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闻快递    时政新闻      社会新闻     经济新闻      文体新闻     法制新闻      科技新闻    图片新闻    伊春论坛    伊春风光
*我家出了8个大学生   2008-12-24
*餐桌上的变化   2008-12-24
*林业老工人抚今追昔    2008-12-24
*独生子女如何当好爸妈    2008-12-24
*记忆中的花布衫   2008-12-22
* 私家车驶进百姓家   2008-12-22
*从鸿雁传书到可视聊天   2008-12-16
*从下车“百米赛” 到坐车摆手停   2008-12-15
*30年婚纱照从黑白到个性   2008-12-11
*从买不着到选着买   2008-12-10
*从拥挤买菜到悠闲购物   2008-12-09
*老林业开发者话今昔   2008-12-05
*“36条腿”寄托生活憧憬   2008-12-04
*从理财消费看变化   2008-11-27
*花布书包承载的记忆   2008-11-25
*洗上热水澡 生活步步高   2008-11-20
*为买电影票,挤丢了帽子……   2008-11-07
*百姓越来越有口福   2008-11-03
*出租车司机眼中的城市变迁   2008-10-28
*买粮再也不用“票”   2008-10-27
*贮秋菜变化大   2008-10-23
*遥遥万里远 悠悠光波牵   2008-10-22
*照相机记录三十年变化   2008-10-21
*见证爱情 感受变化   2008-10-21
*穿出来的时代变化   2008-10-09
您当前的位置 :伊春新闻网 > 林区开发[专题] 正文
聪明才智创造典型经验
http://yichun.dbw.cn   2008-06-27 10:01:07

  东北网伊春6月27日电

  林城晚报提供记者崔蕊/文

  在林区的开发建设中,充满智慧的林城人通过实践,在生产建设中总结出宝贵的先进经验,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劳动损耗,提高了造林质量等,这些典型经验如今已成为林区人民的宝贵财富。记者在众多先进经验中选取几条,介绍给读者。

  采育用一次净号作业

  1977年3月,新青林业局北影林场在推行丽林林场采育用统筹作业过程中,根据地区劳动模范、三号拖拉机包车组司机长魏法臣提出的建议,把采伐、打枝、清林、抚育等各道工序生产都包括在一起,编成小工队,每人既有分工又互相配合,用一套人马、一套设备,把木材生产、森林抚育、剩余物拣集3项任务一次承担起来完成。做到采一号、集一号、清一号、净一号、封(封山育林)一号。经试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伐区作业质量、机械运用率、劳动生产率、综合成本都好于历史同期水平,这一劳动方式得到了市政府和省林业总局的肯定,定名为“采育用一次净号作业”。其主要优点为:坚持育字当头,把贯彻执行以营林为基础的方针真正落到实处。实行这一作业后,基本上保持了原来林相不变。经过清林,森林卫生环境有了显著改善,为林木的速生丰产创造了有利条件。实行一主多从、一机多主,综合使用劳力、设备,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实现了减人增产。未实行这一作业前,采育用3项任务三套人马分头干,一个伐区从开发到结束,需要“三进三出”,造成工序之间不衔接,重复作业,既浪费了人力、物力,还保证不了作业质量。实行这一作业后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东风(汤旺河)新青经验

  1963年末,为了进一步贯彻以营林为基础的方针和周恩来总理提出的“越采越多、越采越好、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的指示,创造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东风(汤旺河)、新青林业局在推广乌敏河(乌马河)林业局“采育兼顾伐”经验的基础上,在东风林业局的长青、高峰林场,新青局的松林林场进行了劳动组织、生产方式、采伐方式、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试点。1964年2月,东风林业局决定在全局范围内推广以“采育双包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1964年6月13日,中共伊春特委、林管局在东风林业局召开了“企业三个革命化”(企业、机关、思想革命化)现场会,对东风、新青局的改革经验给予肯定。

  1964年7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薄一波等领导,在中共伊春特委书记曲常川等陪同下到东风局视察了长青林场的“采育兼顾伐”和“采育双包制”。邓小平在视察中说“好!采育双包好”,对采育双包经验给予肯定。

  东风新青经验的主要内容,一是改革了生产劳动组织,东风局成立了一条龙采育双包通天小工队,新青局分别成立了伐区作业、运输综合小工队。小工队推行了采育兼顾伐,实行机械化常年流水作业,把采伐和育林结合起来,把多机械、多工种和多工序分段作业的生产有机的结合起来。东风局的小工队配备30名工人,负责采伐、打枝、清林、集材、装车、运材、育林、补植。配备3台油锯、3台拖拉机、3台解放牌汽车、1台解放牌汽车起重机,承担了从采伐开始包括育林直到将木材运到贮木场的生产全过程,故名为“一条龙采育双包通天小工队”。小工队实行评工记分的工资分配方法,改变过去平均分配工资的办法,按国家规定的技术等级按各工种的工资标准划为三等九级(也有划为三等七级),根据完成生产任务的数量和质量实行评工记分。

  东风新青经验的第二项内容是改革了生产方式和采伐方式,改大面积皆伐为采育兼顾伐和采育双包制。逐步做到随采随造、谁采谁造、包采包育,因而命名为“采育双包制”。实行采育双包制以后较好地解决了采伐与营林之间的矛盾,节省了劳力,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基本上解决了更新跟不上采伐的矛盾。

  七定五保奖惩责任制

  “七定五保”奖惩责任制,首先是翠峦林业局于1961年秋创造的。主要是为了让更新跟上采伐,强调森林更新以人工更新为主,实行人工更新和天然更新相结合,千方百计的提高更新造林质量,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翠峦林业局党委认真总结了历史上的更新造林经验教训,调查了1957--1961年更新造林成果,5年更新造林14401公顷,其有效保存面积4930公顷,占5年更新造林面积的34.2%。他们算了笔账,5年间,荒废林地9471公顷,浪费资金317万元,损失苗木6350万株。通过算账对比,翠峦林业局采取了措施,作出了改变营林体制,充实加强固定营林专业队,制订管理制度的决定。在研究制订管理制度中,他们联想到造林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是营林工作没有和职工个人物资利益挂上勾,要是谁栽活了树就奖励谁,谁栽死了树就罚谁,直接牵涉到个人物资利益,就一定能提高造林质量,确保成活率。于是翠峦林业局便制定了栽苗死活奖惩制。不久,又考虑到仅一年成活不保准还会继续出现“一年青,二年黄,三年见阎王”的现象,为此,把1年成活改为3年为一个“定包期”。

  他们还根据清林、整地、造林、扶育的技术要求,各道工序互相依附、互相制约的特点,又规定了“谁清林,谁整地,谁造林,谁育林,谁管理”的一条龙岗位责任制。1966年林业部发出通知,在东北林区推广七定五保责任制的经验。1980年初,翠峦林业局把“七定五保奖惩责任制”归纳出7章40条实施细则,由省林业总局转发到全省40个林业局。1981年,根据省林业总局对定包的要求和定包的实践,又进一步修改,删改简化为5章20条实施细则,开始在全省林区推广。

来源: 林城晚报     作者:     编辑: 任桂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