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伊春12月19日电 “今年前三季度,我们区的职工自营经济已经实现产值1.4亿元,同比增长45%。”日前,南岔区工会主席张本年高兴地告诉记者这样一组数字。
全力打造职工自营经济大区,是该区今年的十项重点工作之一,职工自营经济已成为南岔区构建和谐经济的重头戏。通过不断加大发展职工自营经济的力度,突破了自我约束的空间,面向林区、面向社会拓展了职工经济的发展领域,使职工自营经济走进大发展时期,从当初的养家口、发家致富,向实现一方发展和稳定的产业上转变,使一大批职工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截至目前,全区14个林场(所),超千万元的就有8个,职工自营经济从业户已达15127户,从业人员已达36729人。
“我在俄罗斯从事对俄采伐工作,每月工资2500多元。公司管理非常人性化,给我家人开了户,每月按时将1500元打入存折,其它部分年末一起结算。过去的日子是经常打不开点,现在是够花了。不瞒你们说,我家每月至少存款额1000元。”这是记者在浩良河所采访时,赴俄从事采伐的职工张国良对记者说的一番话。
在浩良河所,像张国良这样的在俄罗斯从事采伐工作的职工已经有30多人。仅对俄从事采伐这一项,每年就为该所职工群众增收近10万元。浩良河森林经营所有职工群众近600多人,随着林业木材生产任务的锐减,职工群众的活越来越少。针对这种情况,他们通过报告会、谈心等多种形式,在全所开展了所情教育,把困难的家底亮给群众,立足实际,在“引”字上动脑筋,增强了职工发展自营经济的主动性、紧迫性,从思想上“转型”。对多数职工群众因“无力投入、缺东少西、不懂技术”而起步难的实际情况,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在政策、物资、销售、技术、发展环境上进行全方位帮扶,呈现出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经营项目不断增多,从业人员不断增加,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对社会的贡献率稳步攀升的良好态势。现在,该所自营经济户已经达到364户,今年可实现产值1080万元。为让职工群众有“用武之地”,这个区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以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职工自营经济,先后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并从土地、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扶持,允许职工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实行弹性工作制,腾出部分时间从事自营经济。积极为符合条件的职工办理“再就业优惠证”,组织开展了“扶贫解困献爱心”活动,在区工会设立职工自营经济专项基金,重点向贫特困职工发放小额扶贫贷款,为职工自营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较为宽松的环境。今年以来,已经为生产资金短缺的特殊帮扶户发放贷款27.35万元。吕明彦曾经是南岔区柳树经营所特困职工,妻子没工作,两个儿子一个上学,一个身体有病。1998年,本来就生活困难的吕明彦更是雪上加霜,患上重病。为治病,吕明彦先后在省城做过二次大手术,仅外欠款就高达2万多元。2000年,区委书记牛毓山与他结成帮扶对子,在帮助他贷款2000元的同时,又为他解决棚舍240平方米、饲料地40多亩,发展养殖和种植业。当年,吕明彦养起了野鸡、本地鸡、大鹅、兔子等经济动物,种植了玉米、大豆等作物,收入达1.6万元。如今的吕明彦,早就还上了欠款,不但是附近有名的富裕户,还成为通过发展职工自营经济而脱贫致富的典型。去年,吕明彦纯收入达到5万多元。他们结合职工自营经济发展重点,适时兴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今年,已经采取聘请专家讲课、播放科技致富录像资料等形式,举办棚室蔬菜、北药种植、食用菌栽培和畜牧病害防治等技术培训班多期,培训职工达500人次。与此同时,各级工会主动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生产单位联系,为职工自营经济户传递信息、选定项目、引进新产品,无偿发放科技书籍1000余册。该区通过完善职工自营经济发展规划和帮扶考核办法,建立了自营经济台账和信息反馈登记制度,发挥区、场(所)两级木耳协会和产供销服务公司作用,进一步提高了职工自营经济的组织化程度,有力地促进了以种养为主的职工自营经济的迅猛发展。在8月12日举行的黑龙江伊春山特产品交易会上,南岔区职工自营经济的特色原生态食用菌、速冻食品、生态蛋、北药等产品,受到消费者的普遍欢迎,特别是南岔绿源公司生产的“绿琛”牌无公害系列速冻食品,得到中外客商的一致好评,当天,该公司就签订定货合同132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