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伊春新闻网 > 新闻快递 正文
停止主伐 林权改革 经济转型 是国有林区发展和振兴的必由之路
http://yichun.dbw.cn   2008-03-10 10:09:02

  许兆君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分组审议黑龙江代表团分组讨论上提出

  东北网伊春3月10日电(杨玉梅)3月6日下午,全国人大代表、市委书记许兆君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分组审议黑龙江代表团分组讨论上,围绕停止主伐、林权改革和经济转型是国有林区发展和振兴的必由之路这一主题进行了发言。

  许兆君说,听了温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很受鼓舞。报告客观全面,实事求是,内容深刻,重点突出,措施明确,通篇贯穿着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作为来自“祖国林都”、“红松故乡”伊春林区的代表,我认为报告中的重点和亮点之一,就是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部分的内容。这是在当前全球气候环境恶化不断加剧、生态建设任务日益繁重的形势下,中国政府向全世界做出的庄严承诺,充分表明了党和政府对世界生态负责的态度和决心。

  许兆君说,伊春作为重点国有林区,作为全国重要的生态安全保障区之一,在我国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可以说是非常特殊、举足轻重:林地面积400万公顷,占中国重点国有林区林地总面积的13%;森林蓄积达2.1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83.8%;生物种群多样、保存完整,有702条纯净的河流在滋润着这块神奇的绿色宝库,是东北亚地区的天然生态屏障和黑龙江、松花江“两江”支流的重要水源涵养地。伊春林区的盛衰消长,对东北亚地区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伊春也是全国开发最早的森林工业基地,50多年来共为国家生产木材2.4亿立方米,占全国国有林区的1/10。20世纪80年代以来,伊春因为森林过度采伐,出现了资源危机,森林蓄积量减少了55%,也由此积淀形成了资源性、结构性、体制性、社会性等“四大矛盾”,形成了产业结构畸形、地方财力空虚、基础设施薄弱、社会事业落后、林区职工生活贫困等一系列严峻的问题,成为全国开发最早、贡献最大,同时也是资源消耗最快、做出牺牲最多、历史包袱最重、贫困程度最深的重点国有林区。

  许兆君说,面对这种困境,在党中央、国务院和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近几年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牢把握伊春要为国家生态建设作贡献的战略定位,更加注重统筹考虑国有林区的生态经济社会和谐发展问题,坚定不移地确立了“生态立市”的核心战略,明确提出了“再困难也决不向林子伸手,再困难也决不以拼资源换取暂时利益,再困难也决不以牺牲生态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三个决不”原则,并坚持以严管资源、停伐红松治标,以林权改革、经济转型治本,标本兼治地推动国有林区走出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按照这样的思路,几年来,我们自主强化了以杜绝超限额采伐为重点的森林资源管理,推行了以停伐为核心的系统化保护红松举措,一开先河地启动实施了全国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全面加快了国有林区经济转型步伐,使伊春林区在几年间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从而也使伊春的科学发展道路曙光乍现、初露端倪,展现出了良好的开端,取得了生态恢复、经济增长、财政增收、职工收入增加的多赢成效。森林资源历史性地实现了年均净增长500万立方米的良性消长循环;地区生产总值连续四年两位数增长;地方财政收入也连年增加,2007年更是同比增长了35.1%;林业在岗职工工资由2003年的274元提高到了目前的736元。

  许兆君说,如果在国家的充分认可和支持下,坚定不移按照我们在实践中逐步确立的严管资源、保护红松、林权改革、经济转型、林权改革试点扩大、停止森林主伐这六大战略步骤走下去,伊春就一定会走向光明,走向振兴。下一步,我们认为关键的还是要按照“远封近分”的思路,推进停止森林主伐和改革试点扩大两大战略实施,加快林区的经济转型和生态恢复进程,进而把远山彻底“封”起来,把近山区“分”给林业职工和战略投资者,同时不断改变林区的经济发展方式,从根本上为国有林区的和谐发展奠定生态和体制、机制、制度基础。为此,许兆君代表提出以下三点建议:一是支持伊春在全国国有林区中率先全面停止森林主伐;二是坚定不移地深化、扩大和推广国有林权制度改革试点;三是加大对林业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政策支持力度。

  在谈到如何支持伊春在全国国有林区中率先全面停止森林主伐时,许兆君说,去年8月份,回良玉副总理作出了“东北地区森林资源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大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和完达山林区构筑了我国东北部的天然生态屏障,也是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当前,这一地区森林过量采伐问题还十分突出,下决心进一步调减木材产量十分必要”的重要批示。我们感到,这是使森林资源得到休养生息和彻底保护的治本之策。按照回副总理的批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我们的积极反映,国家林业局已初步决定,把黑龙江省减伐100万立方米指标全部放在伊春。为努力恢复森林资源平衡点,经科学测算,我们拟自2008年开始,计划20年内,在全管局范围内停止森林主伐,只保留36万立方米的抚育伐产量。这样做至少有以下三点好处:一是可以为天保工程的实施探索一种更为科学有效的方式,可以通过在一定的区域彻底封山育林,解决边投入、保护,边破坏的“一枪两眼”现象,弥补现行政策的不足,实现效能最大化。二是可以使伊春林区的森林资源得到休养生息,生态得到根本恢复。三是通过在伊春停止主伐,可以在国际上进一步树立起中国为全球生态高度负责的良好形象。目前,《伊春市停止森林主伐调减木材产量实施方案》已按照国家林业局提出的具体意见,经省政府及有关部门、伊春市政府多次修改上报国家林业局,并准备按改革项目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上报国务院进行批复。

  就如何坚定不移地深化、扩大和推广国有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许兆君说,作为国有林权改革的具体组织者和实践者,我们切身体会到,国家决定实施国有林权制度改革确实是一项英明决策,确实是一项利国、利民、利企的德政工程,得到了广大林业职工的空前拥护和支持,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认可和好评。通过8万公顷林地的试点,历史性地开创了国有林业多元投入、森林价值分类经营、“三大效益”同时收获的新格局,取得了“国家得生态、职工得收益、企业得发展、社会得稳定”的多赢效果。通过改革,承包职工成为了真正的“大山主人”,造自己的山、管自己的林,积极性空前高涨。2006年和2007年两个春季,就完成营造林8300公顷,其中退耕还林840公顷,造林成活率达到100%;爱林、护林、防火也成为了职工的自觉行动,截至目前,所有改革试点林地未发生一起林政案件和森林火情。同时,职工通过发展林下经济,每户年平均增收3500元以上,实现了“以短养长”,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2007年8月,国家林业局规划设计院、黑龙江省森工总局对伊春国有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森林资源评价验收后得出结论,认为伊春国有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已基本达到改革的预期目的。伊春国有林权改革两年来的先行实践也充分证明,国家决定实施国有林权制度改革的方向是完全正确的,扩大改革试点也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其一,通过伊春国有林权改革试点的实践看,目前界定在5个林业局15个林场所的8万公顷试点面积还十分有限,与解决国有林区长期形成的养林与养人、生态与经济、稳定与发展、现实与长远矛盾的根本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还应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予以扩大。其二,伊春经过2年多的改革试点实践,已形成良好的改革氛围,职工群众熟悉改革、拥护改革、迫切要求扩大改革。其三,重点国有林区责权利不统一、投入不足、体制混乱等弊端和问题,由来已久,积淀很深,且在伊春林区体现的十分典型和突出。通过扩大国有林权改革试点,把伊春的问题解决好了,重点国有林区的弊端和问题也就不难解决,可以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其四,伊春国有林权改革试点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也积累了一些成型经验。搞试点的目的就是为了扩大推广,试点成功了,不推广扩大就失去了试点的作用。只有推广扩大面积,改革的成效才能够更显著、更有说服力,才能够以此进一步化解国有林区发展难题,加快科学发展步伐。为此,建议国家按照今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稳步推进国有林场和重点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的精神,深入解决好林权凭证发放、林业贷款和林木资产保险实施、活立木市场启动以及充分放活承包职工经营权等制约改革纵深推进的关键问题,并继续支持伊春在今、明两年将改革试点面积扩大到100万公顷,待进一步取得成功经验后,将改革推向其他国有林区。

  就如何加大对林业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政策支持力度,许兆君说,伊春自2005年5月被国家确定为全国唯一的林业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城市之后,国家和省里都给予了很多的政策支持,使伊春的经济转型步伐得以明显加快,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仍有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需要国家继续予以支持解决。一是建议国家将伊春列入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之中。二是建议国家将伊春确定为全国林区棚户区改造试点。三是按照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有关精神,在伊春发展接续替代产业、节能减排、生态保护和高科技产业项目等方面,给予配套资金和政策支持。

  许兆君表示,在国家的政策支持下,通过停止森林主伐、扩大改革试点、加快经济转型几项战略举措的推行,通过20年左右的努力,伊春一定会建成一个世界级的森林城市、世界级的森林大公园,伊春也一定会把一个生态恢复良好的小兴安岭还给祖国、还给世界。

来源: 林城晚报     作者:     编辑: 任桂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