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伊春1月16日电
林城晚报提供 记者金守城/文
张道庭,今年61岁,是位诗歌爱好者,业余时间搞创作。2003年退居二线后,张道庭终于拥有了足够的时间,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他所热爱的诗词和歌词的创作上,用他的笔,歌颂小兴安岭的自然风光。
退居二线时,作为多年工作在基层的领导干部、入党30多年的老党员,他时刻想着为建设家乡出点儿力,发挥余热,为新林区建设多做贡献。交接完工作后,铁力林业局党委根据张道庭的请求,将他调到马永顺林场任调研员。
马永顺林场有为新中国的成立出生入死、浴血奋战的老战士和老功臣,也有土地革命时期入党的老党员,还有一些是建国以来林区开发的建设者。更值得骄傲的是,这里曾经是林业英雄马永顺工作过的地方,这里有青山绿水,有林业英雄马永顺纪念碑,有马永顺林,有马永顺墓,有张道庭创作的源泉。
张道庭现在马永顺林场身兼多职,任马永顺林场党总支委员、街道党支部书记、“关心下一代”工作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兼校外辅导员,并协助林场抓春秋两季的防火工作等。当夏季旅游开始的时候,他还负责为游客导游。
上世纪60年代,张道庭就认识马永顺,曾和老英雄一起生活过,还经常与老英雄一起参加春季植树造林活动,写下了“浩瀚林海出英雄,他的业绩人称颂。保护生态绿山川,祖国建设立大功”的诗句。
几年来,张道庭写了50余篇歌颂林业英雄马永顺的诗歌和歌词。他写的《林业英雄马永顺》歌词,由铁力局的吴长顺谱曲,发表在2004年第四期中国文联主办的《生态文化》杂志上。
有一次,我国著名的作曲家王立平来到马永顺林场采风,经跟随马永顺报道50多年的曹锋引见,张道庭认识了王立平,并当场演唱了这首歌,王立平听后,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从那儿以后,更加激起了张道庭的创作热情。紧接着,他又创作了一首《英雄精神在发扬》,这首歌曲被定为马永顺林场的场歌。后来,这首歌由伊春区的王光兴谱曲,收进《林都放歌》第一集,现已制成光盘,在马永顺林场的学校、机关和广大职工中传唱。歌词这样写道:“英雄的故乡,新型的林场,英雄的精神在发扬。职工队伍过得硬,大山披绿换新装。还是采育双包好,祖国建设献栋梁。封山育林,再铸辉煌。伟人教导,牢记心上。再造秀美山川,是我们林区人的愿望……”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小兴安岭美丽的山山水水和自然景观引来了成千上万的游人,此时的张道庭望着身边秀美的旅游景点感慨万分,林场的旅游景点是原始的也是自然的,但缺少的是人文色彩和文化内涵,应该将美丽的自然景点融进诗词歌赋,让游客在游山玩水中感受到诗情画意,赋予这些美丽的景点以经久不衰的魅力。张道庭写了3首歌词,第一首是《家乡有条美丽的河》,由王光兴谱曲,发表在2005年6月17日的《伊春日报》上,现已由伊春市戏剧院张居易承担音乐制作,由郭峰、马金玉首唱,收入《林都放歌》第二集。歌词写道:“家乡有条美丽的河,弯弯的流水唱着歌。绕过高山和峻岭,山水相依美景多。水流农田粮丰收,汇入江湖逐浪波……”
第二首是《我家住在小兴安》,由王光兴谱曲,由张居易承担音乐制作,由郭峰首唱。在去年的全市基层文化年活动——铁力局建设营林所现场会上,张道庭深情地演唱:“我家住在小兴安,山峦起伏耸云天。潺潺山溪长流水,莽莽林海涛声传。山川有情我有缘,我和大山永相伴……”受到伊春市、铁力局有关领导的好评。
为了写好第三首歌《映山湖畔好风光》,他先后用了20多天时间,早上骑自行车去“映山湖生态园”景区,深入到旅游景点的山水间观察体验,写出了“依吉密河流水长,山环水绕如画廊。林间鸟鸣山回响,映山湖畔好地方”的歌词。这首歌词写完后,由王光兴谱曲,由张居易承担音乐制作,由马金玉首唱,并于2006年4月11日在报上发表。张道庭还创作了《映山湖生态园》、《难忘岛风光》、《山林秋色》等5首诗,写出了“映山湖畔美景多,现代建筑深山落。依水绕绿园中流,双双对对戏清波”的诗句。
随着生态文化的打造和景区的建设,马永顺林场施业区的各景点已粗具规模。根据局里的要求,马永顺林场成立了吃、住、游为一体的旅游度假村,实行股份制经营,张道庭在度假村任接待部的部长兼导游员。
说来好笑,看到别处都是导游小姐,而这里却是导游老头,很多旅客不理解。张道庭知道游客们的想法后,为了不让游客失望,就努力提高导游的服务质量,起早贪晚地写各景区的导游词、背稿子。
为了写好马永顺纪念碑解说词,他查阅了许多资料,反复阅读曹锋编著的《马永顺传》等,多次向曹锋请教,并得到了铁力局宣传部门的大力支持。这个解说词虽说篇幅不长,却浓缩了林业英雄马永顺一生的丰功业绩。游客乘车途中,他都尽可能地让他们在一路歌声、一路欢笑中度过,以此增加马永顺林场的知名度,使游客了解伊春、了解铁力、了解林业英雄马永顺。
之后,张道庭又写了“马永顺林”、“马永顺墓”等景点、景区的导游词,有的编成神话故事讲给游客听,还把旅游景点写成诗,朗诵给游客听。一路下来之后,游人们对他刮目相看了,有的紧拉着他不放手,意犹未尽地听他讲述。
在此之后,张道庭的创作一发不可收,又为日月峡风景区写了《灵龟朝圣》、《凤回头》、《姊妹迎客松》等12首诗,并在《小兴安岭》文学刊物等上发表。
为了达到宣传的目的、给游客增添更多的乐趣,他还为日月峡风景区写了一首歌词《日月峡随想》,由王光兴谱曲,发表在《林都放歌》第二集。在2007年8月黑龙江省音乐大赛上,此歌作为参赛歌曲,被收进《黑龙江企业行业地域风光歌曲宝典》。
张道庭心里还常挂念着马永顺林场小学孩子们的成长。几年来,他走街串户,了解和关心孩子们的学习和成长情况,抽出时间深入学校,参加学校组织的文艺演出及其它活动,写了歌词《校园之声》、《班级的榜样》、《托起明天的太阳》等,让孩子们在演出时表演。其中,《托起明天的太阳》在全国词曲大赛中获佳作奖。
张道庭把创作的视线投向了职工,投向了百姓,投向了各行各业最基层,用手中的笔歌颂他们的创业精神,歌颂他们下岗后开辟的新天地,歌唱他们取得的新成果,创作出了《大山里的放牧人》、《我为警徽铸辉煌》、《我爱小兴安 我爱汤旺河》等歌词。其中,《我为警徽铸辉煌》被收进《黑龙江企业行业地域风光歌曲宝典》,《大山里的放牧人》等发表在河北省山海关《歌词作家》杂志上。
为宣传家乡,歌颂铁力,在5年间,张道庭创作歌词40余首、诗词100多首,发表在不同的刊物上。为了提高创作水平,他学习和阅读了不少伟人和名人的诗篇,同时也订阅了一些刊物来扩大视野。
如今,张道庭是伊春市文联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这位年过花甲的老人被身边的人亲切地称为“大山里的文化人”。他将情感融入了大山,把小兴安岭的山山水水满满地装进心里,把诗情画意全倾注在兴安山水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