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伊春新闻网 > 新闻快递 正文
单骑走神州 豪情迎奥运
http://yichun.dbw.cn   2008-06-20 10:07:13

  东北网伊春6月20日电

  林城晚报提供 记者华方芝关英玉/文

  16日下午,“单骑走神州,豪情迎奥运”的62岁鹤岗煤矿退休工人杜江在即将完成祖国大陆的全部行程时,第二次来到我市(见图)。老人激动地对记者说,为了宣传奥运精神,迎接即将召开的北京奥运会,6年共行程10多万公里,遇到了无数艰难险阻,但他无怨无悔。

  北京申奥成功后,杜江萌生了骑行全国宣传奥运精神的想法,但家人担心他独自一人,怕路上遇到危险,都不同意。2002年8月15日,老人不顾家人的反对从鹤岗市新世纪广场出发,开始了宣传奥运之行。一辆普通的自行车上驮着全部的行囊:衣服、棉被、帐篷、修车工具及常用药品。

  当时,老人每月的退休工资只有500多元,除了拿出100元负担老母亲在敬老院的费用外,他让女儿将其余的400元每月打到他的卡上,作为他吃饭、住宿的全部费用。一路上他将生活标准降到最低,主要以馒头和方便面为主。2003年春节,杜江正好走到安徽省安庆市,他住在5元一天的小旅店里,买了几个馒头,并“奢侈”地买了一条鱼,做了一盘炒鱼块。鱼端上来之后,杜江一尝,没滋没味的,里面还直冒血丝。女儿打电话来问候父亲,杜江告诉女儿自己刚刚吃过饺子,放下电话,他的眼泪止也止不住。2004年的春节,杜江骑行到重庆,他花6元钱到超市买了速冻水饺自己煮了。吃过这简单的年夜饭,他独自一人来到空旷的江桥上看江水,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绪也如滚滚的江水不断奔涌。从2002年从家乡出发,至今他已经在外面过了6个春节。

  为了宣传奥运,吃再多的苦杜江也不悔,但提到母亲,老人的眼里浸满了泪水,他说,忠孝难两全,自己愧对母亲,连母亲最后一面也没看到。2006年夏季,母亲病危,家人为了不分他的心,向他隐瞒了这个消息。老母亲临死前还念叨着杜江的名字,眼睛总也闭不上。当年10月,杜江患上严重的大疝气,无奈之下回到家中治疗。直到这时,他才知道母亲已经离开了人世。术后休息期间,他来到存放母亲骨灰的地方,拿出了在西藏期间一名我省援藏干部送给他的哈达,将母亲的骨灰包在洁白的哈达里。

  今年5月12日,汶川发生大地震,在河南的杜江知道消息后,立即做出了到灾区做志愿者的决定,但他到当地政府一打听,除了要过省过山经过遥远的路途外,做志愿者还有一些其他的要求,而年纪超龄的杜江不符合要求。杜江赶紧给远在家乡的女儿打电话,让女儿把他一个月的工资全部捐给灾区。

  6年来,杜江的车轮经过除台湾省外33个省(市)自治区的1430个城市的土地,跋山涉水,风餐露宿,靠吃方便面充饥,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6年间,他骑坏了4辆自行车、52条车外胎、69条车内胎、22个车座,用坏了4个帐篷。途经云南、贵州、广西山区时,路最难走,这一带山连着山,海拔都在3000多米以上,头上是千仞绝壁,脚下是万丈深渊,盘山道路坡陡弯急,稍有不慎,就可能坠入万丈深渊。万般无奈之际,他只好将自行车连扛带推,徒步跋涉。值得他自豪的是,在新疆、西藏境内,凭借顽强的毅力登上了人迹罕至的唐古拉山、昆仑山口。

  人们对杜江的“浪漫壮举”寄予了深深的敬佩崇敬之情。他随身携带的行程路线图上,写着这样一段话:成功胜利来自于顽强拼搏,勇往直前,这就是自信人的誓言,正是用这样一种信念支撑着他走遍了祖国大陆,这个信念还将支撑他完成骑行台湾,完成骑行全国的梦想。在杜江走过的每个地市,当地政府都给他大力支持,在他准备的本子上签名、盖章、祝福,这样的本子他已经积攒了20多本。在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一位政府官员为他买了一辆自行车。杜江对伊春也有浓厚的感情,除了清山秀水给他深刻的印象外,伊春人的热情也让他难忘。2003年他到达伊春时,林城晚报的一位女记者采访了他,对他的奥运情结做了详细报道,还为他买来方便面,至今,这份温暖仍让他难忘。这次来到伊春,伊春人又用林区人特有的方式欢迎了他,市委宣传部的领导还专门安排他到宾馆休息,让他洗去一路风尘,带着林城人的热情回到家乡。

  除了向各地群众宣传奥运精神外,他还用自己的相机记录沿途风光,想在奥运会召开之际办一个展览,为他6年来的迎奥运千里之行画一个圆满的句号。

来源: 林城晚报     作者:     编辑: 任桂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