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伊春新闻网 > 社会新闻 正文
1971年那场震惊全市的火灾
http://yichun.dbw.cn   2008-04-25 09:34:37

  东北网伊春4月25日电

  林城晚报提供 记者吴聿宏

  1971年3月19日,伊春木材综合加工厂发生了一起特大火灾,11人为抢救国家财产在救火中壮烈牺牲,其中还包括两名参加救火的解放军战士。突发大火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伊春林区作为国家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担任着重要的采伐任务。伊春木材综合加工厂是以木材加工为主的大型加工工厂。

  1971年3月19日凌晨2时20分,人们还在睡梦之中。突然该加工厂制材车间出现火光,冒出滚滚浓烟,当时正值春季,风呼呼地吹着,火借风势,迅速蔓延。厂内有很多木材,大火遇到木材,烧得更旺。值班人员立即向消防部门和厂领导报告火情。很快,消防民警、解放军战士、厂领导和职工及部分群众来到火灾现场,参加扑火战斗。当时消防专业设备不完备,而且也没有很通畅的防火道,救火难度非常大。看到国家的财产被大火一点点地吞噬,大家很心痛,为减少国家的损失,为抢救国家财产,消防民警冲进火海,解放军战士冲进火海,厂领导和职工冲进火海,将机器一件件地搬出……大火烧着了他们的头发、眉毛,但是他们却将生死置之度外,一次又一次地冲进火海。火,终于被扑灭了,一些机器设备被抢救出来,但是,在救火抢险过程中,建筑物倒塌,砸在了救火人员的身上,11位英雄失去了他们宝贵的生命。神探破案

  当时正值“文化大革命”期间,在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里,像这样的特大火灾,人们议论纷纷。有人说,这是阶级敌人的阴谋破坏;有人说,这是美蒋特务放的火,他们要反攻大陆;有人说,这是地主放的火,他们妄图复辟;有人说,这是厂长的仇人放的火,因为厂长去年过年分东西不公平;有人说,这是座山雕同伙放的火,他们要从深山老林里杀回来……

  当时的革命委员会负责人在听完这次特大火灾的情况报告后,责令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孙玉忠,要克服困难,在一个月内破案。把破坏社会主义生产的坏分子、特务抓住,保卫社会主义大生产。

  孙玉忠多次到火灾现场仔细勘察,可是没有发现任何人为纵火的线索。怎样寻找线索,侦破此案?孙玉忠暂时没有思路。这时候,他突然想起了一个叫赵成文(后来被誉为中国神探,曾任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科研处处长,是中国著名的刑事相貌专家、痕迹考古学家,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的年轻人。

  赵成文于1964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在学校担任美术教师。1970年5月12日,他家附近的一个小棚子着火,火势熊熊,向周围蔓延着。赵成文看到后,立即加入到救火的队伍中,他边救火边帮助居民往外抢东西。大火燃烧了7个半小时。当大火被扑灭后,他已累得倒在地上。当他回到家后,才发现自己的家被烧得精光。不久,市公安局来调查火灾起因,群众纷纷向孙玉忠介绍赵成文舍己救火的事迹。孙玉忠听后很感动,知道他了解当时火灾情况,就让他参加了破案小组。赵成文当场绘制了起火现场的复原图,为破案立了功,受到了表彰。

  这个帮助破案的小伙子,给孙玉忠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赵成文是个不可多得的破案能手。孙玉忠决定将赵成文调进公安部门。原革命委员会负责人听了,当即指示孙玉忠,先让赵成文参加“伊春木材综合加工厂‘3·19’火灾案”的侦破工作,同时办调转手续。很快,赵成文正式成为了市公安局的一名痕检技术员。

  赵成文被调入市公安局工作,可以说是临危受命。市公安局非常重视“伊春木材综合加工厂‘3·19’火灾案”,孙玉忠亲自担任专案组的组长。赵成文主要负责复原火灾现场。

  据多次调查得知,火灾最先发生在加工厂的制材车间,当时是在夜里的时候。赵成文进一步走访厂里的职工后,画了复原现场图。这张火灾现场的复原图并不复杂,但是,赵成文总感觉画得不满意,他画了撕,撕掉了又画。白天黑夜,他都在现场来回地观察。一天,在离火灾现场不远处,有一个锅炉工推着一车满满的煤向锅炉房走去。赵成文走过去与这位锅炉工聊了起来。锅炉工告诉赵成文,他是厂里的老职工了,烧了很多年锅炉了。他还向赵成文介绍了火灾前这里的情形。原来这里有一大一小两个锅炉,两个锅炉的大小差别不是很大,大锅炉的作用是供全厂生产和澡堂用水,小锅炉是供生活用水。大锅炉前几天烧毁了,现在只剩下小锅炉了。赵成文看见锅炉房门口有一大堆锯末子,就问这堆锯末子放在这儿是做什么用的。锅炉工说,厂里锯末子很多,弄来是为了早晨点火用,在煤不多的时候,他们也烧点锯末子。锅炉工还说,这个锅炉烧煤太费了,那么多锯末子放着不烧可惜,以前的时候,他们很多时间都是烧锯末子。赵成文跟锅炉工聊了一会儿后,又回到火灾现场。“大锅炉在火灾中被烧毁、锅炉工烧锯末子……”他感觉这是一条很重要的线索。赵成文画了一会儿复原图,但画着画着越看越别扭,尤其是对那个锅炉越看越不顺眼。于是,他又找到锅炉工,让他看那张图。锅炉工看后,连连称赞:“像,太像了!”可是,赵成文依旧很失望,还是没有找到有价值的线索。小火花惹大祸

  赵成文再次回到火灾现场。他看着自己画的复原图,不知道想做什么。他随意地在复原图上写了一个大大的“火”字,重重地画上一个问号,又重重地画一个惊叹号,这场大火的火源究竟在哪里?专案组的其他同志都在走访调查,但是他们也没有发现有价值的线索。

  这时候,一阵风吹来,吹落了他手中的复原图。赵成文捡起图,思考着。他不知不觉地又踱到锅炉房旁边。锅炉工看他又走了过来,对他说:“刚才我看你画的图上,那个制材车间顶棚上少了点东西,因为这里有两个锅炉,那个顶棚上面有一层烟灰。”赵成文听后,隐约想到烟囱顶端的火花。他一下子兴奋起来,这火花和烟灰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赵成文想着想着,又问锅炉工这个锅炉的建成时间。锅炉工说,很早就建成了,是在小日本的时候,很多年了,很结实。烟囱这么高,一点问题都没有。

  烟囱真的一点儿问题也没有?赵成文的注意力集中到这个锅炉和这根烟囱上面。赵成文走到烟囱跟前,发现这根烟囱并不像锅炉工说得那样,它已经很古老了,有的地方已经严重老化,用手一摸,掉下一些小砂粒。他望着烟囱的顶端,又隐约看见烟囱冒出了一阵小火花。他问锅炉工,这根烟囱上面是不是经常出现小火花。锅炉工说,以前没有,去年曾见过,只是烧锯末子时才有。去年,那个大锅炉烟囱里坏过一样东西,像个筛子一样的东西。这个小锅炉的好像也快坏了。

  赵成文用手一拍大腿,说了一句:“问题就出在这儿了!”

  赵成文迅速回到火灾现场,对火灾现场复原图再次进行修改。修改好后,他立即把火灾现场复原图交给孙玉忠,并说出了自己的观察和想法,这场火灾是因为锅炉房烧锯末子,锅炉房烟囱里面类似过滤网的东西损坏了,燃烧不充分的锯末子顺着烟囱飞到制材车间的顶棚上,制材车间的顶棚是木板做成的,火星引燃木板,引起这场特大火灾。这不是敌特坏分子放火,这是一场天灾。孙玉忠听了赵成文的汇报后,很惊讶,但也被眼前这个年轻人的智慧所折服。为慎重起见,孙玉忠当时并没有对赵成文所做的案情分析进行评判,他把公安局所有的技术员、侦查员都召集起来,一起到火灾现场,经过几天的分析取证,反复试验,验证了赵成文的判断完全正确。这起特大火灾案终于告破。损失巨大

  据悉,在该起火灾中,11人(其中两人为解放军战士)为抢救国家财产在救火中壮烈牺牲,24人负伤,全厂停产65天,直接经济损失24.82余万元,这起火灾是我市历史上城镇火灾死伤人数较多的一次。

  1972年9月11日,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授予在该起火灾抢险中牺牲的戴来顺等人为革命烈士。

来源: 林城晚报     作者:     编辑: 任桂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