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伊春新闻网 > 社会新闻 正文
生活因爱好而精彩
http://yichun.dbw.cn   2008-02-29 14:46:02

  东北网伊春2月29日电

  林城晚报提供 记者王玉梅

  腊月廿九,家住“五二三”小区14号楼的一些老住户又和往年一样,收到了姜振中老人亲手制作的春联。大家都说:“这些年来,收到姜大哥的春联已经成为我们过年的一个组成部分。”

  今年76岁的姜振中是市委党校的退休干部,几十年来,始终保持着对书法、绘画、剪报的爱好,由于长期坚持参加社区组织的各项公益活动,在小区内较有名气。日前,记者采访了姜振中老人。长达半个世纪的剪报经历

  走进姜振中老人的家,给人一种干净朴素的感觉,客厅中的家具虽然样式古老,却件件整洁发亮,窗台上几盆花事正盛的鲜花在阳光的照耀下静静地散放着暖暖的春意。在老人略显拥挤的书房,记者看到了属于老人的另一片天地。

  靠墙书柜中摆放着4大摞厚厚的剪报吸引了记者的目光,粗略地数了数,竟有50本之多。每本剪报都用结实的牛皮纸精心地做好封面,上面写着剪集的中心内容,有读书学习、家庭与生活、文学写作、百科知识、卫生与健康、家庭教育等十几个类别。翻开一本本装订工整的剪报,仿佛将凝聚了几十年的历史点点滴滴地呈现在眼前。

  在美术绘画类剪报册里,一张张已经泛黄了的报纸刊头、报花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部分报刊杂志阶段性的宣传主题,从大跃进时期的又红又专到改革开放时期的春色满园,让人从一个个小角度看到了社会的发展进程;重大历史事件剪报中详细剪集了唐山大地震的发生及全国支援唐山人民重建家园的一系列报道,读后还是那样鼓舞人心,令人热血沸腾,不禁被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深深感动……

  姜振中说,自己的剪报开始于上世纪50年代,那时,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他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与热情,当他意识到自己的知识十分有限时,就利用业余时间刻苦学习,单位订阅的报刊和杂志就是他学习的最好教材。看到年轻人肯学上进,领导非常支持他,不但鼓励他要学以致用,还把单位以前存放的报刊杂志拿出来给他看。在征得领导同意后,他把上面认为有用的资料认真地剪裁了下来,按类别存放在一个个档案袋中,闲暇时间拿出来看看,每次看后都觉得受益匪浅。从此,他开始了长达50年的剪报生涯。

  1985年时,姜振中的剪报已经多到可以装满一个小卷柜了,怕孩子们淘气乱翻,他把卷柜放在了仓房的架子上,并上了锁。那年夏天,市中心区发了一场大水,正当大家都在忙着归拢家什的时候,姜振中第一个想到的是赶快把卷柜挪到安全的地方,别让水浸到。他将仓房中最上层架子上搁置的棉袄等物件包裹换了下来,把装剪报的卷柜挪到了最高层。结果,大水过后,一家老小的棉袄、棉裤都被水浸透了,剪报却完好无损地保存了下来。为此,老伴没少埋怨他。可他却笑着说:“没事,棉袄、棉裤拆了洗洗,重做一下还可以穿,要是这些剪报被水浸了,可就再也难凑齐了。”

  1990年,姜振中退休了。退休后的他一刻也没闲着,开始着手整理多年来积累的剪报,计划将它们分门别类的装订成册。这可是一项繁琐细致的工作,他先找来一些孩子们看过的旧杂志,然后把档案袋中的剪报按照内容、形状重新进行组合,再粘贴到旧杂志上。为了防止粘贴后的剪报出现鼓胀不平现象,他将杂志每隔两三页就撕下去一页,这样粘贴后的剪报十分平整,最后,再将粘贴好的相同内容的剪报按10本为一组装订成一个大本,用牛皮纸进行封面,标注上类别。为了尽快将剪报粘贴好,姜振中每天早起晚睡地在书房中忙碌着,有时连吃饭都得老伴叫了几次才去吃。说到那时的情形,姜振中的老伴笑着说:“你不知道,那时他的书房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桌子上、床上、柜上,甚至地上都是他弄得那些剪报,怎么劝他歇一会儿都不行。”

  姜振中说,从整理、粘贴到装订,制作一本剪报大约需要半个多月的时间,这40多本剪报我整整用了近两年的时间才完成。虽然天天累得腰酸背痛,但看到一摞摞精心制作的剪报,老人的心里还是非常有成就感。来串门的老邻居看到老人的剪报后,经常会向他借一本两本回家看,看过后都说老人的剪报非常实用,让人很长见识。老人也从不吝啬,常常有求必应,尽量满足邻居的要求。醉心书法临摹全书

  姜振中还十分醉心书法和绘画,每天都要练字1个多小时,这个习惯已经坚持了数十载。

  在老人的书桌上,记者看到了老人刚刚写的几页硬笔书法,笔锋流畅,刚柔并济,有如行云流水一般,看后让人赏心悦目。姜振中说,经常练字能修身养性,每天写上几篇字,心情非常舒畅。

  说着,他从书架上取下两本线装的《历代书圣草字汇》给记者看,翻开裁剪精细的书页,只见里面用毛笔写满了各家各派书法家的草字临摹,而且在每一个草字旁边都用小楷作了注释。老人自豪地说,这套书共分上下两册,目前市面上很难买到,这两本是他用了一年的时间从单位资料室的藏书中临摹出来的。

  原来,上世纪80年代末,姜振中到上海出差,为单位购买教学用书籍。在上海古籍书店,他发现了这套《历代书圣草字汇》,爱好书法的他立即被上面各大名家奔放不羁的狂草所深深吸引,当营业员介绍此书店内仅剩下这一套时,姜振中当场将书买了下来。回来后,想到单位的资料室缺少这方面的书籍,他将书摆放在了资料室的书架上。可是他实在太喜欢这套书了,所以,他萌生了临摹全书的想法。姜振中上街买来临摹用的薄纸,又到印刷厂裁剪规整,闲暇时,就在资料室内进行临摹。他对临摹的要求非常高,哪怕只是笔锋精细有出入,都要重新临摹一张,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后,他终于将整套书全部临摹完毕,装订成册。现在,没事的时候,他还要拿出来再看一看,照着上面练练。

  常年坚持练字,为姜振中的毛笔书法和硬笔书法积累了较深的底蕴,他的一手好字不但在单位很有名气,在邻居中也是有口皆碑。许多老邻居的孩子结婚,都找他帮忙写对联;春节的时候,他也会将自己书写的春联送给邻居们。老人说,前些年流行用泡沫塑料做牌匾时,好多商家的牌匾都是出自他之手。热心公益晚年充实

  在小区内,姜振中的热心人人皆知。刚搬到这里时,姜振中家楼前的空地上荒草丛生,建筑垃圾随处可见。他就依靠自己的老关系,找人帮助将楼前的空地平整一新;看到邻居们平时都爱在楼门前的台阶上坐着唠嗑,来回走人很不方便,他就主动买来水泥等材料,和几位老邻居一起在楼前修建了一个大石桌,天气暖和的时候,大家可以在这里打打扑克,下下象棋,还可以把家里做的拿手好菜拿来与大家分享;楼道里的灯不亮了,他主动买来感应灯头,帮着给修好;谁家有个大事小情,只要言语一声,他总是跑前跑后帮着张罗……邻居们十分尊敬他,一致推选他为楼长。

  社区成立后,他又积极投身到社区工作中,一直担任着伊春区旭日办事处团结社区宣传委员的职务,社区举办活动时,除负责做相关的宣传外,他还将出板报、写宣传标语的活儿都包了下来。由于他工作认真负责,善于做思想工作,又被办事处聘为家庭教育指导员,负责为社区居民讲解促进家庭和睦团结、子女教育等工作。

  姜振中常说,现在国家十分关爱老年人,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幸福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令我们这些老年人很受感动,体验到了党的温暖。作为一名受党教育多年的老党员,理应为社会做点什么,真正做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来源: 林城晚报     作者:     编辑: 任桂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