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伊春8月28日电 乌伊岭区委、区政府坚持以人为本,尽心竭力地为群众办实事,努力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赢得了百姓的赞誉。
坚持富民优先,不断发展壮大职工自营经济。千方百计增加职工收入和扩大就业始终是乌伊岭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重心。这个区把发展职工自营经济作为职工群众就业和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以“百场万户升级竞赛”活动为契机,按照营销商——龙头企业——基地——自营经济的发展模式,在巩固去年已经取得的成果基础上,在职工自营经济产品质量的提质增值上下功夫,强项求突破,弱项求发展,采取“抓场所、带城镇、上规模”;“强体系、送技术、促销售”;“建基地、筹基金、快发展”;“严考核、抓宣传、树典型”等有效措施强力推进,结合实际,制定了以职工群众的生活水平、综合素质,经济收入、自主创业能力得到明显提高;自主林场(所)、自营经济户、脱贫职工数、实现再就业职工不断增多为主要内容的职工创业富民行动方案。各基层单位分析落实职工自营经济指标,制定符合本区域发展项目,达到了“一场一品、一场一特”的发展格局。按照富民强区的要求,结合森林资源管护责任制,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确定了黑木耳、食用菌生产和天山马鹿、梅花鹿养殖等13个发展项目,拓宽了自营经济的发展渠道。充分发挥能人辐射效应,对土生土长的致富能人的经验进行现身说教,影响和带动了贫特困职工实现脱贫致富。目前,职工自营经济完成增加值4585万元,职工自营经济从业户数6337户,从业人员11902人,参与率达91.3%以上,同比增长4%。突出以人为本、加强了和谐社会建设。这个区在实现了“五个确保”的基础上,配套资金1132万元,为职工上涨了工资,事业单位人均增资375元,生产单位人均增资287元。千方百计增加职工收入和扩大就业,实现城镇就业再就业766人。深入开展扶贫解困工作,启动帮扶项目69个,确定帮扶对象69户,并在全区党员干部中开展了“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百名干部包百户”扶贫活动。加大了教育投入,投资339.84万元,新建乌伊岭区第一小学教学楼3776平方米。加大医疗投入,投资12万元,进行林场卫生所的建设,投资10万元为林场卫生所购买诊察床、药品柜、高压灭菌锅等医疗设备,每个林场卫生所配备常用药品80种以上;全面启动“兴安健康行”活动,积极发展农民合作医疗,加强对职工群众的健康检查工作,每人按30元检查标准进行检查,健康体检1000多人次,参合新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达559人,参合率98%;建立惠民医院,成立惠民门诊,对持有医疗优惠证的职工医院实行“九免四减”;区政府成立了50万元的医疗救助资金专户,用于救助看不起病的贫困职工群众;动员全社会力量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捐款活动,用于救助新农村合作医疗中的贫困职工群众。
切实为民办事,加快园林城镇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了区址路网建设,对区址主要街道进行硬化,对各支叉巷道和区址周边道路11条3000多延长米进行改造升级,乌永干线局址至美峰段24.5公里白色路面工程全面展开,投资96万元,更换人行道和居民楼前原有的水泥路面砖和路牙石,新铺设彩砖2万多平方米、花岗岩路牙石3000多延长米。进一步完善供水管网,提高自来水入户率,入户率达到73%;积极改变职工群众“烧柴取暖”的生活方式,按居民住户的15%发展沼气、太阳能等替代燃料,对条件适合的,居住集中的居民平房实行集中供热,目前,已经寻找到合作伙伴,对全区的供热管网进行改造,举全局之力节能减排。加快环境绿化和文化设施建设,投资110万元修建休闲广场和沿河公园,现正在施工中。栽植绿化乔木1063株,灌木2530株,种植草坪12179平方米,种花188平方米。投资14万元,新安装169盏路灯,将亮化工程向偏僻巷道和区址周边居民区延伸。组织实施利民安居工程,吸纳资金500万元,建设居民住宅楼5000平方米,改善了职工群众的生活环境。加快林场(所)建设步伐,重点在道路、环境、卫生方面下功夫。
不断创新理念,抓好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思路,以省、市新农村建设试点单位永胜经营所的长青村、前卫林场的宏伟村和区级四个新林区试点单位为重点,努力促进农村社会进步。成立了新农村建设专门工作机构,增加了办公经费。全面贯彻农业“两免一补”政策,从今年3月份起,全区免除了中小学生的学杂费,区政府给住宿生每月每人补助70元。努力建设村容整洁的良好环境,在2006年投建10公里水泥通村公路基础上,又硬化升级村巷道19条5400多延长米。建立了农村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对42户71名贫特困农民及时纳入低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