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伊春8月22日电
林城晚报提供 记者郭盛起/文
凌晨3点,天刚蒙蒙亮,乌伊岭林业局职工刘立波和爱人便背着箩筐、提着土篮儿,走到自家的木耳袋摆放地,开始了一天的忙碌。40万袋黑木耳整齐地摆放在林地间,一朵朵“娇艳的黑牡丹”迎风绽放。在收获喜悦的同时,刘立波又定下了明年的发展目标:“照今年这个收成来看,又能整个十几万,明年咱还得扩大规模啊!”
1997年,刘立波和爱人双双离开工作岗位,选择了培育木耳这条可以走向富裕的道路。夫妻二人凭借着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和勤劳的双手,创下了自己的一份产业,由开始的1000袋发展至如今的40万袋,年创产值近40万元。在他们的带动下,几十名贫困职工开展起了木耳养殖,年获利均达到5000元以上,黑木耳养殖让他们尝足了甜头。
五营林业局丽丰经营所职工刘永胜,今年39岁,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木材生产第一线工作。随着林区“两危”及天保工程的实施、木材生产任务急速下调,经营所倡导职工下岗自谋职业,发展非林替代产业走勤劳致富道路。1997年,刘永胜实验性地养殖了1.5万袋黑木耳,由于经验少,技术不成熟,当年仅勉强收回成本。1998年,他反复总结经验,引进新的品种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使养殖的3万袋黑木耳获得了大丰收,且以质高价优受到了客商的赞誉。在他的鼓励和帮助下,50余户下岗职工发展起了黑木耳养殖,获得了较为丰厚的收入,此时,刘永胜也寻到了商机。2003年,他在区内开办了“永胜食用菌用品商店”。2006年,刘永胜仅销售食用菌袋就达1500万个,养殖黑木耳5万袋,收购销售黑木耳6万公斤,产值达140万元,纯收入22万元。
在乌马河林业局翠岭经营所,所领导告诉记者,通过发展原生态食用菌,走出了一条致富奔小康的新路。这里施业区面积1.26万公顷,有职工356人,其中120人从事原生态黑木耳生产,60人从事香菇生产。由于这里生产的原生态食用菌畅销全国,食用菌养殖户逐年扩大生产规模,经营所也为发展食用菌的职工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加大了扶持、服务力度,为黑木耳养殖户无偿提供锯末子等原材料,为香菇养殖户无偿提供遮阳棚6800平方米,提供所需小材小料400立方米。今年,全所养殖黑木耳80万袋,每袋纯收入1至2元,年产值140万元,养殖香菇40万袋,每袋纯收入3元左右,年可产香菇24万斤,总产值可达120万元。现在这里的原生态黑木耳、香菇供不应求,已与北京、大连、山东、深圳的客商签了订单,常年收购这里的黑木耳和香菇,形成了产销两旺的良好发展态势。
五营区积极探索开发原生态食用菌之路,千方百计鼓励扶持职工发展黑木耳经济,经过十几年的努力,黑木耳栽培已形成规模。目前,全区种植黑木耳9000万袋,年产干木耳2000吨。五营黑木耳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该区被市政府批准为我市黑木耳栽培基地。
独特的生态和气候环境奠定了我市原生态食用菌的发展之路。我市属于寒温带,温度特别适合食用菌的生长,生产的食用菌是真正的原生态食用菌。我市资源丰富,原料充足,400万公顷的林地每年阔叶木加工木屑、枝桠粉碎木屑可达40万吨;通过抚育在林中清理出的大量藤条,经过加工粉碎,都可以作为主原料,开发潜力很大。另外每年还有10万吨农作物副产品及秸秆作为辅料。我市有大小河流700多条,河水都是天然的山泉水,水质全部达到国家一类水质,极利于植物和菌类的生长。我市的食用菌摆放环境独特,技术要求严格,食用菌完全是摆放在森林当中、林阴之下,是一种原始野生的状态,类似纯野生的食用菌。在原生态食用菌生产的正常行业标准以外又加以限制管理:食用菌配方不得掺拌任何促长、增产的化学物质;出耳期不得使用任何农药、灭虫剂、促长素和肥剂;摆放场地必须离国道500米,乡镇公路200米以外;必须在摆放场地晾晒,避免粉尘污染,从而保证了食用菌的原生态品质。我市依托浩瀚的森林生态资源优势,发展原生态食用菌,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为我市森林生态综合经济发展带来广阔的前景。
今年6月14日至19日,中国食用菌协会副会长、全国知名食用菌专家卯晓岚来我市调研考察,不仅对我市提出原生态食用菌这一新概念非常赞同,还指出,伊春打造和发展原生态食用菌产业是一个新创举,是发挥森林生态优势的一个新模式。发展原生态食用菌产业里面蕴藏着丰富的人文文化,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伊春一定能借助这个生态环境的优势,叫响这一品牌,打响这一王牌,使伊春的原生态食用菌走出国门,冲向世界。
我市大力发展原生态食用菌种植,全市218个林场(所)几乎全部开展了原生态食用菌的养殖项目,共有香菇、猴头、白灵菇、滑子蘑、块根蘑等几十种系列产品,仅黑木耳一项就连续3年突破4亿袋,年产干耳1.2万吨,总产值达到6亿元,占我市GDP的5%,在全市经济整体格局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且还在迅速发展壮大之中。全市40万社会劳动力中已有8万多人从事原生态食用菌生产,其中国有企业下岗、隐性下岗职工达6万多人,从而,有效地解决了林业职工的就业问题。我市把原生态食用菌产业做大做强,对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带动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