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伊春2月18日电 200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单位、各部门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生态立市”、“工业兴市”发展战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林区建设,全市经济社会呈现速度加快、运行质量提高、居民增收较多的又好又快发展态势。
记者在市统计局了解到,2007年全市经济运行在又好又快中亮点频频。
宏观经济稳定增长。今年以来,我市经济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全市生产总值实现153.8亿元,同比增长11.5%,在全省十三个地市中居第9位,比上年前移一位。从三次产业贡献率及拉动情况看,第一产业贡献率为20.6%,拉动GDP增长2.3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贡献率均为39.7%,分别拉动GDP增长4.6个百分点。优势特色产业不断壮大。2007年全市完成优势特色产业增加值61.8亿元,同比增长24.9%。
供给稳定增加。今年以来,我市工农业生产形势较好,供给能力稳定增加。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为298万亩,比上年增加0.2万亩。粮食产量再创新高。2007年,全市粮食总产量57.9万吨,增长9.7%。工业生产增速加快。2007年,全市工业实现增加值48.91亿元,同比增长16.8%,增速比上年加快0.3个百分点,是200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工业运行主要特点:一是全市各种经济类型均实现两位数增长,股份制企业占据主导地位。二是小型企业发展快于大中型企业。全年规模以上小型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3.58亿元,同比增长26%。三是多数行业增长较快。在全市2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工业增加值增长的有16个行业。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等13个行业增幅在两位数以上。四是主要产品市场看好,产量大幅增加。2007年,全市工业纳入产量统计的产品有29种,产量上升的有24种,占82.8%。
需求增长旺盛。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消费需求持续趋旺,进出口增势强劲。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2007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0.12亿元,增长30.5%,增幅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投资增长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新开工项目增加明显,第二产业投资高幅增长。全市50万元以上新开工项目376个,比去年多73个。二是部分行业投资快速增长,投资结构趋于改善。三是民间投资活力增强。2007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中,民间完成投资20.67亿元,同比增长72.5%,对投资增长贡献率为73.7%。四是建设资金到位情况良好,自筹资金为资金来源主体。全市50万元以上建设项目本年到位资金53.67亿元。消费品市场持续走旺。2007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32亿元,同比增长15.1%,增幅提高5.2个百分点,创历史最好水平。对外经济增势强劲。2007年,全市进出口总额1.3508亿美元,同比增长47.1%,增幅同比提高23.5个百分点。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176万美元,增长19%。
经济运行质量提高。随着宏观经济稳定运行,经济运行质量继续提高,财政、企业、居民收入不断增加,呈现速度与效益协调增长的良好格局。财政收入快速增长。2007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52亿元,增长35.1%,增幅同比提高19.7个百分点,属全省13个地市的最高增幅。
企业效益大幅上升。2007年,全市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37.9%,同比提高19.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总额7.0997亿元,同比增加2.0073亿元,增长39.4%。其中利润总额3.6014亿元,增长70.8%。地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30.7%,同比提高8.8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3.7399亿元,增长17.8%;实现利税3.3218亿元,比同期增加6723万元,增长25.3%,其中实现利润总额1.9308亿元,增加5427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2007年,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9652元,比去年增加2207元,增长29.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10元,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4675元,增长13%。
贷款投放持续增加。截至去年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198.9亿元,比年初增加12亿元,增长6.4%,其中居民储蓄存款155.5亿元,比年初增加3.9亿元,增长2.6%。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73.8亿元,比年初增加5.8亿元,增长8.5%。其中,短期贷款余额47.7亿元,当年新增2.1亿元,投放同比增长4.8%;中长期贷款余额为15.5亿元,当年新增2.2亿元,增长16.5%,其中基本建设贷款比年初增加2.5亿元,成为正向拉动中长期贷款增长的首要因素,主要是金融机构对绿色能源发展企业的投放。2007年全市金融机构累计投放贷款69.4亿元,同比增加14亿元,增长25.3%,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明显增强。
市统计局通过对去年全市经济运行形势进行科学分析后认为,我市经济运行虽然形势喜人,但是还存在区域竞争压力加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待进一步提高,传统产业比重依然较大、工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企业融资紧张局面没有缓解等问题。下一步,还需通过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认真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