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伊春1月14日电
林城晚报提供 记者郭盛起/文
出租车见证着一个城市的发展,如今,“夏利”和“面的”已不再抢眼,新型奇瑞·旗云和捷达牌出租车已驶入人们生活,成为了市中心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不到两年的时间,已有近百台新型出租车上道营运,在出租车提档升级的同时,市民的出行环境得到了大大改善。我市出租车行业的发展
上世纪80年代初期,出租车还是一个新鲜词儿,很少有人乘坐过甚至听说过,市民刘先生对那个年代印象很深:“那时的出租车非常紧俏,谁家有点大事儿要用车,都得提前预订,马路上也很少能看到有打车的。”
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在的出租车已经成为一个行业,随之,我市也出现了多家出租车公司,而车型、档次、费用也在20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85年至1988年是我市出租车行业发展的起步阶段。据市交警支队车辆管理科民警介绍,那段时期我市出租车行业的发展只是一个雏形,出租车由农用三轮车改装而来,主要在火车站待客。由于当时出租车较少,相对费用就要高一些,乘坐一次大约在2元钱左右,而那时我市的出租车也只有10台左右。
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期,市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下海经商、个体经营的热潮出现,部分有经商头脑的人瞄准了出租车这个广阔的市场。只要有钱买车,到有关部门办个手续就可以上道营运,经营年限一般没有明确的规定。而农用三轮车那简陋的乘坐环境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这时,微型轿车迅速取代了农用三轮车的地位,成为我市出租车行业的“领衔主演”。
1989年,我市的街头巷尾奔跑起了黄色调的“大头鞋”和菲亚特出租车。据了解,当时市中心区的出租轿车不足100辆,并且价格超高,打一次“的”一般都要花10元左右。
在1990年至1998年间,我市的出租车行业飞速发展,不但车型有了明显改善,并且数量大大增加。拉达、达契亚等轿车纷纷走上我市的出租车营运舞台,一度主宰着我市的出租车市场。然而好景不长,由于拉达和达契亚这两种车型受车体过重和排气量大等不利因素影响,在营运舞台还没有风光几年,就被车型美观、排量小、颜色鲜明的夏利车逼出了市场。
从此以后,夏利出租车便占据了我市出租车行业的主流,之后,“面的”的出现虽然抢占了一部分营运市场,但夏利依然处于不败之地。出租车再次升级
近年来,我市旅游业升温,林都伊春全国闻名。越来越多的外地人慕名到我市旅游观光,这些游客经常乘坐出租车,而去年冬季给福建客商黄先生留下了极深的印象。2007年11月份,黄先生从哈尔滨来我市洽谈生意,刚下火车,便接到友好林业局一位客户的电话,放下电话后,黄先生看到一款新型的出租车向他缓缓驶来,上车后,黄先生与司机师傅攀谈起来,得知这款新车是我市刚刚上市不到一年的新型出租车。黄先生对司机说:“新车真好,不但乘坐舒适,价钱还不变,现在的伊春,越来越有大城市的味道了,我感觉,这种新车将成为伊春出租车行业的主流。”
说起出租车的提档升级,还要从市政府十一届第三十五次常务会议谈起。会议认为,为加快我市出租车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满足市中心区群众出行需要,提高森林生态旅游城市形象,解决出租汽车运力结构单一等问题,根据市中心区出租轿车急剧减少且多数已接近报废期的实际情况,市交通局经过认真、大量的市场调查,广泛征求各行业部门及广大经营者的意见,提出市中心区适当更新新型、节能、环保中档轿车的出租汽车发展意见是必要可行的。
会议确定并要求:一、2006年市中心区更新60台中档轿车,依据省政府2003年23次协调会议精神,优先采用地产的环保节能车型,档次在8万至10万元之间的轿车。车型选择组织专家论证会,听取多部门、多行业的意见,统一车型、统一标准。相同条件,原经营者优先。二、市中心区出租汽车总量在一定时期控制在1000台以内。2006年更新60台,2007年更新150台,2008年更新200台,2009年更新260台,2010年更新330台。三、今后不再审批微型面包车,以中、高档轿车为发展方向。要扩大实体车辆占有比例,运管部门要同中标企业签订行政合同,保证企业车辆“公车公营”。
在市政府相关政策出台后,我市的出租车汽车公司跃跃欲试,准备投标,最终,神鹰公司与天华集团天远运输公司中标,得到了经营权。
拿到经营权后,神鹰公司总经理闻金海第一时间赶到哈尔滨选车,他的想法很多。首先要符合市政府要求,必须是新车型,并且要节能环保,最重要的是能适合伊春的消费水平,可见,车价是一个大难题。先后6次赴哈,就为选一款满意的车型。神鹰公司几经商订,将目光放在了1.6排量的奇瑞·旗云牌轿车上,将样车购回后,得到了市领导的肯定。
2006年12月,神鹰公司在哈尔滨一次性购进奇瑞·旗云牌轿车20辆,我市出租车提档升级的序幕正式拉开。铺天盖地的宣传方式,连续数日的新车展销,渐渐地得到了人们的认可,2007年7月,新车销售出现转机。
但在众多前来购车的司机师傅中,有一部分人没有看好这个车型,他们将目光投向了捷达车。闻金海说:“去年6月,一个开了多年出租车的老司机来公司买车,试驾之后,觉得不是很满意,便问能不能购到捷达轿车,如果可以,他想买一辆。因为在此之前,他在哈尔滨开出租车时,对于捷达车的性能很满意,虽然价格高,但保障也相对高得多。”与他同来的人也有购买捷达车的念头,针对这一情况,闻金海的心也活了。
到底能有多少人购买捷达出租车还是一个未知数,究竟捷达出租车能在市中心区占有多大市场还无法计算,如果真的将车购来,没人买又该怎么办?一个接一个的问号出现在闻金海的脑海中。
既然有人想买,那就肯定有市场,先去哈尔滨考察考察,闻金海先后4次到哈尔滨考察捷达出租车的市场占有率、性能、价格,在一切条件成熟之后,神鹰公司陆续从哈尔滨购进24台捷达出租车,得到了购车司机的认可。
司机兰占军整整开了9年出租车,这次开上捷达出租车后,感觉同以前相比明显不同。他说:“现在虽然也整天在道上遛活,但明显能感觉到,坐新车的人多,同样一台夏利和捷达停在路边,捷达的上座率要比夏利高一倍。再说,捷达的性能好那是公认的,哈尔滨道上跑的大多都是捷达,如今我市也有捷达出租车了,这说明咱们伊春已经和大城市接上轨了,不都说出租车是城市的‘名片’吗,咱们伊春的名片也挺亮堂。”
捷达车上道营运后,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神鹰公司和司机们,那就是车辆的售后服务问题,虽然说现在是新车,可跑了几万公里之后,谁也不能保证车辆不出问题,到那个时候怎么办,毕竟我市没有捷达车的售后服务站。
为了保障司机们的切身利益,闻金海多次与哈尔滨运通公司洽谈,要求一汽——大众在我市成立售后服务站,建立完善地售后服务体系,其中包括车辆前期的维护、保养和零件损坏赔偿等问题。几经磋商,最终达成协议,一汽——大众同意在我市成立售后服务站,目前,服务站正在紧张的建设中。
虽然我市出租车提档升级才一年的时间,但迅速得到了市民及游客的认可,充分地显现出城市的品位和发展的状态。
上图为新近上路的出租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