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伊春新闻网 > 新闻快递 正文
野猪祸害庄稼谁来买单
http://yichun.dbw.cn   2007-11-28 09:47:32

  东北网伊春11月28日电

  林城晚报提供 记者华方芝关英玉/文

  自“天保”工程实施以来,人们欣喜地看到,近年来,我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野生动物数量大幅增加,人们在山间或林缘地带甚至林间公路上就能看到山鸡、狍子、野猪的身影。但在欣喜的背后,人们尤其是一些农民却因为野生动物破坏他们的庄稼而烦忧,而让人们头痛不已,毁坏庄稼的凶手就是野猪。野猪频出没农民心忧

  家住翠峦区的董长杰承包了该区五七农场的一大片土地,今年,他种植了黄豆和玉米。由于精心伺弄,庄稼长势特别好。进入8月份以后,成熟的玉米不断遭到破坏,罪魁祸首就是野猪。据董长杰介绍,经常光顾他家玉米地的野猪,有时是一头孤猪,有时三五成群,有时是10多头。在发现野猪祸害玉米后,他对玉米地加强了看管,但野猪多在夜间活动,让人防不胜防,庄稼被毁坏情况十分严重。9月28日,在董长杰的申请下,翠峦区资源林政管理局工作人员来到他家的玉米地,对其损失进行了认定。经认定,受损的地块共有27块,损失金额近1.3万元。

  近年来,由于相关部门加强了对野生动物保护的宣传,农户们都知道野猪是受保护的野生动物,随意捕杀是违法行为,因此,在遇到野猪破坏庄稼的事情后,农户们采取了理智的态度,他们采取的措施多是轰撵手段,但收效甚微。野猪尝到甜头后,更加有恃无恐,相对集中的食物源让它们吃顺了嘴。与董长杰家的玉米地相邻的两家农户的地从2005年开始也被野猪光顾,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坏。

  家住金山屯林业局小昆仑林场的吴某等农户今年地里种了玉米,本指望能有个好收成,但没想到秋天刚到,野猪就下山了。为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他们绞尽脑汁,想尽各种办法应对野猪。在地里扎草人、扯反光布、放鞭炮、敲锣、打鼓、打镲,刚开始时还挺管用,可时间长了,野猪习惯了这些招数,大摇大摆地来到地里,连吃带祸害,所过之处没有几株能成活的作物。农户们联合起来,到地里蹲点守候,见到野猪就撵,但野猪到地里乱窜一气,被撞倒的农作物到处都是,看得农户们直心疼。由于野猪的祸害,吴某家今年比往年少收入2000多元钱。

  红星区二杨经营所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四面环山,是种植平贝的好地方,当地人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大力发展平贝种植。然而,随着野猪数量的增多,他们的收入也受到了影响。平贝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秋天生根发芽,第二年开花,每两年收获一次。如果头一年的平贝子株被毁,来年就会颗粒无收。为了防止野猪拱地,种植户们将家里的狗都牵到地里,但几十条狗仍挡不住野猪进犯的脚步。职工王传岭家两亩多的平贝地去年全被野猪拱了,今年,野猪再次光顾,珍珠一样的平贝露出地面,一年的辛苦又付诸东流。野猪数量逐年增多

  近年来,林政部门加大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和宣传力度,人们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日益加强,特别是公安机关收缴民间管制枪支,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的行为少了,随之而来的是野猪数量的快速增长。

  野猪,也叫山猪、豕,哺乳纲、偶蹄目、猪科,皮肤灰色,毛色暗褐色或者黑色,雄性比雌性大。野猪的分布较广,世界各地除大洋洲、南极洲外均有分布,部分地区为农业害兽。野猪白天通常不出来活动。一般早晨和黄昏时分出来活动觅食,中午时分在密林中躲避阳光,大多集群活动,一般4至10头一群。活动范围一般为8——12平方公里,大多数时间在熟知的地段活动。 野猪栖息于山地、丘陵、荒漠、森林、草地和林丛间,适应性极强,食物很杂。野猪冬天喜欢居住在向阳山坡的栎林中,栎林落叶层下大量的橡果是它越冬的食物。夏季,野猪喜欢居住在离水源近的地方,可取食的食物也丰富多了,青草、土壤中的蠕虫都是它的取食对象,有时也偷食松鸡、雉鸡的卵和雏鸟,野猪不仅善于捕食兔、老鼠等,还能捕食蝎子和蛇。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随着天保工程和封山育林政策的实施,近年来,我市的生态环境明显好转,许多原来生活在林区但前些年不常见的动物如今又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山鸡、狍子、野猪等野生动物大量出现,都是环境改善的最佳见证。野猪的繁殖能力强,一胎就能生4至12头猪仔,而且在繁殖旺盛期的雌猪,一年竟能生两胎。自然淘汰的数量很少,我市的林地里又没有老虎、豹子、狼、熊等野猪的天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使野猪在短期内数量增加。由于没有天敌的存在,它们的胆量也在增大,下山危害农作物的事也就时有发生了。

  记者在市资源林政部门采访时了解到,野猪在我市16个区(局)均有分布。近年来,金山屯、翠峦、友好等地都有野猪下山破坏庄稼的事发生。虽然近年来我市没有进行过野猪种群和数量的专门调查,但从种种迹象估计,野猪的数量比20年前应有大幅增长。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在野生动物聚集区,确系种群数量较大,已对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危害的,可以依法捕捉、猎捕。但林政部门工作人员分析,我市野猪种群的数量并没有多到非杀不可的程度。野猪下山破坏庄稼,一方面是其天生野性,另一方面可能与其食物短缺有关。天保工程实施以来,我市森林恢复极快,郁闭成林的树木比重增加,使山上野果等野猪食源逐渐减少,“僧多粥少”导致野猪下山寻食。加上每年从春季到入冬,大量人员进入林区采集山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野猪的食物,影响到其自然条件下的生存环境。在山里可食用的食物减少的情况下,野猪才下山找食物。

  在采访中,记者也听到了另一种声音:适量猎杀野猪。我市开发初期,除了野猪外,还生活有熊、狼、虎等猛兽,而现在,狼、虎等尚未出现。由于野猪食性杂,食源广,又没有天敌,一旦数量达到容纳量的极限,再去控制可能会增加不必要的成本,因此,在现有条件下,必须对其进行适量捕杀,人为控制其数量,放慢其增长势头,保持生态平衡。我省尚未制定补偿办法

  野猪破坏庄稼,不只出现在我市。在我省牡丹江等地市及辽宁省、北京市等地,类似事件也时有发生。

  近年来,由于辽宁东部山区生态环境好转,野猪天敌数量减少,使野猪数量成倍增加,造成抚顺市东部山区庄稼被毁事件日趋严重。因为野猪是省级保护野生动物,农民不能猎捕,只能眼看着即将收获的庄稼被野猪啃食。

  类似的问题同样困扰着甘肃省的农民。在甘肃省康县南部山区野猪成群出没,拱土豆、啃玉米,已成为当地一大危害。苞谷、小麦、洋芋,野猪无所不食,而且吃得少毁得多,庄稼损失程度在70%以上。据介绍,当地村民不得不自发地武装起来去“守号”。所谓守号,就是在山坡地里用木头搭起一个不足两平方米的“号棚”,号棚离地有一米多高,人在里面守候,静听外面的动静,一旦听到一串串野猪毁食庄稼的“哼哼”声就要设法驱赶。

  当地农民说,过去,野猪数量少,在深山里食野果。再加上农民家家户户有土枪,野猪一般不会对庄稼造成威胁。自从2002年收缴土枪以来,野猪数量不断增加,由于吃的庄稼都是“精饲料”,生命安全又不会有问题,过去挨枪的记忆早已淡忘,其数量大增,破坏庄稼,直接影响到农民的收入。 如何既保护野生动物,又不损害群众的利益,或者使群众在利益受到损害的情况下仍有保护野生动物的积极性呢?北京市政府做出了为野猪买单的决定。据2007年11月3日《北京晨报》报道,北京市海淀区的西山地区近期出现了群生的野猪。农民反映,他们种的玉米、白薯被野猪毁坏。海淀区有关部门决定,在发现野猪的地带设立警示牌,还派人深入居委会、村委会,对居民、村民进行自我安全保护和保护野生动物知识的宣传。同时向村民承诺,凡被野生动物毁坏的庄稼,都会得到政府的赔偿。

  那么,在我市,谁能对野猪造成的损失予以补偿呢?市资源林政局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科工作人员介绍,野猪祸害农作物的事件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已经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但在没有出台相应办法解决这一问题之前,农民和种植户应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采取一些驱赶等防范措施,以减少损失。

  该工作人员介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十四条规定:“因保护国家和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造成农作物或其他损失的,由当地政府给予补偿。补偿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制定。”由于我省尚未制定具体的补偿办法和标准,而且野猪是省级一般保护动物,不是国家和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目前还没有办法进行补偿。但野猪是省级一般保护动物,决不能私自猎捕,否则就违反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就此问题,他们已经向上级有关部门多次进行反映,黑龙江省林业厅将于近期组织专家进行调研,尽快出台我省野生动物损害补偿办法。

来源: 林城晚报     作者:     编辑: 任桂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