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伊春新闻网 > 科技新闻 正文
红松的保护和研究任重道远
http://yichun.dbw.cn   2007-12-07 09:11:18

  东北网伊春12月7日电

  ——访伊春林科院研究员王清君

  林城晚报提供 记者刘岩张增玲/文

  近日,作为欧亚大陆北温带最古老、最丰富、最多样的森林生态系统树种,被誉为植物界“活化石”的红松在“红松的故乡”再一次成为了世界瞩目的焦点,保护红松和认领红松已成为伊春每一位市民光荣而神圣的责任。6日,记者就红松的保护和技术研究采访了伊春林科院副院长、研究员王清君。

  我市广泛开展的认领红松行动,王清君十分赞同,他说提高全市人民保护红松的意识,对于红松的保护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他介绍:我市对红松树种的研究早在1984年,当时省政府攻关项目《红松人工林速生丰产综合技术的研究》被伊春林科院承担下来,老一辈的林科院技术人员深入到浩良河经营所进行了长达5年的科研。1990年,该项目荣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解决了红松林中树种单一,土壤肥力不足和针阔混交比问题,找到了提高红松的生长量和病虫害防治的关键。

  现在,全市上下已经统一了认识,积极保护红松这一珍贵树种。那么,如何在保护红松的同时提高它的经济价值?让市民真正享受到生态效益?王清君介绍,林业科技人员已经先行一步,早在1998年起,由他主持开发了《红松松子经济林矮化早期丰产经营技术研究》项目。该项研究历时近10年,取得了通过嫁接使红松幼树结实的突破性成果,在伊春林区天然红松数量锐减,过熟及幼龄的人工林结实率低,红松子产量不断下降的今天,该项研究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天然红松结实需80年左右,现在的研究使结实龄提前到10年左右。但从保护红松的角度出发,王清君表示,一般嫁接的红松林10年前尽量控制少结实或不结实,保证红松幼树生长和树冠扩大,同时控制结实的方法,雌花出现后及时摘除。

  “红松树龄高达数百年,对它的研究需要我们几代科研工作者付出努力,对它的保护也同样任重道远!”王清君用这句话概括了林业科研工作者身上担负的重任。

来源: 林城晚报     作者:     编辑: 任桂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