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伊春12月26日电
林城晚报提供 任静/文
冰雪旅游作为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国家已有百年之久,并已成为人们最重要的旅游方式之一。在我国,冰雪旅游业还不是十分成熟。随着旅游资源开发的不断深入,我市作为黑龙江省最早开展冰雪旅游的城市,在国内已有一定的影响。近年来,冰雪旅游产业渐渐成为我市众多旅游项目中的一大亮点。冬天来了,到目前为止我市的冰雪旅游业准备好了吗?
我市冰雪旅游发展现状
伊春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2℃左右,积温在2335度上下。无霜期130天,年降水量为700毫米左右。伊春降雪期从10月至翌年3月,其中滑雪期100天左右。因此,从冰雪旅游资源要素组合的适宜性状况来看,这里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为冰雪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源条件。
我市是我省开发冰雪旅游较早的城市之一。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在桃山、朗乡和带岭开发建设了初级旅游滑雪场,吸引了大批的游客,在全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90年代初,随着伊春林区经济的危困,旅游业后续投入不足,旅游基础设施老化,景区、景点建设处于停滞状态,加之受旅游市场大环境的影响,全市旅游业发展处于低谷期。1998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把旅游业作为全市优势特色产业加以培育,不断提升旅游业的产业地位,增加旅游投入,加大旅游产品和市场开发力度,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提高行业管理和服务水平,使全市旅游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旅游业呈现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态势,成为全市国民经济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
伊春铁路和公路连接全省,哈(尔滨)佳(木斯)铁路以及哈(尔滨)伊(春)、鹤(岗)伊(春)公路纵贯全境。待建的伊春林都机场,将为中远程游人提供良好的可进入性。
我市现有6家滑雪场,分布在铁力林业局、翠峦林业局、朗乡林业局、金山屯林业局和乌马河林业局。铁力日月峡滑雪场为我省SSS级旅游滑雪场,占地面积260公顷,拥有三条高、中、初级和一条U型单板滑道,总长度5000多米,设有滑雪圈、雪地摩托及雪地自行车场地;一条长1400米吊椅索道和一条800米拖牵索道,备有1000多套高档雪具,可以接待国际、国内的单项比赛。滑雪场隶属绥化远大电力公司,为国有企业。
伊春梅花山滑雪场为我省SS级旅游滑雪场,占地面积257公顷,已建成长1000米、宽80米中级滑道三条,长400米、宽100米初级滑道一条,拖牵索道长800米,另辟建5公里越野滑雪道一条。设有滑雪圈、雪地摩托等娱乐设施,滑雪服500套,连续7年被列为黑龙江省国际滑雪节分会场。滑雪场隶属伊春松雪旅游集团,为国有企业。
金山滑雪场位于鹤伊公路80公里处,为我省S级旅游滑雪场,占地面积约10公顷,平均坡度20度。建有综合接待服务设施,有高、中级雪道两条,拖牵索道、雪地摩托、雪橇等滑雪设备先进齐全。这里冬季可开展冰雪旅游,夏季可开展漂流旅游,是一处综合性旅游娱乐度假区。滑雪场由佳木斯金世旅游公司投资兴建,为民营企业。
金山屯峰岩生态旅游区辟有一处小型滑雪场,有一条300米长的拖牵索道。滑雪场由金山屯民营企业开发建设,属于大众娱乐性滑雪场。旅游项目主要有滑雪板、雪橇和雪船。
朗乡林业局石猴山滑雪场建于1983年,雪场总面积约10公顷,一条雪道,长840米,宽60米,拖牵索道长640米,旅游项目主要有滑雪板、雪地摩托和滑雪圈。滑雪场隶属于林业局乡南经营所,为全民所有制经营体制,主要客源市场为哈尔滨、大庆、绥化和本地。
翠峦林业局兴安滑雪场距市中心大约20公里,为省S级旅游滑雪场,始建于2005年。滑雪场占地面积5公顷,平均坡度10度。建有综合接待服务设施、有一条长400米的滑雪道和一条等长的拖牵索道,滑雪设备比较齐全。滑雪场由翠峦民营企业投资兴建。
2004年——2006年滑雪期,以上6家滑雪场共接待83100余名滑雪者,其中过夜旅游者约20000人。滑雪直接收入为450万元,其它收入为150万元,滑雪产业总收入为600万元。2006年,我市共接待旅游者25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为9.4亿元,与全市旅游总规模相比,滑雪旅游所占比例微乎其微。
2004年——2006年滑雪期,直接从事冰雪旅游的从业人员约260人,其中专职滑雪教练20人。从业人员大多数来自滑雪场所在林业局或林场(所),人均月工资650元。冰雪旅游对缓解劳动力就业压力、增加林区职工收入、搞好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路漫漫其修远兮
2003年以来,省委、省政府把哈尔滨——伊春东部旅游线作为冬季旅游线的重点开发,给我市加速发展冬季滑雪产业带来了契机。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把旅游作为重要的精神生活需要。冰雪旅游集娱乐性、趣味性、刺激性和参与性于一体,深受人们的喜爱。在国外尤其在法国、日本和韩国,男女老幼冬天到山区去滑雪已成为一种时尚。世界性冰雪旅游的热潮也正在影响着我国,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我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世界三大旅游资源——森林、冰雪和海洋,我市就占了两项,而发展参与性、休闲度假型旅游项目,享受生态环境质量,是我市旅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与省内发达地区相比,我市冰雪旅游正处于成长发育期,潜力巨大。省委、省政府把伊春确定为我省东部旅游重点区域,制定出台了《黑龙江省滑雪产业发展规划》,这说明冰雪旅游已经确定为黑龙江冬季旅游的主要方向。通过发展冰雪旅游,优化我市旅游产品结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搞好城乡统筹,意义十分重大。因此,深度开发冰雪旅游是十分必要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省内以及国内部分省市有着与我们类似资源的地区,也在积极研究开发冰雪旅游。因此,对于我们来说,开发冰雪旅游是一项十分紧迫的工作任务。
黑龙江省是我国冰雪旅游第一目的地,而我市位于小兴安岭,山高林密,雪质好,雪期长,冰雪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近几年来,到伊春来滑雪的人数不断攀升。2001年—2002年,分别接待了10500人次和12800人次。2003年,铁力日月峡滑雪场投入运营后,接待人数达到了19800人次,年均增长率为29%。未来5年内我市将继续扩大滑雪产业规模,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喜爱度假和参与性旅游项目的客源市场将会持续扩大,我们的滑雪市场规模将大幅度增长。
尽管我市的滑雪产业面临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和机遇,但也必须认识到我市一些中小型滑雪场同样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1、季节限制。滑雪受季节限制最大,经营期间还受本年度降雪、气温和风力等气候因素的影响。虽然说降雪期有半年之久,但适宜滑雪的时间一般仅为100天左右。季节性因素是影响滑雪场经营的客观性因素。
2、基础服务设施还需要弥补。滑雪场仅有索道、雪道是远远不够的,要根据滑雪爱好者日益增长的需要,建设相应的餐饮、住宿和娱乐设施,还要提供为滑雪者服务的救护中心和滑雪教练培训中心以及方便快捷的交通路线。目前,我市一些滑雪场项目比较单一,没有形成综合性、多样化休闲产业体系,没有特色。
3、滑雪场规模小,档次不高。截至目前,我市的滑雪场多属于初级滑雪场,规模小,档次低,设施简陋,功能不全,多数滑雪场没有造雪设备和压雪设施,完全靠天吃饭。滑雪场分散,交通配套不足。
4、滑雪产业人才相当短缺。由于我市滑雪场在业务上归口管理部门是旅游局,而我省滑雪教练主要是由体育管理部门培训,因此,旅游滑雪场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有些脱节,技术力量还有一些不足。
5、缺乏宣传促销意识。截至目前,我市的旅游企业尤其是滑雪相关企业如旅行社和滑雪场对于主动宣传促销方面重视不够,市场营销体系薄弱。
针对我市部分滑雪场存在的一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据介绍,未来几年伊春冰雪旅游产品的开发将以南部旅游区为主。该区域受小气候的影响,雪量大,雪质好,气温偏暖,并且全市23座超过900米的高峰中有16座分布在桃山、铁力、朗乡和带岭。因此,整个区域适合开发滑雪等冬季旅游项目。南部旅游区的开发建设要以铁力为重点。2010年前,进一步完善铁力日月峡滑雪场整体功能,争取启动桃山高级旅游滑雪场,建设巩固完善朗乡石猴山滑雪场,使之达到S级标准。此外,要开发冰车、雪橇、雪爬犁观光,冰上钓鱼,冰雪雕塑,越野滑雪等旅游项目。经过5年的努力,全市旅游滑雪场日臻完善,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把伊春梅花山升级为SSS级旅游滑雪场;在五营建设省SS级旅游滑雪场,把金山滑雪场升级为SS级旅游滑雪场,使全市旅游滑雪场都达到S级以上旅游滑雪场,全市滑雪场总数达到7家,冰雪旅游直接从业人员总数达到550人。SS级以上旅游滑雪场都要配备造雪机和压雪机,建设功能完善的集餐饮、住宿和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滑雪度假区,把伊春建设成为驰名省内外的冰雪旅游度假胜地。
在宣传促销和人才培养方面,市旅游局将与有关部门协调,聘请专业人员,开设相应的业务培训班,对雪场的管理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提升整体服务水平。强化雪场硬件设施的建设,加强冰雪旅游管理,推行滑雪场质量等级标准。增强防护措施,配备专业医护人员和巡护人员。配备数量充足的专业教练人员,举办滑雪技能培训。在旅游淡季组织部分旅游企业进行了相应的市场调查,加大冰雪旅游市场促销力度。收集外地人对滑雪质量、价格、服务水平和接待能力能方面的评价,研究滑雪者的收入、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出游意愿、闲暇时间、居住地等信息,搞好市场细分与定位,针对不同的客源层制订出相应的促销方案,降低促销成本,使促销效果达到最佳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