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伊春6月24日电(记者王玉梅)23日,记者在市农研中心植检植保站了解到,今年,我市菜田小菜蛾发生略重于常年,专家提醒广大农民要注意科学防治。
小菜蛾俗称“吊丝虫”,以幼虫危害最为严重。经小菜蛾取食后的菜叶,叶片上会形成一个个“天窗”状透明斑痕,严重时全叶被吃成网状,影响蔬菜的生长和产量。通常情况下,小菜蛾在我市一年发生5代,从春到秋都有发生,并且世代重叠严重,主要对露地甘蓝、花椰菜,棚室小白菜、结球白菜、油菜、大白菜、萝卜等蔬菜危害严重。
据该站工作人员杨春梅介绍,受暖冬影响,我市菜田小菜蛾越冬基数相对较高,特别是连日来高温少雨,对小菜蛾在夏季的生长繁殖较为有利。经该站日前调查发现,小菜蛾在甘蓝、花椰菜、白菜等蔬菜田内发生猖獗,危害严重,其中甘蓝田平均百株有幼虫230条,最高360条。另外,由于各地种植结构的差异性,小菜蛾发生地区和田块间相差比较悬殊,发育进度当前以中低龄幼虫为主,预计6月下旬起田间虫态将转向高龄及蛹。
市植检植保站专家提醒农民,在防治方面必须注重不同药剂间交替轮换使用,而且要优先使用生物制剂,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在收获前7——10天要停止用药。除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杂草枯叶外,还可选用频振式杀虫灯进行灭虫,同时,可用1.8%虫螨克乳油2500——3000倍液或0.9%虫蛾螨丁1000——1500倍液或1.8%爱福丁乳油2000倍液喷雾,此方法药效能持续10——15天,比化学农药持效期高1倍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