管理水平。
在林权制度改革和森林管护经营政策推行的大背景下,也为林下药材改培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各地结合本地的资源情况及生态环境,突出改培林下野生药材资源,建立了不同规模的林下药材改培基地。乌马河区翠岭经营所高艺北药开发公司投资78万元规划795亩的林下五味子基地,目前已有14万株结果,产鲜果5吨,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桃山局结合林权制度改革,在民有林中改培近山参200万株;翠峦区北山经营所职工白建国从2001年开始投资8.2万元,在林下改培种植了160万株近山参种苗、11万株实生苗;汤旺河区引进吉林种植户在林下种植近山参4万株、种植西洋参2万株,既发展了林下经济,又有效地解决了林参争地的矛盾;乌伊岭区加大林下改培力度,结合本地区北药资源优势,建立改培基地,规划面积近万公顷,投资100万元为基地建设公路和管护房600平方米、铁围栏1万延长米,建成3000亩的五味子、刺五加林下改培基地,并采取农户管护承包的方式进行管理;嘉荫县以发展民有林的形式,建成五味子野生改培示范基地4处,示范面积1500亩;友好区也对五味子、刺五加比较丰富的区域进行承包经营,加大了改培规模。加强品牌战略拓宽市场销售
为进一步深化落实市政府提出的大力发展北药产业实施意见,加强了政策引导和扶持,保证北药业有续健康的发展,2008年初,我市制定了北药专项基金使用办法,确定了使用范围和原则,落实了管理使用制度。扶持奖励重点北药开发项目14个,将有限的资金直接扶持到专业户和药农手中,充分调动了职工群众生产经营药材的积极性。各级政府投入政策性北药开发资金达到500多万元,出台12项具体政策。
在加快产品结构调整的同时,我市积极培育和开拓市场,有效促进了北药开发的快速发展。目前,全市已有60多个厂家和北药生产大户使用“林都北药”商标,并在市中心区明显地段竖立大型高空广告牌,形成了很好的宣传效应,增强了北药产品的知名度。为扩充市场网络,年初,在原药材总公司改制情况下,成立了营销公司,在抓好自身发展经营的基础上,指导协调各地做好市场营销工作,重点打造营销形象。积极创造条件,促进本地企业与医药大企业、大集团的合作,走联营联牌和总经销、总代理之路,扩大产品的销售市场。发挥经纪人和药材经销公司信息快、机制灵活的优势,提高优势品种的销售面。
目前,全市各种营销公司和中介组织已有30多家,北药营销人员已发展到700多人,在外地市场建立销售窗口和店、点、摊位60多个,从业人员达到200多人,经营地产药材10多个品种,年销售额达到5000多万元。铁力市桃山天德人参果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人参在获得欧盟、美国、日本有机食品认证后,主导产品出口欧洲、美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地,收入达到250万元。铁力市远达野生药材收购公司通过外贸出口销售五味子、林蛙油、平贝等300多吨。铁力药材销售公司刘祥泰也通过外贸出口人参10多吨,开辟了伊春北药销售出口创汇的新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