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城晚报提供 记者吴聿宏/文
5日下午,高录娟老人将两面锦旗分别送给林城晚报和伊春区光明派出所,她说:“真的太感谢晚报领导,太感谢公安局,太感谢光明派出所,太感谢那些素不相识的好心人,因为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们才有了这户口簿,才是伊春人,才能领结婚证,才是合法夫妻!”老人求助
2008年12月19日上午,一位老人来到本报求助。老人叫高录娟,67岁,家住伊春区前进街道办事处扶林街育红委二组。她是绥化市张维镇农民,丈夫去世后,经人介绍与王国相相识。王国相今年76岁,是绥化市秦家镇农民,老伴去世多年,相同的经历和不幸的遭遇使两位老人成了知心朋友。1999年12月25日,高录娟来到伊春,与王国相生活在一起。
高录娟说,王国相有6个儿女,她有一个儿子,儿女经济都不宽裕。她和王国相都没有固定收入,但他们能吃苦,不想给儿女增加负担,打工赚钱养活自己。前些年,他们身体还很硬朗,很多活都能做,加之平日里省吃俭用,赚来的钱不但维持日常基本生活的开销,还攒了近4000元钱。
2003年,她家的一位邻居家遇到了困难,向他们借钱。他们都是热心肠的人,分两次共借给该邻居3800元钱。之后,多次找该邻居要求还钱,可邻居一直未还。不久,该邻居搬走了,他们找不到邻居的住处,只是通过手机与邻居联系。近日,再次拨打手机向该邻居要钱,可邻居更换了手机号码,他们与该邻居失去了联系。5年前,王国相患了脑出血,身体不好,经常吃药。她患有心脏病、风湿等多种疾病。如今他们的年纪都大了,不能再出去打工了,也不想回农村,平日里靠捡拾废品贴补家用,生活很艰难,攒的钱又要不回来,无奈之下,她拿着3800元欠条来到报社,寻求帮助。
王国相告诉记者,他们对伊春有着很深厚的感情。他年轻时学过瓦工活,活计很出色,刚到伊春时,凭着一手出色的瓦匠手艺赚钱养家。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伊春在南山建电视塔,他带领10来个工人,负责建塔的瓦工方面的工作。当时的电视塔只建4层高,山上没有吃的,靠山下向山上运送,道路也没有修好,交通不方便,不能天天下山回家,向工地运送材料和食品的车4天往返一趟,他们通常搭乘运送材料的车,工作4整天下一次山。虽然当时工作条件艰苦,但他感觉非常快乐。现在每每抬头看看电视塔,想着自己曾经在那里做过瓦匠活,为建电视塔出过力,就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感。
高录娟说,王国相1968年来伊春,在伊春生活了40年,她在伊春生活了近10年。他们来伊春后,由于不够落户条件,一直没有在伊春办理落户手续。虽然他们都是外地人,但是他们感觉自己就是这个城市的一分子,他们舍不得离开这个生活了几十年的地方,想留在伊春,想在伊春落户,这里就是他们的家。伊春落户
听了高录娟和王国相的事情后,晚报领导很同情两位老人,自掏腰包捐助他们200元钱,并派记者与伊春公安分局光明派出所联系,反映两位老人的情况。
随后,记者与高录娟一起来到该派出所。所长裴海涛接待了记者和高录娟。裴所长听了情况后说,高录娟和王国相居住在他们辖区,两位老人身体不好,生活困难,多年来,派出所经常到老人的家里看望他们,帮助解决生活上的一些困难,民警宋殿文更是经常到他家,帮着做些家务活,减轻两位老人的生活负担。
高录娟和王国相想在伊春办理户口,但他们不够落户的条件。办理户口需要经过三级审批手续,即派出所、伊春公安分局和市公安局的审批。考虑到他们的实际情况,裴所长决定特事特办。裴所长立即将情况向伊春公安分局主管户籍工作的副局长崔华汇报。崔副局长听完汇报后,便开会研究,同意高录娟和王国相在伊春落户。随后,裴所长又与市公安局相关部门沟通,市公安局相关部门经过研究,也同意了高录娟和王国相在伊春办理落户手续。
当日上午,该派出所为高录娟和王国相办理了相关手续。高录娟还需要到伊春公安分局和市公安局办理相关手续。冬天雪大路滑,高录娟年纪大,行动不灵便,对需要去办理户口的单位和部门不熟悉,为方便高录娟办理相关手续,裴所长又派出一台车和两名民警,和记者一起陪同高录娟到伊春公安分局和市公安局。办理户口需要交28元工本费,为减少高录娟的经济负担,裴所长又自己掏出30元钱给高录娟,替她交上工本费。
当日下午,记者和高录娟、民警等来到伊春公安分局,正在工作中的伊春公安分局崔华副局长放下手头的工作,对高录娟的相关材料检查合格后,签了字,该分局户政科张志林科长热情地接待了高录娟,并为其办理了手续。走出伊春公安分局,雪下得更大了,道更滑了。民警宋殿文扶着高录娟,上车、下车、上台阶、下台阶……来到市公安局户政科后,科长胡镜泊等迅速地为其办理了相关手续。当走出市公安局的大门时,天已经黑了。高录娟高兴地对记者说:“盼了40年的户口,不到一天时间就办理完了相关手续,谢谢报社,谢谢民警。”
2008年12月25日,高录娟在原籍绥化办理完迁移手续,回到伊春。她又来到光明派出所办理落户手续。当日该派出所2008年年末户籍统计工作已经结束,可该派出所立即为高录娟落了户。拿到崭新的户口,高录娟落泪了,她看了又看,用一个小塑料袋细心包好,放进贴身口袋。临走时,她紧紧握住裴海涛所长的手,不肯松开。喜领结婚证
高录娟告诉记者,她和王国相是1999年圣诞节成的家。圣诞节这天,就是他们的结婚纪念日。他们在一起生活了这么多年,一直没有领结婚证。因为他们的户口在绥化,多年来王国相一直没有回绥化,此事就一直搁着。领取结婚证做合法夫妻,一直是两位老人的心愿。
于是,记者陪两位老人去补办结婚证,了却他们多年的心愿。光明派出所所长裴海涛又派一辆车及两名民警陪同,帮助联系办理结婚证的相关事宜。很快,记者、民警和高录娟、王国相来到了伊春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与该婚姻登记处的工作人员说明情况后,工作人员为两位老人大开绿灯,填表、核对身份证和户口本,贴上夫妻双人登记照,最后“啪”的一声盖上“婚姻登记专用章”钢印,两个大红本本交到两位老人手里。“有了这个小本本,终于圆了多年的心愿。”两位老人说。该婚姻登记处不但免收了结婚照等相关费用,工作人员庞晓琦还自掏腰包,为两位老人交了结婚证的工本费。该婚姻登记处又免费为两位老人举行了结婚仪式,两位老人兴高采烈地进行结婚宣誓。
走出该婚姻登记处,两位老人告诉记者,2008年的圣诞节最让他们难忘,因为这天,他们实现了两个心愿,不但在伊春落了户,而且领了结婚证。他们请记者为他们留个影。两位老人来到市中心区百货大楼门前,整理好头发和衣服,手拿着户口簿和结婚证,摆着他们感觉最好的姿势,在记者按下快门的一瞬间,高录娟留泪了,她说,她感到太高兴了,无法控制自己。
随后,晚报领导派记者与伊春区民政局联系,反映一下两位老人的情况。记者来到伊春区民政局后,局长李作权接待了记者。李局长很重视这件事,了解了初步情况后,记下了两位老人的联系方式,并立即联系伊春区前进街道办事处相关领导,做进一步调查。李局长还将两位老人纳入春节走访慰问对象。
两位老人所在辖区伊春区前进街道办事处相关领导得知情况后,非常关注,当日就派相关工作人员到高录娟家调查了解情况。副主任关大新还到民政部门申请,将老人纳入低保边缘户,昨日将民政部门为低保边缘户发的200元钱送到老人手中。
上图光明派出所所长裴海涛将老人送上车,派民警帮助老人联系落户手续。
上图两位老人拿着刚领到的户口簿和结婚证,合影留念,高录娟激动得落下眼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