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伊春新闻网 > 新闻快递 正文
山魂水韵别样情
http://yichun.dbw.cn   2008-07-23 16:27:11

  ——东北三省晚报老总眼中的伊春

  东北网伊春7月23日电

  林城晚报提供记者王云燕刘莹张恩普摄影

  夏季的伊春,林海莽莽,绿意盎然。在这盛夏时节,林城伊春迎来了2008年东北三省晚报协会第二十届年会的召开,为这座散发着青春气息的魅力城市带来了别样的情致。

  7月14日,来自黑龙江、吉林、辽宁省的20多位晚报领导在开会之余参观了我市。神秘的恐龙博物馆、随流而下的金山屯第一漂、茂密的五营国家森林公园、陡峭的汤旺河石林……他们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的恬静与安逸,饱尝森林生态旅游带来的开心与乐趣。

  14日清晨,当人们还沉浸在睡梦中时,参加此次会议的20余位老总们便早早起床,驱车来到伊春南山森林公园,欲登兴安塔俯瞰市中心区全貌。

  汽车在山间公路蜿蜒盘旋而上,树林里不时传出的鸟鸣划破了山谷的寂静,宁静的大森林顿时多了几分活力和生机。远山笼罩着薄纱般的迷雾,叫人忍不住去猜想雾中的伊春会是怎样的风情。

  车行至兴安塔,第一次来伊春的《延边晨报》编辑中心主任白冰不由得多呼吸了几口散发着松香味的空气,他告诉记者,踏上“森林之城”伊春的土地,顿时感到一种宁静美,一种久违的心灵的释放,与其说伊春是一个城市,我更相信是一座盆景,镶嵌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之中。

  登上兴安塔观景台,放眼望下去,整个城市被浓雾笼罩,如梦如幻的景色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水彩画,让人仿佛走进了童话的世界。《辽沈晚报》视觉总监张庆钧不停地按动相机快门,生怕自己一时的耽误漏拍了美丽的瞬间。他说,在电视和画报上,他无数次看到过小兴安岭夏天波澜壮阔的墨绿,能够身临其境,是他一直的向往。现在他真的来到了伊春,一定要多拍些照片,留住这些美丽的景色。

  当日上午,老总们又来到小兴安岭恐龙博物馆参观。走进博物馆,一座座恐龙化石复原的模型、恐龙蛋化石令老总们惊叹。老总们纷纷掏出随身携带的数码相机与馆内展品合影留念。记者也义务充当起了摄影师,忙得不亦乐乎。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伊春神奇的地质景观。花岗岩石林拔地而起,高大险峻,四壁陡直如削。或沿山脉分布,高低错落,类禽似兽,形态各异;或散落于林间,如精雕细琢,鬼斧神工,构成了千姿百态的奇岩怪石,奇情妙景令东北三省20多位晚报领导叹为观止。

  

  7月15日上午,经过2个小时的路程,20多位晚报领导来到了汤旺河石林景区。

  沿着缓缓的山路,信步徐行,一路上绿树簇簇,浓阴蔽日。林外是炎炎酷暑,林中却有着无比的清凉。在这凉凉的惬意中,老总们来到了“一线天”。热情的导游讲述了一个美丽传说,有一个叫彩霞的仙女为女娲娘娘采补天的五彩石,偶然遇到了危难中曾救她脱离虎口的小伙子金斗。于是,补天后的彩霞姑娘决心追寻自己的幸福,和金斗相伴一生,却因违背天条而被锁在巨石之下。金斗举起利斧日日夜夜地劈山不止,终于劈开了这座山峰,留下了今天看到的“一线天”。导游介绍,一线天长10余米,宽仅20多厘米,如果谁能从这里走过去,寓意爱情永远幸福甜蜜。听到这样的介绍,老总们兴致盎然地来到一线天进口,准备走过去。由于“一线天”十分狭窄,有几位肚子“超标”的老总被导游劝退了,只得无奈地站在一边为其他同行们加油助威。

  峰回路转,老总们从南区来到中区。一座吊桥横卧在溪水之上。抬首望去,一道瀑布如同珠帘翻卷,直落而下,溅起朵朵浪花。见此美景,《本溪晚报》副总编孙承不由得朗诵起了著名诗人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诗句。老总们纷纷走上吊桥,也像调皮的孩子一样晃动铁索,大笑着,大叫着。

  有105级石阶的攀山栈道陡峭而险峻。老总们手扶着仿天然椴木扶梯直上,挑战自己的勇气和耐力。记者发现,《黑龙江晨报》副总编梁伟总是走在队伍的最后面,起初记者以为他是体力不支,后来才知道,原来他是忙于拍摄林内美丽的风光而被队伍落下了。他说,他走过全国许多名山大川,拍过不少林中景色,虽然伊春市中心区小城面积不大,但伊春森林内的美景是他见过的最有韵味的。

  走过栈道,又一片石林奇观展现在老总们面前。在“藏猴峰”前,老总们努力睁大眼睛,比拼着自己的眼力;在“祥和壁”前,他们都不忘摸摸“鸿运石”,希望它能给每一个人带来好运……

  到伊春不能不到五营国家森林公园。当天下午,老总们来到了五营国家森林公园。踏上松乡桥,只见一棵棵有几百年树龄的红松笔直挺拔,空气中散发着淡淡的松香味,他们不由得放慢了脚步。细心的《江城晚报》总编万春梅最先发现了一棵树龄在600多年的红松主干上钉着一个金属牌,上面清晰地写着认领人的名字及该树的编号。万总十分好奇,经过了解,她知道这是为了保护红松,伊春市在2004年全面停伐天然红松林,并于2007年面向全社会开展认领红松活动,每棵被认领的红松上都会有一个标有认领人名称的标牌。同行的《鹤岗晚报》副总编王志敏点着头对记者说:“你们对红松的保护做得真到位,我们鹤岗与伊春的地貌特征十分相似,虽然近几年我们也在对资源进行保护,但没有伊春做的好。看到你们现在的保护措施,我们该学习学习呀!”

  沿着木制长廊继续前行,在一个拐弯处,一棵直径一米多的大树倒卧在路旁,老总们感到十分惊讶,纷纷询问缘由,当得知2005年一场龙卷风将这棵风景区内树龄最长的红松连根拔起,他们脸上露出遗憾的表情。《长春晚报》副总编范云波说:“树王倒了,没有将之废弃,而是作为景观非常巧妙地镶嵌在素有红松故乡之称的景区里,很有独到之处!”《抚顺晚报》副总编胡应才不失时机地拿起摄像机,记录了倒卧树王的风采。

  游览了天赐湖、登过了听涛塔……报业的老总们对伊春有了特殊的感情。“这里的旅游业发展得怎么样?这里的植被是怎样保护的?这里的面积有多大……”一时间,游览变成了老总们的集体采访,而记者们都成了导游和被采访者,那种如数家珍般的感觉也令《林城晚报》的编辑和记者们兴奋、自豪。

  说话间,又有一伙旅游团从我们身边走过,导游介绍,进入夏季后,全国各地游客不断涌来,客流量大时,园内的导游远远满足不了游客们的需求。已来过多次伊春的《新晚报》副总编孙同喜凑过来说,“你们伊春过去是整车往外拉木头,越拉越穷,现在是整车往里拉人,越拉越富啊!”

  山有山之魂,水有水之韵。虽然伊春没有海洋,但夏日里水的生动却格外引人入胜。水与森林妙趣天成相得益彰。溪流清澈见底,河水环绕山行,两岸风光旖旎。

  乘上皮筏在河中漂流是休闲度假不可缺少的一项选择。14日下午,20多位报业老总来到素有“伊春第一漂”美誉的大丰河进行漂流。

  站在漂流的起点,穿上橙黄色救生衣,拿上自备的雨伞和水盆,带着些许紧张和激动,老总们纷纷自选伙伴开始下水了。“一个城市里,如果有了水,的确是有了灵气。”别看《大连晚报》副总编苍凤郁不缺海水的“滋润”,但看到两岸青峰秀岭倒映在水中,人在水与山、与大森林交融的画中畅游,也禁不住赞叹不已。

  开漂啦,好多第一次漂流的老总们兴奋得不得了,刚一下水就打起了水仗,开始了“惊险”之旅。一时间,整条河面只有阵阵的水花声笑声叫声。

  为了增加“战斗”实力,漂出不远,《三江晚报》副总编王伟和《新晚报》副主任王建平决定将皮筏连上,一致对外。这个方法果然奏效,联盟在一起后,遭遇的其他老总虽经努力,但还是甘拜了下风。此举引起众多老总的“不满”,他们也联盟起来,在一个浅水处,将王伟和王建平劈头盖脸地浇了一通。

  舀水泼人也是有学问的,既要有好技巧,还要有好体力,稍不注意就会受伤,这不,经过几番激烈的“战斗”后,《半岛晨报》副总编李慧南、《绥化晚报》编委王安野、《鹤城晚报》副总编姜海鹏身上都挂了“彩”。几个回合过去了,一些皮筏里进了水,成了“小游泳池”,老总们虽然全身上下都是湿的,但全然不顾,还是以“攻击”为主,有机会的时候才能往外舀水。

  两个多小时很快过去了,终点到了,老总们意犹未尽。《鸡西晚报》副总编高凌拧着衣服上的水幽默地说,虽然自己变成了“落汤鸡”,可心里特别爽快!

  几天的观光,报业老总们最关心的是环境保护的问题,当看到伊春市中心区干净整洁,纷纷竖起大拇指表示赞叹。《新晚报》副主任王建平多次来过伊春,每次来他都有新的发现,但这次印象最深刻,因为伊春的景色更美了,路更宽了。他说,这还得归于伊春市委、市政府环保工作做得好,使市民自觉养成了环保的习惯。这次来伊春,他就做了一件环保的事情。7月14日早,吃过早餐,回到房间,他发现不知什么时候房间飞进来一只小鸟,看到有人进来,小鸟不知所措,在房间乱飞,几次撞到了墙上。见此情景,他小心翼翼地将小鸟抓在手心里,与同事一同将小鸟带到户外放飞。

  14日午餐中,一道菜——红烧野猪肉引起老总们的注意,多年的舆论宣传经历和强烈的环保意识使老总们难以下筷。当介绍到这是用野猪和家猪杂交的、有野猪血统的“野猪”,目前养殖户很多,产品已经销往全国各地时,老总们才品尝起来。许多老总都赞许地说:“你们伊春人越来越有经济头脑了,乘着林权制度改革的春风,你们伊春人都要发大财啦!”老总们更是佩服城市的决策者带动了经济发展,提升了城市的档次。

  几天时间,色香味美的野味、香气扑鼻的农家饭、带着乡土味道的绿色蔬菜,“倾倒”了很多老总。《城市晚报》总编助理初佩君拍着肚子诉起苦来:“哎哟,你们这里的饭菜真是太香了,再这样下去,我们都要去减肥啦!”

  “走进了祖母绿般的北国伊春,走进了祖母绿般的小兴安岭大森林,就走进了地球上一块大自然意义上的祖母绿。”《大庆晚报》副总编祝春霞清楚地记得一位作家对小兴安岭的描绘。她说,伊春的美是自然的美,以后还要常来。

  伊春的山、伊春的水,伊春这座城市,用她祖母绿般的魅力深深地吸引了报业老总。

来源: 林城晚报     作者:     编辑: 任桂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