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伊春新闻网 > 文体新闻 正文
舞出人生的精彩
http://yichun.dbw.cn   2007-08-03 11:08:56

  林城晚报提供 记者华方芝关英玉/文

  7月20日,在市中心区水上公园音乐广场举办的第七届中国黑龙江(伊春)森林生态旅游节“友好城市欢歌”演出现场,几只兴安梅花鹿踏步款款而来,它们步履轻轻,神情高傲,鹿群正中的一只梅花鹿格外引人注目,它将鹿的高贵、温情演绎得淋漓尽致。这个由伊春林业文工团表演的《鹿鸣兴安》引起了现场观众雷鸣般的掌声。伊春的友好城市三亚的一些演员也在现场,被精彩的演出折服,特意邀请伊春的同行们将这个节目带到海南。而那只引人注目的“梅花鹿”,就是18岁的小演员高宇南。

  情钟舞蹈美

  刻苦学艺

  5岁那年,从小爱蹦爱跳的高宇南如愿进了舞蹈班开始学习舞蹈。刚开始训练时,做踢腿、下腰等基本动作高宇南常常疼得直哭,可倔强的高宇南擦干了泪水,又走进了练功房。

  上学后,高宇南成了班级和学校的文艺骨干,从小学到中学,只要学校有文艺活动,都少不了她的身影。初中毕业,高宇南报考了艺校。她学的是歌舞表演专业,但是除了学校规定的课程外,她还“偷学舞艺”学会了拉丁舞。原来,高宇南的一个同学在吉林上学,寒假期间,高宇南的同学特意请自己的老师到伊春教自己学习拉丁舞。当时被邀到场的高宇南被奔放、热情的拉丁舞深深吸引,每天都到同学学习拉丁舞的教室旁听,一个假期下来,高宇南成了拉丁舞迷,也学会了跳拉丁舞。

  理论知识学习了两年之后,高宇南感到自己实践经验很欠缺。一个舞者,只有在舞台上面对观众才能发现自己在舞蹈表演方面的不足,也只有在舞台上,舞蹈才有艺术生命。于是,她来到文工团实习。

  文工团舞蹈团团长赵丽是个执著追求艺术的人,她对每个舞蹈演员的要求都很严格,对高宇南也不例外。

  高宇南到文工团实习期间,赶上团里排演2007年伊春市春节联欢晚会的节目,高宇南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演出。作为舞蹈队里个子最高的演员,高宇南被排在了队列的正中间。文工团团长张志林和舞蹈团团长赵丽都特别喜欢这个悟性极高的漂亮姑娘,对高宇南的要求也特别严:“在这个队伍里,你站在最打眼的位置,如果你的表演失败了,那么这个舞蹈也就失败了。”

  高宇南知道,如果自己跳得不好,就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舞蹈除了锻炼了高宇南外在的形象,也培养了坚强的品质。她骨子里不服输的劲头让她忘记了苦和累,除了参加舞蹈队的正常训练外,她每天泡在练功房里。高宇南虽然热爱舞蹈,但与舞蹈队其他专业演员相比,她的功底还很欠缺,只有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才能在这个集体里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位置。她虚心地向老师请教,与师哥师姐切磋,排练结束后,别人都离开练功房了,可高宇南留在练功房继续练习。

  春晚演出前,高宇南十分紧张,可当《高山流水》熟悉的旋律在耳边响起时,她感到自己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在随着音乐而动,那一刻,她仿佛融进了柔美的旋律当中,她不由自主地随着节拍舞蹈起来。那一场演出,高宇南跳得比任何时候都好,她因此也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为家乡争光

  北京参赛

  2006年11月,正在紧张排练春晚节目的高宇南看到几个师哥师姐相继接到“畅想奥运文明礼仪”的比赛邀请函,她的心活了,她给哈尔滨和北京打电话咨询比赛的相关事宜。在了解到这是一次规模极高的艺术赛事之后,她和家人商量要参加比赛。虽然到北京参加比赛费用很高,妈妈仍然支持了女儿的这一决定。

  从决定参赛的那一天开始,高宇南开始了艰难的训练。那段时间,高宇南既要参加团里的正常演出活动,又要抓紧一切时间排练自己参加比赛的节目。排练期间,高宇南吃住在团里,妈妈一连几周见不到女儿,母女俩只能靠打电话联系,等妈妈见到她时高宇南瘦了一大圈,心疼得妈妈直掉泪。

  高宇南选择的参赛节目是胶州秧歌《甜》,这是一个独舞节目。与脆生生的东北秧歌不同,胶州秧歌讲究的是“抻”,动作绵软优美,即使在节奏很快的时候,其动作仍然透着一股艮气。对于一个从没接触过胶州秧歌的舞蹈演员来说,排练难度可想而知。高宇南每天都要看几遍碟片,细细揣摩其中的技巧和韵味,然后凭记忆将一个个动作串联在一起,最终形成动作连贯的秧歌。

  大年初二,高宇南独自一人登上了赴京参赛的列车。到北京亚运村驻地的第一件事,高宇南直奔位于海淀的自己梦想中的北京舞蹈学院。由于正赶上春节长假,高宇南吃了一个闭门羹。按照赛事进程,初五上午举行开幕式,下午就要进行比赛,比赛结束,她就要赶回伊春,中午只有两小时的午休时间。高宇南参加完开幕式,就挤公汽往北京舞蹈学院赶。终于,她参观到了梦想中的校园,那天,高宇南遇到了一位在学校任教的专业舞蹈老师,还买了不少学习资料。

  到北京后,高宇南才知道,来参赛的青年组舞蹈选手共有300多名,都是来自各省市的金银奖得主。而青年组只设4个金奖,竞争更加激烈。轮到高宇南上场了,说也奇怪,本来她的心情十分紧张,可到了台上,她的耳边只有音乐,脚下的舞台似乎又成了文工团那个熟悉的舞台,像在家乡一样,她又成了舞台的精灵。别的参赛选手都是自己制作的舞蹈服,平整又和体,高宇南舍不得花钱自己做演出服,借了一身旧舞蹈服。可借的衣服穿起来特别肥,高宇南就按照自己的身材用别针别上衣服,没想到,在比赛现场,有一个别针开了,针尖扎在身上特别疼,可高宇南没有表现出一点痛苦,脸上依然露出甜美的笑容。她的舞蹈刚一结束,现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久久没有停息。

  比赛刚一结束,在高手云集的比赛现场,高宇南兴奋地给远在家乡的妈妈打来电话,告诉妈妈自己终于如愿获在“畅想奥运文明礼仪国际艺术交流形象展示活动”中获得舞蹈类青年A组金奖。

  基层文化年

  演出频频

  回到伊春,正赶上我市开展基层文化年活动,作为我市最大的文化演出单位,文工团的演出任务繁多。从春天的护林防火宣传到下乡演出,在这些繁重的演出活动里,高宇南如鱼得水,她不仅没有感觉到累,反而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

  在各种演出中,文工团的舞蹈类节目几乎都是集体性的,高宇南觉得参加这样的演出对演员个人的要求更高。对于演员来说,每一场演出代表的都是一个群体,每一个细微的失误都可能让整个节目失败,因此无论是排练还是演出她都极为认真,她要用自己的精彩演出为整个节目增光。

  最让高宇南难忘的是参加春季护林防火宣传的经历。4月份的北方天气仍然很冷,初次参加露天演出,简陋的舞台让高宇南很不适应,但更让她和舞蹈队的师哥师姐无法适应的是要穿着单薄的演出服在寒风里舞蹈。看到演员们冻得瑟瑟发抖,带队的副团长吴野自掏腰包买来肉色的线衣让演员们套在坎袖的舞蹈服里。虽然薄薄的线衣抵挡不住寒风的侵袭,但演员们心里暖暖的,高宇南至今仍然十分怀念那段演出时光,在那次演出中,她体验到了集体的温暖。在嘉荫演出的时候,晚间住在宾馆里,由于当时供热已经停止,只好在棉被上压上了毯子和厚厚的军大衣,醒来后又困又乏。可第二天一早,高宇南又精神百倍地出现在舞台上,把自己最甜的笑容、最美的舞姿送给观众。

  舞台的精灵

  家中乖女

  7月18日,在旅游节的开幕式上,高宇南和师姐们顶着烈日为两个歌唱类节目伴舞,演出结束后,他们又参加了市中心区的广场演出。到了晚上,高宇南累得一动不想动。

  在旅游节期间,团里安排了一系列演出,高宇南连家都没回过,有时候,妈妈会打电话要去演出地点看她,高宇南担心妈妈虚弱的身体受不了高温酷暑,总是让妈妈在家看电视转播。

  高宇南是个懂事的姑娘,由于妈妈身体不好,为了节约医药费,经常自己在家打点滴,高宇南从12岁开始就能给妈妈拔针、换药。在同龄人还躺在妈妈怀里撒娇的时候,高宇南已经能给妈妈做出可口的饭菜了。

  从学舞蹈开始,她参加了很多比赛。为了节省下每一分钱,即使到外地参加比赛,高宇南也从不让妈妈陪同,也正因此,直到现在,高宇南家里没有一张她参加比赛时的照片,只有那些鲜红的证书无言地佐证着这个女孩艰辛的成长过程。

  高宇南热爱舞蹈,但由于家里经济不宽裕,她很少到舞蹈班学习。多数情况下,高宇南都是买来各种比赛碟片,没事的时候,在家里或宿舍一遍又一遍看碟,将一个个舞蹈动作分解细化,舞者的每一个动作、表情高宇南都要细细揣摩,所以即使没有老师传授,高宇南仍能领会到舞蹈最精髓的部分。

高宇南是团里年纪最小的演员,可她从不因此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她知道,舞蹈是一个又苦又累的活,要想在这条道路上走下去,自己还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在她的心中,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舞出人生的精彩。为了心中的梦想,她无怨无悔。
  

  上图为正在练功的高宇南。

来源: 林城晚报     作者:     编辑: 任桂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