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伊春12月17日电
林城晚报提供 韩波记者华方芝关英玉/文
10月19日,从省电视台《同一首儿歌》大赛现场传来好消息,由伊春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合唱团选送的选手刘喜龙以一曲《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赢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晋级决赛。与此同时,该中心选送的另一名选手林雪也进入决赛。12月初,喜讯再次传来,两人一路过关斩将顺利进入全省总决赛,全省进入总决赛的选手仅有22名。消息传来,合唱团的老师们心情格外激动。
伊春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是目前我市唯一一家面向青少年的公益性活动基地,是唯一的青少年校外艺术教育阵地,成立于2007年6月份,下设艺术团、棋类培训中心及球类训练中心等。合唱团的团员大多是6到14岁的小学生,从成立至今,已参加了迎新春汇报演出。广场消夏演出、迎奥运庆六一演出、建市50周年暨第八届森林节等多场文艺演出,每次,团员们充满童真童趣的精彩演出都博得了观众们热烈的掌声,有的观众在看了演出后马上决定把孩子送到艺术团学习。
而他们不知道,在掌声与鲜花背后,是合唱团的团员与老师们付出的辛苦和汗水。
2007年年末,合唱团刚刚成立,面向市中心区招收学员。按照合唱团的规模和最初设想,准备招收50——60名学员,没想到,这个消息在中小学生中间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早就渴望有一个专业训练场所的孩子们纷纷行动。报名那天,区青少年活动中心里挤满了前来报名的学生和家长。这些孩子大多有过专业的声乐学习经历,但要进入一个专业的合唱团,可不简单。经过呼吸练习、识谱、视唱等考试,一批乐感强、表现力强的孩子脱颖而出,进入合唱团。
艺术团成立初期,没有专职教师。我市著名音乐教育工作者贺汝祥、陈志云利用节假日来到这里对孩子们无偿进行辅导。这两个人都有着多年丰富的教学经验,熟悉青少年儿童的音乐需求,有的放矢,很快就把孩子们融合到一起,经过他们的悉心指导,孩子们的音乐素养有了很大提升。艺术团的面貌为之一新,很快走上了正轨。合唱团成立后一个月,就赶上区里要组织春节团拜节目,合唱团接到了两个曲目的任务。排练时人手不够,活动中心的工作人员都成了志愿者,哪缺哪补,还从学校等单位请来一些老师临时帮忙。排练节目十分辛苦,团员们虽然年龄小,可没有一个叫苦叫累的,到了周末,团员们都早早地来,按照老师的指导认真地练习。年末正是一个学期课程最紧张的时候,合唱团规定,合唱团的练习不能耽误,正常的学习更不能落下。孩子们常常是从校门出来直接跑到合唱团排练场,有时连衣服都来不及脱就站到了队伍里。几个体质不好的孩子还患上了重感冒,为了不影响乐团的演出,他们扎完点滴就赶到现场,有时家长心疼地说,天这么冷,又病了,歇几天再去吧。可孩子们认真地说,合唱团是个整体,缺了我一个,一定会影响到整体效果。
随着艺术团的发展,活动中心缺乏师资的问题日益显现出来。虽然有社会上很多热心人士的帮助,但艺术团毕竟没有专职教师来带团指导。在得知这一情况后,伊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非常重视,指示在伊春区中小学音乐教师中进行选拔。在音乐师资紧张的情况下,把伊春市音乐家协会会员、伊春区音乐家协会秘书长、伊春区第七中学音乐教师王丹调到活动中心负责合唱团工作,给中心以极大支持,大大改善了艺术团的师资条件,为艺术团壮大发展夯实了基础。
合唱团的孩子们虽然都有一定的基础,但由于年龄参差不齐,小的六七岁,大的也不过十一二岁,而且他们都没有合唱的经历,要形成一支专业的合唱队伍难度可想而知。六七岁的孩子还没有任何发声基础,连基本的气息也不会,王丹就利用孩子们熟悉的青蛙叫声的原理向孩子们讲解如何进行腹式呼吸,并找到一些适合孩子们音域的歌曲进行听音训练,对于难度较大的识谱练习,则要从音节开始……合唱与独唱不同,对个人的要求也比较高,除了要具有一定的乐感和视唱能力外,还要求每个团员有一定的团队意识,而这正是目前大多数独生子女最缺乏的。在日常教学中,王丹等老师特别注重学生们音乐能力以外的素质培养,使孩子们很快具备了团队演出的基本素质。
合唱团排练的时间主要集中在周末和节假日。大多数团员在正常的学校学习外,还参加了不同的辅导班,为了不耽误团员们的文化课学习,合唱团灵活安排时间,将排练时间与同学们补课的时间错开。夏天时,最早的排练安排在5点,最晚的安排在晚上7点多。王老师也就成了没有节假日的陀螺,爱人工作忙,没时间照顾孩子,每到周末,王老师将6岁的儿子交给80多岁的婆婆照顾,自己到艺术团忙开了。一个周末,小家伙说什么也不起床,他撒娇地说:“妈妈把时间都给了哥哥姐姐,我不让妈妈走,让妈妈陪我玩。”听了儿子的话,王丹的心里真不是滋味,可她还是穿上衣服,出了家门。孩子们的音乐基础程度不一样,对那些基础差的,还要开小灶补课。
艺术团的老师说,在合唱团的这些日子里,最让人感动的是那些天真的孩子们,不论学习多么紧张,路途多么遥远,只要轮到自己的排练时间,团员们都会按时到场。东升有一个女孩,十分爱唱歌。参加完补课班的学习后,快晚6点钟才能到排练场地,参加完排练,她和母亲到大百货附近等往东升走的车,有时光是等车坐车就要一个多小时。
为了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合唱团赶排了一场节目。在排练《大森林,我的祖母绿》时,老师们发现,因部分团员升初中后新招的团员年龄偏小,接受能力相对较低,很多孩子唱起歌来音准不好,有时节奏快慢不一。离演出的日子越来越近,老师们将团员们分成几个小组强化训练,分别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效果出奇地好。虽然仅仅经过短短半个月的练习,但孩子们却取得了精彩的演出效果。
除了培养孩子们的歌唱能力,乐团还注重激发孩子的特长,为孩子提供展示的空间,注重养成习惯教育,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感恩教育。合唱不仅要求队员有一定的歌唱能力,最主要的是要有团队精神,而这也是当今独生子女相对缺乏的一种精神。经过一段时间的团队合作,一些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现在变得宽容了,更易于与人相处。今年八一前夕,乐团组织团员们到机降大队慰问演出。军人们严谨的作风、整齐的军容与雷厉风行的作风让团员们感受到军营文化的独特魅力。
让合唱团老师们欣慰的是,团员们在这里取得不小的进步:有的孩子歌唱能力得到了提高;有的性格有了改变,一个个小皇帝变得乐于帮助人了;有的学会了感恩……
随着活动中心艺术团的不断发展,演出活动日益频繁,影响日益壮大,艺术团的队伍也在壮大。艺术团是青少年儿童的健康之家,艺术之家,是他们放飞理想的艺术殿堂。艺术团随时欢迎有音乐梦想的少年儿童来参加,永远向他们敞开艺术的大门,永远为他们搭建艺术梦想的平台。
艺术团随时面向全区的中小学生招生。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艺术团的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看着孩子们在音乐的道路上茁壮成长,老师们露出了甜美的笑容。如今,合唱团正在赶排今年春节晚会的节目,今年的演出形式更多,有快板,有舞蹈,有手语节目,还有二人转……排练节目的时候,孩子们特别认真。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随着音乐飞翔,将是他们心中永远的梦想。
上图为王丹老师在教孩子们练发声。
上图为孩子们在演出现场时的情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