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伊春新闻网 > 新闻快递 正文
兴安山水“甲天下”
http://yichun.dbw.cn   2007-09-24 09:54:04

  东北网伊春9月24日电 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但在伊春从南到北游一圈,你不得不赞叹,原来这里更是山外青山,别有洞天,兴安山水担起“甲天下”的称谓毫不逊色。

  一进入铁力,就仿佛进入了原始森林大公园。沐浴森林氧吧,感受清凉世界,茂密的大森林、清新的空气、静谧的环境,使人在这片“绿色净土”上一下子变得轻松、畅快。小兴安岭经过亿万年的地质变迁在大森林中形成的千姿百态的奇岩怪石,汤旺河林海奇石、朗乡石林、嘉荫茅兰沟、南岔仙翁山是中国北方罕见的地质奇观;在嘉荫县,挖掘出我国第一具恐龙化石——黑龙江满洲龙,被称为神州第一龙,在其附近又发现了隐藏量巨大的鸭嘴龙、霸王龙、虚骨龙等恐龙化石群,并就近建设了恐龙博物馆;依吉密河漂流、大丰河漂流等等,一个个奇异景观,一处处游山玩水的好去处,让无数到伊春旅游的游客赞不绝口。伊春,这个躲在深山人不识的美丽旅游城市,被越来越多的游人认可、眷顾,伊春的秀丽山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纷至沓来。

  这是市委、市政府坚持不懈大力发展旅游业的结果。

  据统计,“十五”期间,我市共实现旅游总收入15.9亿元,年均增长67.4%;旅游接待人数680.3万人次,年均增长50.5%,分别是“九五”期间的17.6倍和9.7倍。2006年,全市共接待旅游者25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4亿元。

  完善景区建设,提高接待水平和服务质量。“十五”期间,全市旅游景区开发建设共投入资金4亿元,景区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水平明显提高。到2005年,共建成景区100多处,其中,国家级AA级以上景区18处,省S级以上滑雪场3处,省级漂流经营达标场所8个,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25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处,国家级地质公园2处,依托特色旅游资源,我市成功地推出原始森林观光、漂流、度假等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旅游产品。今年以来,各县(市)、区(局)继续加大旅游景区开发建设,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较大,加大了景区(点)的路、电、讯、水配套工程建设,完善了综合配套服务功能,基本形成了与旅游市场需求相适应的高效便捷的旅游基础设施体系。截至6月末,全市共投入资金1.2亿元,建设旅游项目24项,其中新建项目10项,续建项目8项,改扩建项目6项。

  举办旅游节事活动,加大宣传促销力度,进一步提高了伊春旅游知名度。自2001年以来,伊春连续举办了7届中国黑龙江森林生态旅游节、3届中国黑龙江五花山观赏节、3届中国(伊春)冬季摄影节和杜鹃花观赏周活动,并邀请中央电视台《欢聚一堂》、《互动星期天》等栏目组承办旅游节开幕式文艺演出,在中央电视台播放,扩大了节事活动的影响力。5年来,伊春还先后在国家级和省级30多家新闻媒体和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上进行了宣传;组织旅游参加国际、国内旅游交易、展览活动和国内主要客源市场推介活动60余次;广泛开展旅游标识、旅游口号和旅游文学作品的有奖征集活动,通过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全面展示了伊春的特色旅游资源和产品,提高了伊春旅游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今年,市委、市政府继续坚持保护生态、保护环境、保护资源的的理念,在保护中寻求发展,在发展中促进保护。生态旅游业作为重要的替代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被重点培养,优先发展。我市不断提升旅游产业的地位,增加旅游投入,加大旅游产品和市场的开发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行业管理和服务水平,使旅游业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态势,旅游接待人数、旅游收入再创历史新高。今年以来,全市共接待旅游者198万人次,旅游收入9亿多元,其中7月、8月旅游人数达1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4.6亿元。旅游业在伊春的经济发展中已经占有突出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其优势和魅力正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凸现。

来源: 伊春日报     作者: 李宏     编辑: 曲宏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