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伊春新闻网 > 科技新闻 正文
专家解析手足口病
http://yichun.dbw.cn   2008-05-09 09:40:26

  东北网伊春5月9日电

  林城晚报提供 栾秀娟记者王玉梅/文

  近日,我国部分地区先后发生由肠道病毒EV71感染引发的手足口病疫情,受到了国家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我市市民也对此事非常关注,纷纷咨询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的症状和传播途径有哪些,以及如何正确预防手足口病等方面的知识。5日,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

  关于手足口病

  据疾控专家介绍,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或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手足口病的潜伏期为2——7天,具有发病急促的特点,患者一般伴有感冒、发烧等症状。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手掌、脚掌及口腔粘膜会出现散在的、米粒大小的疱疹,疼痛明显,有时臀部或膝盖也会出现类似疱疹。肉眼可见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该病为自限性疾病,病程较短,多在一周内痊愈,多数患者愈后良好,不会留下后遗症。但值得注意的是,因为儿童患病后抵抗力会下降,且疱疹破溃后会形成小溃疡,很容易感染到其他的病毒和细菌,诱发病毒性肺炎、心肌炎、脑炎甚至败血症等并发症,这些并发症都可能会致死。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此次安徽阜阳等地发生的手足口病主要就是由肠道病毒71型(EV71)引起的。

  手足口病的传播方式很多,流行期间的主要传染源为患者。经研究发现,患者在发病1——2周内可自咽部排出病毒,约3——5周从粪便中排出病毒,而且,患者身上的疱疹液中也含有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即会溢出。除此之外,被病毒污染的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均引起间接接触传播。另外,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也是造成该病传播的原因之一。

  手足口病分布极广泛,无严格地域性,该病四季均可发病,尤以夏秋季多见,常在婴幼儿集聚的场所发生。且此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

  为加强手足口病的防治工作,卫生部已于5月2日正式决定,将手足口病列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通过网络直报系统对疫情进行监测。

  手足口病在国内外发生情况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流行报道。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道该病,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1959年提出“手足口病”命名。美国、澳大利亚、意大利、法国、荷兰、西班牙、罗马尼亚、巴西、加拿大、德国等国家经常发生由各型柯萨奇、埃可病毒和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

  日本是手足口病发病较多的国家,历史上有过多次大规模流行,如1969——1970年,以Cox A16感染为主的手足口病流行;1973和1978年,曾2次流行由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1997——2000年间,手足口病在日本再度活跃,EV71、Cox A16病毒均有分离。

  20世纪90年代后期,EV71开始肆虐东亚地区。1997年,马来西亚发生了主要由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流行,4——8月共有2628例发病,仅4——6月就有29例病人死亡,死者平均年龄1.5岁。

  我国自1981年在上海发现手足口病后,相继在北京、天津、河北、福建、山东、湖北、广东等十几个省(市)出现过病例报道。1983年,天津发生Cox A16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流行,5——10月间发生了7000余病例,经过2年散发流行后,1986年又出现了以托儿所及幼儿园为主的暴发流行。1995年,武汉病毒研究所从手足口病人中分离出EV71病毒,1998年深圳市卫生防疫站从患者分离出2株EV71病毒。2000年5——8月,山东省招远市小儿手足口病暴发,该市人民医院共接诊患儿1698例,年龄最小5个月,最大14岁,其中3例合并暴发心肌炎死亡。

  预防要从生活细节抓起

  手足口病虽然具有传播快、传染性强等特点,但是只要科学对待,认真预防,还是可防可治的。鉴于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疾控专家指出,在预防上要注意“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太阳”15字诀。

  要注意保持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家庭成员的衣服、被褥要经常在阳光下暴晒。要经常对居室,尤其是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动清新。应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以减少被感染的机会。家中饲养的家禽、家畜要圈养,避免人、畜混住一处,尤其要减少儿童与家禽、家畜的直接接触。

  饮食上要注意营养均衡、合理搭配,饮用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完全加热后再食用。

  要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避免病从口入。要让孩子充分休息好,适当晒晒太阳,同时,要多注意观察孩子身体状况的变化,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等表现,应尽早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如孩子是幼儿园小朋友或学校学生,还应及早告知校方,在孩子未彻底治好前,不要急着让孩子去幼儿园或学校上学,以免传染给其他儿童。

  托幼机构应做好晨间体检,发现疑似病人要及时隔离治疗。医疗部门要加强预诊,设立专门诊室,严防交叉感染。

来源: 林城晚报     作者:     编辑: 任桂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