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伊春1月4日电
林城晚报提供 记者路景龙刘岩张增玲/文
在我国的民间艺术宝库中,剪纸、根雕、树皮画、玉雕、石刻等,无不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我市红星区有一位一心钻研蛋雕的人,2007年12月21日,记者在红星区见到了王守钱和他在鸡蛋壳上雕刻的作品。
走进有些偏僻的王家小院,摆放整齐的柴禾垛和干净的院落,让人感觉到主人的勤快,王守钱和妻子热情地将记者让进屋里。室内的摆设很简单,没有什么值钱的家电和家具,在柜子上最显眼的位置上放着一蛋托的红皮鸡蛋。再细看,在每一枚蛋壳上都有图案,小猫、老虎、老鹰、封神榜人物等等,薄薄的蛋壳上一刀刀雕出的人物神采飞扬、动物动态十足,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记者再仔细端详王守钱,真的很难相信这些精美的艺术品就是出自这个大男人之手。
说起创作蛋雕的初衷,王守钱说蛋雕改变了他的性格和心态。今年40岁的王守钱是贮木场的职工,从小就爱好美术,愿意写写画画。长大自己挣钱后,他就订了比较专业的《美术大观》。每一期杂志,他都爱不释手,如饥似渴地学习。成家后,有一次家中没粮了,妻子给他钱让他到粮店买袋大米。王守钱骑着自行车往街里奔去,可当他路过书店时,还是忍不住走了进去,相中了几本美术方面的书,把买米的钱都买了书。回家后,赶紧向妻子赔罪,看他对美术的痴迷样,妻子也不忍心数落他。
2006年冬季,在一次装车时,王守钱不慎被滚落的原木把右小腿砸成粉碎性骨折。虽经医院几次救治,但彻底恢复需要时间,目前他的右小腿还被钢钉固定着,走路十分不便。儿子才16岁正上学,妻子没有工作,一家人的生计都维系在他身上。他是家里的顶梁柱,受伤后,家里每天都被愁云笼罩。治疗不但花光了家中不多的积蓄,还借了一些外债。王守钱原本油黑的头发一夜间变得花白。
上图为王守钱在蛋壳上创作的情景。
2007年5月的一天,王守钱看电视时,无意中看到一档介绍蛋雕的节目,他目不转睛地看了好一会儿,直到节目结束他才回过神来。这个发现大大地启发了他的灵感,别人能在鸡蛋壳上雕刻,自己为什么不能呢?他把想法和妻子说了,得到妻子的支持。当时家里就剩几个鸡蛋了,也不够他练的,妻子二话没说,转身到小卖店拎回了5公斤红皮鸡蛋,而且每个都个大体圆。虽说想法有了,鸡蛋也准备好了,但实际操作起来却难上加难。鸡蛋皮薄薄的,要在上面雕刻谈何容易。王守钱边给自己打气,边拿起一个鸡蛋,小心翼翼地用刻刀开始尝试着划线条,在划出几个线条后,一不小心手劲大了,一下子把鸡蛋戳了个洞,蛋清流了满手。就这样,王守钱每天都腾出时间练习,慢慢摸索经验和手劲,也逐渐掌握了一些技巧。而在这个过程中,他暴躁的脾气竟被打磨的平和了,心态也好了起来。两个月过去,他的第一幅蛋雕作品终于问世。那是一只小猫,在整个布局中,小猫占据蛋壳的三分之二,翘翘的尾巴、圆睁的眼睛、跳跃的身子,将活泼调皮的小猫咪活灵活现地雕刻出来。蛋壳自身的砖红色衬托着白色的线条,有一种独特的艺术韵味。王守钱在创作每幅作品前,都要打腹稿,将所要雕刻的动物或人物在心中酝酿许多遍,才拿起鸡蛋一气呵成。他告诉记者,之所以现在雕刻动物那么得手,都要归功于他常看的《动物世界》。他创作一幅作品最简单的也要两个多小时,难一些的就要用一上午或者一下午的时间。
目前,王守钱已创作出近百件蛋雕作品,有动物、飞禽、人物3大种类,每一幅都堪称精品。动物、飞禽的羽毛、爪子,人物的表情、头发,都丝丝入扣,半点也不马虎。他准备创作四大名著里的人物,正在收集相关画册。又因为2008年奥运会在我国举办,他还有个心愿,就是雕刻一套“福娃”和我国参加历届奥运会的知名运动健将们的蛋雕作品。
让我们期待着王守钱的这些作品早日问世。
上图为王守钱的蛋雕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