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伊春新闻网 > 社会新闻 正文
十年捐资助学路
http://yichun.dbw.cn   2007-08-29 15:23:20

  东北网伊春8月29日电

  林城晚报提供记者张恩普金守城/文

  他,贫困林区的一位学校领导、一位家庭生活并不富裕的北方汉子,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无私的真情,默默地帮助一个南方的陌生孩子克服了重重困难,树立起勤奋学习的勇气,从小学到大学,为她撑起理想的风帆!他就是伊春林校纪委书记唐永涛。

  远山远水资助贵州女孩

  1995年7月,时任伊春林校副校长的唐永涛去四川省都江堰参加全国林校教学经验交流会。在会议期间,结识了贵州贵阳林校的书记杨作梁。一次,杨书记在会后和他谈及贵州的教育现状,说贵州是一个贫困省份,很多孩子因为家庭贫困辍学,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希望他能在会后到他们那里去看看,为贫困山区的教育发展尽点儿力。唐永涛听他说完以后,不太相信。会议结束后,唐永涛准备返回伊春,可是杨作良却执意邀请他去贵州看一看。

  到了贵州后,稍稍休息了一下,杨作梁就把唐永涛领到了贵阳市修文县扎左镇喻家街村,去了附近的一所小学。唐永涛看到这所小学的孩子穿得大都很破旧,学校领导指着操场上一个剃着平头、干瘦得像个男孩的小姑娘说:“这个小女孩叫肖继惠,现在读4年级,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父亲有病丧失劳动能力,只好靠母亲出去打零工维持生计,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差而面临辍学,如果她辍学了,实在令人惋惜……”

  在学校领导和杨作梁的陪同下,唐永涛去了肖继惠的家中。这是建在别人家墙边的一个小简易房,家里一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她母亲在外面给人家卸炉灰,一天下来像个灰人,到头来才挣1元来钱,这点儿钱维持基本生活都难,哪还有钱交书费、学费?当看到肖继惠那渴望得到帮助的眼神时,唐永涛深深震撼了,他的眼睛湿润了。但是,唐永涛的思想也在斗争着,伊春也有一些家庭像肖继惠家那样困难、需要资助的贫困生,而且贵州省这么遥远,资助这样一个素不相识的孩子,别人会怎么看他?但是,眼前的一切让他无法拒绝,让他难以从口中说出“不”字来。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决定资助这个孩子,这不仅是出于对肖继惠的同情,更是出于一名共产党员肩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他决定资助肖继惠完成小学、中学学业。虽然他心里清楚,自己的日子并不宽裕,但他不忍心让这个好学上进的孩子失学,这令肖继惠的父亲和母亲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回到伊春后,每个学期唐永涛都悄悄地寄去肖继惠所需的学习费用,并经常与肖继惠保持通信联系,不断鼓励她努力学习。为了让肖继惠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业,唐永涛在默默地履行着他的承诺。

  隔山隔水隔不断情谊

  肖继惠没有辜负唐叔叔的一片心意,非常珍视这个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每天天刚蒙蒙亮,她就早早起来在屋前大声地读书。放学后帮妈妈忙完家务,她就找个静静的角落看书、做练习。4年级期末,她考了个第一名。当唐永涛看到肖继惠寄来的成绩单时,欣慰地笑了

  在唐永涛的经济支持和精神鼓励下,肖继惠顺利地读完小学升入初中。她上初中不久,来信说由于家离学校很远,每天起得很早去上学,很辛苦。唐永涛没想到小继惠每天要起那么早去读书,为了减轻她的负担,他打算把自家的自行车给她寄去。但后来一想,贵州离伊春很远,邮寄也很不方便,干脆给她寄钱让她自己买算了。可是自己的手头并不宽松啊,几年来他一直悄悄地帮助肖继惠,不仅一般人不知道,就是自己的妻子和女儿也不知道。况且,自己的两个女儿也要上高中了。和同事去借,他又张不开口。那几天,老唐一回到家里心里就发愁,怎么跟妻子开口啊!妻子觉察到了老唐的情绪不对头,就问他:“老唐,这几天你是不是有事瞒着我?怎么整天拉着个脸子,在单位工作不顺心啊?”老唐犹豫再三,还是把几年来资助贵州贫困孩子的事情和妻子说了。妻子是个富有爱心的医生,沉默了一会儿,对老唐说:“这么大的事情你不该瞒我好几年,我是那不开通的人吗?再说了,你一个人有多大力量?你应该和我商量,我还可以帮你想想办法。”听到妻子这么说,老唐笑了:“都是我不对,现在承认错误,好不好?”在妻子的帮助下,老唐把300元钱给肖继惠寄了过去。肖继惠接到唐永涛寄的钱后,买了自行车,喜爱得不得了,当她骑着车子上学时,别的学生都非常羡慕她在远方有这么好的一位叔叔。

  2000年,肖继惠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重点高中,这本是件高兴的事,可唐永涛却在肖继惠的来信中看出了一丝惆怅。原来,肖继惠也知道唐叔叔家里有两个姐姐读书需要钱,而且唐叔叔的工资收入有限,家庭生活也很艰难,她不想再给唐叔叔一家增加负担了,就在信中说她不想继续上高中了,欲退学回家。唐永涛了解这一情况后,第一次对肖继惠发了火,狠狠地批评了肖继惠,让她坚定学习信心,他将继续帮助她,希望她“增长知识,报效祖国和改变家乡贫困的面貌,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实际上,唐永涛在帮助肖继惠完成初中学业后,就已经完成了他的帮扶任务。现在,肖继惠考上高中了,究竟是帮还是不帮?如果帮,他的家庭生活也挺紧的,因为他的两个女儿也上高中了,供两个孩子上学已让他感到非常的吃力;不帮,肖继惠就要辍学,他又觉着太可惜了。唐永涛便与妻子商量,希望能继续帮助肖继惠上高中。妻子是个通情达理的人,说:“这么好的孩子如果辍学实在可惜了,就权当咱们自己的孩子吧,咱们家里虽然不宽裕,但咱两口子的工资除去必要的家用、孩子的学杂费外,还有些剩余。”善良的妻子最终还是支持了丈夫,两个女儿也被父母的精神所感动,都支持父母帮助肖继惠,她们还把自己的衣服寄给肖继惠,并写信鼓励她继续读书。就这样,唐永涛对肖继惠的帮助还在继续着,费用如期邮到肖继惠的手中。在唐永涛的资助下,肖继惠终于完成了高中学业,并在2003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湖南工程学院。

  肖继惠是个懂事的孩子,从读小学、中学、高中,到上大学,一直都给唐叔叔写信,向他汇报学习和思想状况。肖继惠在信中说:“叔叔,没有您,我可能永远也走不出大山,是您给了我学习的机会,我只有努力学习,才能改变山区、改变命运,才能对得起您和那些关心我的人。”唐永涛说:“每当夜深人静,读着这孩子的来信,抚摸着她给我寄来的成绩单,我就感到特别满足,觉得自己是世上最幸福的人。”

  10年是漫长的,又是短暂的。唐永涛以他的执著和爱心,让一个贫穷的山里女孩子跨进了大学校门,这一善举所见证的是人间永恒的爱心。肖继惠在走进大学校门的第一天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唐叔叔写信。在信中,她这样写道:“敬爱的唐叔叔,多年来,您一直给予我经济上的救助和精神上的鼓励,使我一个出身在极其贫困山沟里的女孩能从小学一直顺利读到大学,令我周围的人感到诧异和羡慕。此时此刻,虽然远隔千山万水,不能当面表达我的感激之情,但是您的支持和帮助让我改变了命运。应该说,虽然我出身贫寒、生活艰难,但我仍然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千言万语,只能道一声:好人一生平安!我一定会牢记您的话,以优异的成绩报答您的厚爱和恩情。”

  唐永涛在给她回信时说:“唐叔叔帮你完成学业,并不图什么报答,只是希望你学好知识,改变命运,改变家乡贫困的生活现状……”

  肖继惠在给唐叔叔的另一封信中写道:“……通过您的来信,也使我知道了叔叔的家乡伊春是个美丽的城市,那里有一望无际的大森林,是红松的故乡,那里的人淳朴善良好客,是您教会了我如何做人,您是一位共产党人,为了山区贫苦孩子的学习,不远千里来到我的家乡,实现了我读书的愿望,从小学到大学、从寒到暑不断地关心我,您让我从小沐浴党的恩情,也让我这颗年轻的心充满对党组织的渴望,我愿做一名党的事业的接班人,为改变家乡面貌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在记者采访唐永涛时,他说:“其实我这点儿事不值得宣传,从心里说不想宣传此事,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宁愿以默默无闻的形式来表达对国家、对社会的一份爱心。同时,通过这种形式,也教育我自己的女儿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工作。”其实,记者为了采访他费了不少周折,反复做了不少工作,他才同意接受采访了。

  上图肖继惠12岁时,唐永涛在其家中与她合影。

来源: 林城晚报     作者:     编辑: 任桂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