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伊春新闻网 > 社会新闻 正文
命运给了我不屈的心
http://yichun.dbw.cn   2007-12-07 09:10:29

  林城晚报提供 记者张恩普张桃/文

  今年27岁的栗军曾经有过无忧无虑的幼年,父亲是南岔林业局四和林场工人,母亲做家务。然而,25年前的一场大病让他患上了小儿麻痹症,当时才2岁多的栗军从此再也无法站起来了。

  望着这个才刚刚学会移步、曾经活蹦乱跳的孩子忽然间瘫坐在地上,父母最初的反应就是这孩子一辈子怕是完了!但做父母的决不会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孩子一生一世就这样。

  为了给栗军治病,父母抱着他四处求医,结果无济于事。那时候他还不懂得什么叫人生,不懂得什么叫挫折。慢慢地,他知道了每天躺在炕上很难受,想站起来,走到蓝天白云下,去和小伙伴儿们玩耍。到了8岁,栗军还不会走路和站立,甚至连坐都坐不稳。一天,他看到和他一样大小的孩子背着书包去上学,就对母亲说:“妈,我也想去读书。”望着儿子那渴望的眼神,想到残疾儿子如果不读书将来怎么生活,做母亲的心里一阵阵地酸楚,硬是挤出时间,每天用自行车推着他去读书。

  说起那段往事,栗军很有感触,父母为他付出得太多了。

  1994年,栗军小学毕业,因为他家附近没有中学,要上学得到40多公里外的南岔区址,无奈之下不得不含着眼泪离开了学校。虽然他渴望上学,喜欢读书,想多学习知识,然而,残疾让他远离了这些。看到父母为他付出的辛苦,他再也不想给他们增加麻烦了。小栗军是个非常勤快的人,白天父母出去干活的时候,他在家里帮助父母做些家务,收拾屋子;父母回到家里时,他已做好了饭菜。就这样,栗军在家里整整呆了两年。

  时间一天天过去,栗军觉得不能这样下去了,他要自立、自强。他让父母买了手摇车,自己坐在手摇车上,到开食杂店的叔叔那里出汽水、冰棍,然后沿街叫卖。有的居民看他行动艰难,主动来买。一次,他来到水解厂附近的一个施工单位,有一个施工队的领导看到他满头汗水地摇着车过来,被他自强不息的精神感动了,发动工地的工人把他的冰棍全买下了,并让他再去上货,说工地全包下来,这让他感到世上的温暖。在那段时间里,栗军有了自信,学会了怎样和人打交道。他说:“那段生活,我学会了坦然面对现实,学会了面对困难决不低头,知道了命运要靠自己来改变。”

  经历两年多的叫卖生活,栗军觉得不能继续下去,应该学习一门适应自己的技术,只有掌握了技术,才有立身之本。就这样,2001年,他只身来到伊春,找了一家修鞋厂学习修鞋。当时这家修鞋厂有20多名学员,管饭,不开工资,栗军在那里每天早晨6时多起床,学习修鞋的基本技术,用刀削皮子练活儿,由于不熟练,经常削在手上;一双鞋拆了缝,缝了拆,反复练习,手指被针扎得全是伤痕。每天,他都要学习到晚间10点多钟,粘鞋的胶熏得他眼睛都睁不开,非常辛苦。栗军的身体有些吃不消,和母亲说不想学习下去了,母亲对他说:“栗军,我们只能陪你一时,不能陪你一辈子,路要靠你自己去走,不吃点儿苦,哪来的甜?修鞋这项技术比较适合你,坚持一下,把技术学到手,能养活你自己,我们也就放心了。”在母亲的教诲下,他凭着自己的不懈努力,初步学会了修鞋技术。

  不久,他离开了那家修鞋厂,自己租了一间不足15平方米的楼梯间,开起了大鹅皮鞋精修店。

  栗军在开店过程中,不断地钻研、学习修鞋技术。他听说有一人修鞋的技术比较好,就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这位师傅。这个师傅叫徐立杰,心眼特别好,热心地向他传授技术,使栗军的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修鞋最难的是皮鞋缝倒针,为了练这个技术,栗军的顶针用坏了六七个。皮鞋补口这个活比较有难度,栗军就拿着旧鞋反复练习。现在,栗军通过不断地学习,已能进行鞋子的喷漆、换底、加肥、加大和缩小鞋号等。今年5月,他又将店子搬到永兴街1号楼,空间大了,信心更足了。

“命运给了我残疾身,可命运也给了我一颗不屈的向上的健康心。”栗军对记者说。

  上图为工作中的栗军。

来源:     作者:     编辑: 任桂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