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伊春8月31日电
林城晚报提供 记者王乐/文
伊春区南北山风景林的生态环境在有关部门的严格管护下,逐年得到恢复。最近两年,一些已经多年不见踪影的野生动物又回到了这里栖息繁衍,使这片生态林生机盎然,变得更加迷人,再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景象。
占地面积3500公顷的南山兴安森林公园平均海拔420米,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有保存良好的红松、落叶松、云杉、冷杉、黄菠萝、水曲柳、核桃楸等珍贵树木40余种。植被生态群落稳定而繁茂,是伊春区内目前面积最大的一处自然生态园林。 据资料记载,这里曾有熊、狍子、獐、獾子、松鼠等野生动物近30种。但是,在上个世纪由于森林被大量砍伐,自然环境遭破坏,野生动物纷纷逃往深山。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年轻的伊春区人只能从老人的回忆中寻找那些野生动物的影子。
为了恢复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使这些可爱的野生动物早日返回家园,伊春区加大了保护生态环境的宣传力度,从少年儿童抓起,每年都在中小学开展主题有奖征文、巡回演讲、书法比赛等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让孩子们从小懂得:爱护大自然,就是爱护地球,爱护我们自己。为了管住资源,伊春区政府于1981年做出决定:严格禁止动风景林内的一草一木。森林派出所、森林管护大队加大了巡护力度,在杜绝盗伐的基础上,强化猎枪管理。在鸟类繁殖的季节里,严厉打击捕鸟等违法行为,并深入到市场收缴粘网等物品,从源头上遏制伤害野生动物的行为。
野生动物似乎也接受到了人们传达出的种种友爱的信息。从2005年起,在兴安森林公园内修筑通塔路的工人们发现獾子岭附近经常有动物的脚印,有经验的老林区人说,那是獾子的足印。
今年8月28日晚8时许,伊春区两名前往公园检查兴安塔亮化工程的领导在驱车下山路过獾子岭时,看到一只长约50多厘米的动物沿着公路飞跑,待打开车灯后发现,这个竖着大尾巴飞跑的灰色东西竟是一只肥胖的獾子!在车灯的照射下,这只体态丰满的獾子笨拙地沿着公路向獾子岭跑去。
地处兴安森林公园景区中部的獾子岭,至今还散发着浓郁的原始气息。此处植被茂密,石丛嶙峋,这里冬季南坡向阳,北坡背风,几个獾子居住的临时洞穴依稀可见。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和野生动物的保护,大量野生动物重归故里,獾子就是首批被发现的回归者。
獾子,又称狗獾、子獾、猪獾、芝麻獾,食肉目,鼬科物种。体形粗实肥大,体重约10至12公斤,体长500至700毫米,尾长15至20厘米。四肢短,耳壳短圆,眼小鼻尖,颈部粗短,黑棕色爪,前爪比后爪长。狗獾的脊背从头到尾长有长而粗的针毛,颜色是黑棕色与白色混杂,故还享有“芝麻獾”的别名。獾子栖息在森林、灌丛、田野、荒坡及河流、小溪旁,数只群居。
据资料介绍,獾子是个建筑高手,它的洞穴隐秘,穴道长达20至30米,有几个出口,分支洞道较多,高低不一,獾子还特别讲卫生,洞内光滑整洁,无杂物和粪便。洞口四周常有数个浅坑,为之便所。夏天为觅食方便,选有临时洞,作为隐蔽场所。冬季獾子呈“半冬眠”状态,次年3月出洞。獾子以植物根茎、蚯蚓、昆虫、幼虫、青蛙、鼠类等为食,腐烂的兽类尸体也吃,也危害农作物,如玉米、花生、豆类、瓜类等,食性很杂。獾每日黄昏出洞,至第二天拂晓前后回洞。这种警惕性极高的小家伙出洞时,先以头慢慢试伸洞外,四方窥视,确认无危险则缓步而出,入洞时,在洞口稍停半刻,使头爪清洁后再入洞。獾子嗅觉、听觉灵敏,视觉弱,性情凶残,遇敌时顽强抵抗,前爪发达,适于挖土。每年夏季交配,翌春产仔。每胎产3至5仔,幼仔一个月后睁眼,3年后性成熟。
獾子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獾皮是经济价值较高的皮毛,其皮革制品美丽大方,色彩艳丽,其针毛为3种色毛,两端白色中间黑棕,制成女大衣漂亮美观,毛杆粗细适中,弹性好,耐磨,是皮革中抢手货。獾肉可食,味道鲜美,脂肪入药,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润肠之功能,可治烫伤烧伤,疥癣痔疮,大便干燥等病。獾子油煎鸡蛋治胃溃疡有奇效。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到“其效有起死回生之功效”。
关于獾子,在林区流传着许多有趣的故事,其中最逗人的要数獾子和貉的故事。獾子的住宅是用自己的力量开挖出来的洞穴,分为石洞和土洞两种。挖洞时首先注意选择洞址,要选择那些人迹罕至或是难以行走的乱石头窖子里。一般的穴道要长,达到20到30米,并且要开有几个出口,以防不测。在洞内又有许多支道,高低不一,可以起到防范作用。
獾子身短体壮,有的是力气,前爪子又长,非常善于挖土,并且速度快,效率高,在很短的时间里便能挖出一个非常标准的洞穴。獾子虽然会打洞,却不会或者说不愿意往洞外运土,怎么办呢?于是獾子们想到了貉。貉不愿意打洞筑窠,却想在獾子洞里居住。貉有运输土石的本领,獾子就让貉帮助往洞外运土。运输过程很有趣:貉躺倒在地,四爪朝天,肚皮朝上,然后獾子们使劲地往貉的肚子上堆土装石,待装满后,连拉带拽地往外拖,有的拉爪子,有的拖尾巴,有的顶屁股。到了洞外,大家一撒爪不管了,在那看热闹,貉子等着往下卸,可谁也不动弹,没办法只得自己翻身“卸车”。貉回到洞里又被按住了,再继续装运,如此反复,直至洞穴打成。于是人们就把貉戏称为“土车子”。貉为什么那样听话呢?獾子们根据什么来确定它作为运输工具呢?这个“土车子”是自觉地还是被迫的?据说貉可以在獾子洞内寄居,这可能就是交换条件吧!
据一些长年上山锻炼的人介绍,冬天的早晨,时常能看到美丽的野鸡在路边的树林里觅食。在留客谷的鸽舍附近,每当鸽子们出来放风,还会有老鹰虎视眈眈地在空中盘旋。公园负责养鸽子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已经有几只鸽子被老鹰抓走作了美餐。
不仅南山兴安森林公园里一片生机盎然,资源相对少一些的北山风景林里也吸引了不少野生动物回家。在花果山收费站附近的大岭,农户们辛苦耕作的农田地经常有黑熊、野猪光顾。这些好吃懒做的家伙掰苞米、偷倭瓜、啃土豆,连未长成的毛豆都不放过。有时即使被农户发现了,大叫大嚷地驱赶,成群的野猪也肆无忌惮,一副不吃饱坚决不撤离的无赖架势。
风景林还是鸟类的天堂。拿猎枪的猎人不见了,可怕的粘网不见了,加之有丰富的食物,今年鸟儿的日子格外好过,幼鸟的孵化量、成活率大幅度增加,鸟儿普遍体态丰满,快乐啁啾。早晨走进风景林,杜鹃、蓝鹊子、苏鸟像早起练声的歌唱家,比着赛的叫着,连勤劳的啄木鸟,也会不时发出憨憨的叫声。
野生动物的存在,是对森林生态环境日益良好最直接的肯定,让它们回家,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更美好,是所有林区人的心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