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城晚报讯(谢政记者张恩普金守城)在中俄界江黑龙江边,有一个被驻地百姓称为“雷锋哨”的边防某团朝阳哨所。近日,记者来到这里,听指导员韩志臣讲起了这个哨所建哨20年来,哨所官兵与一位老人的感人故事……
1992年初春,战士胡建国揣着自己攒下的半年津贴,和战友一起上街买收音机。一出哨所,他们看见一位精神忧郁、衣衫褴褛的老大娘迎面走来。胡建国上前询问后,得知这位大娘名叫高素英,膝下无儿女,10多年前丈夫因患心肌梗塞去世。胡建国眼睛湿润了,从兜里掏出积攒的75元钱,塞进了大娘的衣服兜里。他对大娘说:“你家里要是有什么困难就到哨所找我们!”
回到哨所,小胡把这个情况向时任哨长的史咏作了汇报。史哨长立即组织召开了“哨所全会”,决定向高素英老人献爱心、送温暖。哨所官兵立即行动起来,星期日,除留一名战士执勤外,史哨长领着大伙对高大娘家的小平房进行了修缮,更换了门窗,为大娘劈柴禾、担水、洗衣服、清扫院子。从此,大娘冷清的家变得热闹了(见上图)。经哨长“特批”,胡建国坚持每天到大娘家一次,帮助做家务,风雨无阻。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官兵们与大娘结下了不解之缘,亲切地喊她“妈妈”。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哨长换岗了,战士复员了,可是爱心接力棒依然传递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