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伊春新闻网 > 新闻快递 正文
众志成城
http://yichun.dbw.cn   2007-10-17 09:30:52

  ——金山屯林业局实现连续五十五年无森林火灾纪实

  东北网伊春10月17日电 金秋十月,金山屯林业局迎来了55年无森林火灾的喜庆时刻,这一佳绩的取得,是金山屯局坚持不懈严抓森防的结果。

  55年来,全局共发生森林火警59起,累计过火面积75.3公顷,其中荒山荒地面积73.58公顷,有林地面积1.72公顷,占总面积的0.023%,年均发生森林火警1.07次,年均过火林地面积0.03公顷。55年来,先后获得“全国一等护林防火先进局”、“全省无森林火灾先进单位”、“全市森林防火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累计受到国家和省、市表彰奖励20余次。

  建局以来,金山屯局党委班子换了18届,行政班子换了12届。但无论班子怎么调整,人员怎么调动,森防工作自始至终都放在“先于一切,重于一切,压倒一切”的位置。18任党委书记,22任林业局长,12任主管副局长,10任森防办主任,都能够恪尽职守,勤勉敬业,把森防工作当做第一件大事、第一位任务、第一项职责,抓研究部署,抓检查落实,抓问题整改,做到天天抓、月月抓、年年抓,常抓不懈;都能够主动在半个多世纪的森防接力赛中,一棒接一棒,竭尽全力跑好自己的赛程;都能够努力在几十年与火抗争的历史舞台上找准自己的位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55年的森防工作中,特别是近几年的森防工作中,他们坚持做到不管形势如何发展变化,主要领导亲自抓,主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分片包干抓,群团组织配合抓的工作运行机制不变;不管领导如何变动,局党委书记任政委,局长任总指挥,副书记和其他常委任副政委,副局长及其他有关处级领导任副总指挥,有关科室部门领导任森防指挥部成员的工作组织原则不变; 不管人力、财力、物力如何紧张,保证森防投入优先、一路绿灯的工作指导思想不变;不管实际工作如何困难,从严从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真抓实干的工作劲头不减。在坚持做到上述“三个不变一个不减”的基础上,他们还按照森防责任制的规定,把全局11个林场所、28条沟系、400个林班森防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人。特别是近5年来,针对“五一”、“十一”黄金周假期较长的实际,不但林业局党政一把手期间时时坐镇指挥,而且各林场所党政主要领导也都时时在岗在位。为促进和推动森防工作,近十几年来,区人大、区政协每年都组织代表和委员对森防工作进行视察和检查;局机关科室部门也经常深入到包点单位,积极参与森防工作,切实担负起包点责任,从而在全局形成了齐抓共管森防工作的良好局面,构筑了上下一条线,工作一体化的森防工作格局。

  55年来,金山屯局坚持以人为本,严格按科学规律办事,把防人作为防火的核心,在实际工作中做到了“两手抓”,即一手抓宣传、一手抓教育。在多个森防期内举行了防火万人誓师大会、防火宣传一条街、防火知识竞赛、防火环城长跑赛、防火宣传周、防火文艺小分队巡演、防火大旗传递、万人防火签名等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宣传活动。其次,在抓教育上,他们针对实际,本着普遍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一般发动与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的原则,重点抓了对“九种人”的教育,即:对入山生产作业人员的班前教育、对零散入山人员的劝阻说服教育、对偏远住户的登门教育、对吸烟人员的室外不吸烟教育、对中小学生的防火基本知识教育、对疯傻痴呆人员监护人的监护责任教育、对学龄前儿童防火意识的启蒙教育。通过上述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使广大职工群众的防火意识日益增强,使防火真正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自觉行为。

他们狠抓火源管理,从源头上控制。突出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重点人群管理,坚持做到周密布防,严看死守,内清外堵,不留死角。针对清明节上坟烧香烧纸人员较多的情况,这个局每年都集中时间组织攻坚战役,调动机关、专业队、公安局、街道办事处、林场所等力量进行全天候、全方位监护,把路口、站山岗、守坟头,做到严格检查,死看硬守。针对下岗分流人员逐年增多、入山采集和作业人员大量增加的情况,不断加大巡护检查力度,对固定检查站、岗、哨增派检查员充实力量,严格卡住无证人员和带火人员入山。对必需的林内用火,作业人员要交纳防火抵押金并签订防火责任状,严格开设100米宽的生土隔离带,经检查合格批准后方可进行。为防止因乘客弃火和机动车辆喷火引发林火,我们对辖区所有能通车的公路和铁路,每年防火期到来之前打设好两侧的防火线。另外,我们把拥有400公顷红松母树林的白山林场和拥有10万亩人工林的大昆仑经营所以及距局址较近的育林经营所、横山经营所、中心苗圃的施业区确定为重点火险区域,特别是把白山林场作为重中之重,派驻森警部队严密守护。每逢戒严期前,根据实际需要,增设流动哨,组织公安、森警、民兵和防火专业部门联合进行清山、清林、清河套,对未经批准的无证入山人员和盲目流入人员,一律清出林内,对暂住点一律拆除,严格实行封山戒严,坚决禁止无关人员私入林内。针对一些特殊情况,他们还做出特殊规定,主要包括:戒严期内,禁止一切野外用火,禁止一切人员入山;四级以上大风天,禁止一切生活用火用电。 抓依法治火,从法制上保证。他们对《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黑龙江省实施<森林防火条例>办法》、《伊春市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规定》等法律法规做到坚定不移,一以贯之地执行;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我局相继制定了《用火管理制度》、《入山管理制度》、《武装搜山制度》、《封山戒严制度》等15项规章制度,使防火逐步走上了法制化、制度化管理的轨道。55年来,我们共对几十名违犯森防法令法规的人员进行了经济和行政处罚,共对2名副科级干部予以撤职。

  

  每个森防期,在扑火准备上,他们都坚持做到“四落实四保证”。一是及时从退伍军人和林场所职工中选调素质好的人员充实到专业扑火队和林场所快速扑火队,做到队伍落实,保证素质过硬。二是对各种扑火机具都进行严格管理和精心保养,做到机具落实,保证状态良好。三是组织商业、粮食、物资、医疗等部门,精心做好扑火保障品的准备,做到物资落实,保证供应及时。四是针对不同时期林火发生的不同特点,有计划地组织扑火队进行实战演习,做到战术落实,保证战之必胜。

  科学指挥是实现速战速决的根本。金山屯局于1998年研究制定了扑救林火的基本指挥程序,包括总指挥部和前线指挥部两部分。总指挥部的指挥程序是:接到火情报告后,了解发火地点,起火时间,当时当地风向、风力、林相和地被物等情况;向专业扑火队下达扑火指令;根据起火时间、火场风力、林火蔓延速度估计过火面积和火边周长,确定是否组建前线指挥部;向上级森防指挥部报告火情;向群众基干扑火队第一梯队下达待命指令;调配交通工具;通知公安部门派人到火场追查火因,侦查火案,追查火犯;向扑火专业队队长或前线指挥询问火场全面情况,制定新的扑火行动方案。前线指挥部的指挥程序是:确定指挥部位置,观察火场的风向、风力、风速、林火蔓延速度、林分类型、草被物等情况,查出火场的地理坐标位置,估计过火面积,绘制火场草图;根据火场情况,下设分指挥部,掌握扑火队伍到达火场情况;根据林火类型,制定扑火行动方案;指挥扑火队伍奋勇扑火;调动集结梯次扑火队待命,保证火场应急需要;掌握各扑火队的位置,并标注在火场草图上;了解在扑火中出现的先进典型,为表彰奖励先进集体和个人提供先进事迹材料;做好火场食品发放和医疗救护等各项后勤工作;将林火扑灭后,彻底清理火场。由于有了这套指挥程序,并能够严格遵照应用,使1998年以后发生的历次火警均在1小时内被迅速扑灭,收到了理想效果。

  他们坚定不移地贯彻“林区大事,防火第一”的思想,千方百计地保证对森防的优先投入,55年来,累计投入2700多万元,用于森防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专业队伍建设。目前,全局共有望塔8座,望覆盖率达到100%;无线对讲机150部,通讯覆盖率达到100%;防火公路695公里,路网密度3.8米/每公顷;防火林带246公里,密度为1.33米/每公顷;防火检查站6个,固定岗28个;指挥车、防火专用运输车及扑火民兵营待命车20台,风力灭火机120台,油锯22台,扑火专用工具515把,发电机5台。另外,还配备了传真机、复印机、微机、GPS卫星导航定位仪等必要设备,运用了地理信息系统,配备了大屏幕投影等先进设备,增强了森林防火的科技含量。

  森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有内在的规律性,又有外在的非规律性。他们研究总结的扑救林火的“七条战略原则”和“56字具体战术”,在实践中有效提升了扑火水平;《扑救林火的组织与指挥》一文,获伊春科技进步二等奖,被全省推广;《四级待命方案》和“林火综合控制法”被全市推广;《内业标准化建设方案》,被秦皇岛森防指挥员培训班列入指定教程并在全国推广;局职工郭跃尊等人研制的风力灭火机,获得原林业部科技成果三等奖,填补了我国林区机械灭火的空白。

来源: 伊春日报     作者: 井涛 董勇 本报记者 张威     编辑: 曲宏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