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伊春7月22日电(实习生吕谡记者张永江王玉梅)在友好朝阳林场,提起庞增昆、庞金玉父子俩,可谓家喻户晓。父子俩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号召,发展家庭复合型经济,通过种植绿化树、栽种果树、鱼塘养鱼、养殖黑木耳走上了致富路,成为朝阳林场依靠发展复合型经济致富的第一人,被友好区树为发展家庭复合型经济致富的典型。
2000年春,父子俩开始栽种绿化树种,根据地势、土壤等不同自然条件,选择了红松、落叶松、白桦、杨树等树种,在精心的管护下,树苗长势良好。然而红松、落叶松生长周期长,周期相对较短的杨树、白桦树要投放市场也需8—10年,在短期内无法见到效益,于是,父子俩决定栽种周期更短的果树。
2004年父子俩购进了苹果、李子、沙果、嫁接山梨、山丁子等树苗,细心照料并努力掌握果树栽培技术,各种树苗长势喜人。树苗长得好,可父子俩却犯了愁,随着品种的增多,数量的增大,浇灌成了一个大问题,缺少大型浇灌设备。朝阳林场的书记和场长听说了这一情况,立即帮助解决,无偿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可以蓄水600吨的巨大水罐,解决了浇灌难题。
日前正值盛夏,当记者走入庞家,庭院里已是绿树成行、枝繁叶茂,一些果树的枝头挂满果实,惹人喜爱。
有了好的开端,父子俩干劲更足了,在长期项目粗具规模的时候,父子俩又开始建鱼塘养鱼,尝试中期项目的开发。鱼塘建成后,他们先后在塘内放养了草根、鲤鱼、白鲢、鲫鱼、柳根、红翅等多种鱼类,每年投放鱼苗4500至5000尾,现在已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接下来一阵子,父子俩又开始琢磨起来。2005年父子俩见养殖黑木耳周期短、见效快,市场前景看好,就向林场领导说了这个想法,得到了大力支持。林场为父子俩无偿提供厂房500多平方米,用清理下来的枝丫材搭建晾晒木耳架子,成本价提供用来养殖木耳的锯末子,父子俩信心大增。经过3年的摸索、实践,总结出一套养殖黑木耳的经验,养殖黑木耳取得了成功。他今年春季养殖的6万袋木耳,已经采摘,收干耳2500公斤,按目前市场低价位估算,收益6万余元。父子俩还准备8月上旬养殖秋木耳5万袋。
到目前为止,庞家父子的家庭复合型经济项目占地面积约20亩。
日前,友好区已把父子俩经营的林地、果园、鱼塘确定为综合立体开发示范基地。
左下图为朝阳林场领导向庞金玉(右一)了解木耳晾晒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