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伊春新闻网 > 新闻快递 正文
“三反”经济富了带岭农民
http://yichun.dbw.cn   2007-12-19 09:22:09

  东北网伊春12月19日电 “夏季忙,冬季闲,这样生活了多少年,科学发展叫人变,一年四季来挣钱”。这是带岭区永星村农民张生方编的一句顺口溜,反映出了科学发展给农村带来的新变化。

  面对寒地黑土,很多农民冬闲的实际情况,带岭区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实践中,组织农民做起了“三反”经济文章,使农民致富增收的步伐加快。

  “反季生产”,猫冬的农民闲不住

  永星村民陈喜贵在农业科技人员的指导下,把自己家闲置的40平方米旧车库利用了起来,搞起了山野菜冬季架式栽培。寒冬里新鲜的猴腿、老山芹、婆婆丁等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价格也在8至10元钱一市斤,很多开饭店的业主还主动上门预定求购。老陈粗略地算了一下,这40平方米的旧房,去除燃料取暖等费用,一冬就可使他多收2500多元。像陈喜贵一样搞“反季”蔬菜、山野菜生产的农民在带岭区就有300多人。青川村青年农民孙青松用科学节能方式经营的温室大棚黄瓜、角瓜、西红柿早已上市,农民们早把寒地黑土当成了反季生产的“摇钱树”。据统计,今冬带岭区农村温室大棚增加量达17000多平方米,闲置房屋利用量达1000多平方米,反季蔬菜生产将为农民增加收入200万元。

  “反时销售”,农民们念起商业经

  以前农民的春夏秋菜都是随产随销,市场价格波动大,有时忙了一年也挣不了几个钱。如今农民的心眼可活了,他们把仓储法移到了农村,夏菜可晾晒的他们把菜晾成干品冬季销售,价格成倍增长,秋菜可储存的他们用窖储的方法储存起来,冬季上市,萝卜、土豆、白菜等蔬菜窖储存一个多月,上市后一斤顶两斤。一些农民还租了冷冻库,把夏菜加工冷冻起来反时销售,既丰富了人们的菜篮子,又鼓了农民自己的腰包。

  金星村农民张风军把自己的青储冷冻玉米销到了哈尔滨、大庆等市,只此一项就获利3000多元。

  “反向务工”农民工增收渠道多

  “夏天忙农家,冬天忙场(厂)家,一年四季有收入,现在的农村生活真踏实。”有牲口的拴套子上山,没牲口的出劳务挣钱,在带岭区早已成了农民最现实的增收办法。今年区劳动就业部门专门举办了3期农民劳务技能培训班,结合林产工业、建工行业、木材精深加工等领域对农民工进行劳务技能知识培训,入冬后向绥芬河、同江市工业园区输出农民工530人。在绥芬河工业园区、王善忠木工厂拉大锯手的农民工刘长锋说:“我在农民劳务技能培训班上学到了系统的木材加工理论知识,解决了以前只知怎么干,不知怎么说的理论难题,工作起来得心应手,老板也十分放心,每月工资就能拿到3000来元。家庭社会地位都在提高,农民工的变化真大”。今年冬季,带岭区从事山场劳务的就有270人、外出务工人员近700人。劳务收入一项就达280多万元,占全年农民总收入的48.7%。

来源: 伊春日报     作者: 于宝利 姚海东     编辑: 曲宏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