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伊春新闻网 > 新闻快递 正文
庞家大院的“立体画”
http://yichun.dbw.cn   2008-07-22 08:33:00

  东北网伊春7月22日电 七月中旬,我们走进朝阳林场职工庞增坤家中大院,立时被映入眼帘的风景所吸引:摆放在绿化树下的袋料木耳,黑白相间,“牡丹”盛开;土豆地上面搭着架子,晾晒好的黑木耳正在待收;果树园里套种着长势喜人的大豆;池塘水中,鹅游鱼跃,房前屋后,上下左右,地面水面都得到了有效利用,那树根下的“美丽”,那枝头上的鲜果,好一幅农、林、副、渔综合立体开发图画。

  那么,这幅图画是怎样描绘勾勒出来的呢?我们从大院主人庞增坤面带笑意的介绍中,很快就找到了答案。

  8年前,闲不住的庞增坤从领导岗位退居二线后,不愿呆在家里享清福,花了2000元钱将朝阳林场附近的一处破孤房买了下来,投资盖起了150平方米的大房子,他想,这样一来就可以利用房前屋后的闲置荒草地干点啥,满足自己发展家庭自营经济的心愿。就这样,一向喜欢琢磨事儿又能干的他,起早贪晚开辟着自己的基地,每天忙忙碌碌,种黄豆,种苞米,也种各种蔬菜,养商品兔、养蜗牛、养鸡、养鹅,挖池塘养鱼,尽管这些项目并没有给全家带来多大的经济效益,甚至有些项目不仅费了工还赔了钱,但他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品尝到了创业的甘甜和充实,继续情有独钟,乐此不彼的捣弄着。朋友来看他,到鱼塘钓鱼,钓不着,就用网拉,新鲜小鱼伴着农家饭菜,一通海喝海吃,悠哉乐哉的生活在世外桃源。也有朋友劝他,弄这些也挣不着钱,白费劲,图个啥,可老伴最了解他的心思,任由他折腾吧,说不定哪天还能折腾出点名堂来。这不,到了2003年,机遇来了,区里号召搞民有林,他毫不犹豫的到市林科院精挑细选买来树苗,不仅造民有林,还栽绿化树,种果树,逐年投入,逐年栽种,到日前,20亩地的8000多颗小树和100多颗果树已经成了他的绿色银行,云杉、白桦、杨树、红松、樟子松挺拔矗立,山梨、李子、沙果各种果树遍布园内,果实累累,挂满枝头。

  “我培育这些树苗和果树,没少动脑子、费心思、吃辛苦,割草抚育,修枝浇水,喷药除虫,像呵护儿女一样的精心侍弄”。“这些年先后投入6万多元,却没见回头钱,可我拥有了自己的基地和发展空间”。庞增坤对自己立体式开发创业走致富路充满了信心。

  今年初,在朝阳林场上班的儿子庞金玉加入阵营,庞家大院立体开发又添新项目,一家人上了周期短、见效快的木耳栽培新项目。不干则已,一干则鸣。父亲派儿子庞金玉多次到外地考察取经,学习木耳养殖经验,掌握了一套非常规的早熟木耳栽培方法,将购买的6万袋菌种在4月10日就提前下地摆放到绿化树苗的林下,经过3个月的精心经营管理,获得成功。木耳不但早熟,而且由于采摘环节成功的避开了高温期和雨季,所以木耳的质地非常好,市场销售价格高,手捧着黑油油的木耳,庞金玉的脸上笑开了花。“今年我这6万袋预产干耳5000多斤,纯收入能达到6万多元。”庞增坤父子还说:“我们的成功离不开朝阳林场的大力扶持,林场600吨的喷灌设备无偿为我们提供使用,还为我们提供500多平方米的厂房和搭架子用的小杆子。”有林场的支持,庞家人认准了木耳养殖项目,计划下步再养殖5万袋秋耳。

  庞家大院里的创业实践,形成了家庭经济立体开发的态势。友好区将他家选树为这方面的典型,在7月9日组织全区基层单位和部分木耳养殖户到他家参观学习。

  我们预祝庞家大院的“立体画”越绘越美。

来源: 伊春日报     作者: 王晶 王延佳 本报记者 张永江     编辑: 曲宏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