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伊春5月9日电
林城晚报提供 杨佰艳记者华方芝关英玉/文
被确诊为尿毒症后,赵洪海几乎没有对病魔与死亡产生恐惧,仍笑对着生活。可一谈到妻子,他的眼里噙满了泪水,他说,自己被确诊为尿毒症后,妻子哭了一整夜,第二天,妻子做出了一个令他永远无法接受的决定:她要捐肾救夫!
生命对于任何人来说,都只有一次,每个人尤其是生命垂危的病人对生命更是有着不可遏制的渴望,赵洪海无时无刻不在期盼出现奇迹,让自己的生命能够延续,但妻子要捐肾救夫的要求,他不能接受。在他心里,妻子是他永远的依靠,妻子的健康要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这对清贫的夫妻,为治病已欠下几万元的外债,然而,浓浓的亲情却让他们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在市中心区旭日办富强委,记者见到了39岁的赵洪海和他的妻子王秀艳。目前,赵洪海要用大量的药物来控制病情的发展,考虑到西药费用高并有一定的副作用,赵洪海选择中药控制病情,因此,这间简陋的屋子里常常弥漫着一股淡淡的中药味。虽然饱受精神与肉体的双重折磨,但夫妻俩都很乐观。
甜蜜温馨的幸福之家
赵洪海和王秀艳的恋爱一点也不浪漫,他们甚至已经记不清相恋缘于哪一天了。王秀艳身高1.7米,面容清秀,性格温顺,亭亭玉立,赵洪海英俊帅气,开朗热情,待人诚恳。年轻人在一起的话题很多,从歌星影星到体育运动,两个年轻人的话题越来越多,彼此的心也越靠越近。1990年,沉浸在爱河中的赵洪海和王秀艳组建了家庭。
王秀艳没有固定的工作,结婚后,为了让自己的小日子过得更好,她做过饭店的服务员、木器厂的打磨工等各种工作。虽然工作很辛苦,生活也很清贫,但夫妻俩互敬互爱,家里总是弥漫着浓浓的爱意。
赵洪海是林科院的临时工,除了栽花种草这样简单的工作外,还要在植物园里栽种一些地产的药材。赵洪海是林区长大的孩子,可他对林区常见的党参、平贝等药材却认得很少,干起工作来总有些发懵,有时还会发生挪错苗的事。但他是个有心人,干起工作来总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有事没事,他总在技术员身边转悠,技术员也很喜欢这个好学的小伙子,有意识地教给他一些有关的知识。一来二去的,他几乎认识了小兴安岭出产的全部山特药材,对各种药材的药性也有了一定的了解,经常受亲朋之托到山中采集药材。
我要捐肾救夫
在植物园工作的那段时间,赵洪海是出了名的好人缘。谁有个头疼脑热或者家里有个大事小情,赵洪海都会出面帮着忙活。那时,每逢休息,同事们都会相约着打球、游泳、摔扑克,有时还会弄上一桌饭菜喝上两口。赵洪海是其中最活跃的人之一,他爱好体育,也能做上几个拿手菜,深受大家的欢迎。这样平凡简单的生活,让赵洪海觉得生活幸福而满足。 2001年,王秀艳发现,一向身体强健的丈夫突然间不爱运动了,人也蔫了。刚开始,王秀艳以为丈夫工作中遇到了什么烦心事,没在意。到了5月份,她发现丈夫面色越来越难看,腿也开始浮肿,一天,丈夫排尿特别困难,还捂着腹部疼得直冒汗。王秀艳赶紧领着丈夫到医院看病,经检查,赵洪海患有慢性肾炎、肾结石,并伴有高血压。王秀艳赶紧给丈夫请了假,两人登上了去哈市的火车。在哈市治疗了两个月,赵洪海的症状有所缓解,考虑到经济条件不允许,夫妻俩回了家。
回到家后,自觉身体好转的赵洪海又回到单位上班。他从来没有把自己当成一个病人,工作起来还是像往常那样认真努力,脏活累活照样干。然而,令夫妻俩没想到的是,病魔并没有离去,反而更加疯狂地侵蚀赵洪海的身体。他的血压一直很高,而严重的肾结石一直没有好转,发作的时候,整夜整夜地睡不着觉。每到这时,王秀艳就细心地为丈夫披上衣服,陪着丈夫在屋里踱步。赵洪海夫妻居住在父亲的一所小平房里,夏天,室内闷热潮湿,王秀艳就陪着丈夫到外面的街道散步。夫妻俩肩并着肩走在寂静的小巷里,王秀艳一边聊一些丈夫感兴趣的话题,一边在心里默默地祈祷丈夫能早日康复。
2003年开始,赵洪海整天浑身无力,连领导调整的烧锅炉的工作也干得很吃力。到了今年4月份,赵洪海的脸色更加灰黄,心脏功能也出现了衰弱的迹象,腿部水肿更加厉害,就连到医院看病上楼都要歇几歇,有时头晕得连站都站不稳,而最让王秀艳惴惴不安的是,丈夫的尿检结果中竟出现了三个加号,她虽然不懂医学,但也隐约明白尿蛋白含量过高是个不好的信号。王秀艳赶紧陪丈夫到伊春林业中心医院检查。在赵洪海生病的这几年里,两个人把有关肾病的各种化验指标都熟记在心,各种指标波动的幅度大小及波动对病人的影响两个人也都很了解。下午,化验的结果出来了,两个人一看化验报告,心都凉了:尿毒症。
那一晚,王秀艳背着丈夫哭了一宿。第二天,她红肿着双眼对丈夫说:“洪海,得了重病咱不怕,咱想办法治,不说换肾就能有希望吗?咱换,如果找不到肾源,就把我的肾移植给你!”王秀艳话还没说完,嘴就被赵洪海的手给堵住了,他知道,妻子的这一番话发自真心,可他宁愿悄悄离开人世,也不愿把妻子的肾移植到自己身上来。结婚多年,妻子一直跟他住着简陋的平房,平日里省吃俭用,连一件像样的衣服也舍不得买,尤其是他生病后,妻子更是节衣缩食,在他身体稍有好转的时候,还要四处打工赚钱贴补家用。为了能多赚点钱,她总是干那些工资相对较高的计件工,原本细嫩白皙的双手变得粗糙了,人也显得苍老了。看到妻子为自己一天天地操劳,赵洪海觉得愧对妻子。
健康是最大的财富
从生病至今,为给赵洪海看病,这个小家已经欠下了几万元的外债。目前,夫妻俩的生活主要靠王秀艳零星打工赚的钱维持,家里很久才买半斤肉,王秀艳从来舍不得吃,分几顿做给赵洪海吃。患了尿毒症,在饮食上有很多禁忌,像那些含钾高的食物就不能吃。王秀艳做饭总是特别注意各种食物的成分含量,只做那些丈夫能吃的,赵洪海生病后,王秀艳一直陪他吃这种病号饭。
按照医生的建议,赵洪海应定期做透析来缓解症状,维持正常的代谢功能,但每次透析要四五百元钱,赵洪海一算,每个月仅透析就要四五千元,无奈,他只好靠服用中药来保守治疗。但体内的毒素排不出去,营养又跟不上来,身体更加虚弱,患上了肾性贫血。
在王秀艳的坚持下,赵洪海夫妻又到哈尔滨、北京等地的知名肾病医院检查,诊断的结果与伊春的结果一样,都是尿毒症。患了尿毒症只有两条路能延续生命:透析或换肾。而这两种方法都要有巨大的资金来维持,赵洪海在单位是临时工,生病无法坚持工作后,就辞职回了家。他没有医疗保险,医疗费要完全由自己承担。而自己和妻子积累的微薄收入早就花光了,家里实在拿不出这笔钱来。就是上北京,为了省钱,几千里的路途,赵洪海硬是坐硬座颠簸了几十个小时。
赵洪海经常回忆起夫妻俩结婚后的事,生活的点滴像过电影一样在他的脑海里闪现,年仅39岁的他对生命有着强烈的渴望,他多想再在父母膝前尽孝,多想再为妻子遮风挡雨啊,可如果生命要用高昂的代价来换取,他情愿放弃。采访中,他不只一次地对记者说,即使夫妻俩配型成功,手术所需的四五万元费用,对他们这个贫寒的家庭来说也是一个天文数字,而且换肾也是有风险的,如果不成功,妻子不但要承受丧夫之痛,还要承担巨大的手术费用,这是自己无论如何不忍看到的。
赵洪海生病后,他的一些朋友也都向这个不幸的家庭伸出了援手。赵洪海的小学同学任年富夫妻俩都在光明上班,两人工资都不高,但每逢赵洪海生病住院,夫妻俩都会拿出钱来资助他们。赵洪海在林科院工作时的同事付文路一直把赵洪海当做自己的亲弟弟来照顾。看到赵洪海住的平房太破旧了,冬天烧火墙取暖,屋里特别冷,去年,付文路联络了几个朋友,帮赵洪海把火墙改成土暖气,又将地面铺上地砖,使原来不起眼的小屋变得整洁干净。记者采访的前几天,赵洪海所在的街道工作人员也来到他家进行调查,为他争取低保金,众人的帮助让赵洪海夫妻的心里变得又塌实又温暖,也增加了他与疾病抗争的勇气。
在北京检查期间,妹妹看到昔日健壮的哥哥被疾病折磨得没了精神,心里很不是滋味。她向医生咨询后得知,人在只有一个健全的肾的情况下仍能健康生活,生活质量几乎不受影响,她决定要将自己的一个肾移植给哥哥。但妹妹在北京打工,除了要维持自己一家人的生活外,所剩无几,兄妹俩根本拿不出做配型的钱来。无奈,妹妹只好一边含泪为哥哥买了返程的车票,一边继续努力工作积攒配型的钱。
在与病魔抗争的这段时间里,赵洪海想了很多,自己对社会的作用可能是有限甚至是微不足道的,但对于他们这个家庭、对妻子来说,却是永远的支柱。不论生活多艰辛,妻子从不叫苦叫累,面对丈夫,她的眼里永远流淌着无尽的爱意与依恋。妻子的爱给了赵洪海与病魔抗争的勇气,也让他对健康有了更深的认识。赵洪海说,相对于钱财与名利来说,健康的身体才是人生最大财富,自己虽然不能给妻子留下金钱房产,但他希望妻子能永远健康。
在赵洪海眼里,这是一场特殊的战争,双方争夺的是健康和生命。无论战争的结果如何,赵洪海都很知足,因为,妻子在和他并肩做战,有妻子的爱,这就足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