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伊春8月3日电
林城晚报提供 记者张恩普/文
嘉荫边防部队某部汽车驾驶员陈永柒在部队开了10多年的汽车,练就了一身过硬的驾驶技术。10多年来,他先后完成6000余次的汽车运输和保障任务,娴熟的开车技术和谨慎的工作态度,使他成为这段边防线上为数不多的三级士官,其事迹曾被拍成《老兵,你往前走》、《界山送水兵》等专题片,在中央二台、七台及黑龙江电视台播出。
保兴山哨所位于界山顶峰,因为山势险峻,从建哨的那天起,一代代哨所官兵一直忍受着缺水的煎熬,用水一直靠山下连队派人送上来。也许是巧合,在家排行老七的陈永柒来到连队后,当上了保兴山哨所的第七代送水兵。从连队到哨所,只有一条用沙石铺就的盘山路,39公里的山路整整要转46道弯,弯最多的一段百米长的路竟有8道弯,有几处路面的倾斜角度超过了30度。因为弯多坡陡,当年有两名送水的战士就倒在了这条路上。从此,送水兵们只要经过这里,都要鸣笛致敬。
山路虽艰险,却阻挡不了陈永柒为战友送水的行程,他驾驶着水车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缓缓前行。一路的颠簸过后,水车“喘”着“粗气”爬上山顶。哨所官兵们听见熟悉的汽车喇叭声,纷纷跑出来迎接陈永柒,因为陈永柒给大家带来的不仅仅是生活必需的柴米油盐,还有欢乐。水车每次上来,官兵们都要把山上大大小小的容器装得满满的,接下来的10多天所有生活用水就靠这些储备水了。
2001年11月28日,是陈永柒结婚的第48天,由于冬季保兴山哨所的给养送不上去,他提前返回部队。对于还沉浸在新婚喜悦中的妻子来说,此后两年多的分别是她万万没有想到的。而当他再次回家时,儿子已经会喊“爸爸”了。在这两年里,他不是没有机会回家探亲,只是每次刚想打报告就接到任务。儿子出生时,妻子打电话说:“你无论如何也要请假回家,父母年迈体衰,身边没人照顾是不行的。”可就在临行前,保兴山哨所新打井的水管冻坏了,他修水井、送水,忙乎了近半个月,回家的愿望也泡汤了。妻子在电话里生气地说:“连队有那么多的干部,离了你一个兵还不行了?”他愧疚地对她说:“我是连队的汽车兵,跑哨所这段路我最熟,别人跑我不放心呀。”妻子理解了他的良苦用心,不再说什么了,而千里之外的他分明从电话里听到了哭泣声,他的心酸酸的,在心里默默地祝愿妻子和家人平安。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对部队再有感情,也还是要走的,这是每一个军人都会面临的选择。入伍10多年来,他曾5次面临走与留的考验,在困惑和迷茫面前,他自觉地把自己的意愿同组织的需要联系起来,把个人的得失同部队建设大局联系起来。面对走与留,他深深感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成为拥护部队政策的模范,成为服从大局的模范,走就走得开心,留就留得愉快。
与车打交道,安全最重要。他无论什么时候都牢牢绷紧安全这根弦,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保证车辆、人员安全。2004年冬天,上级在全丰农场演习时,气温达到了零下47摄氏度,途中车辆发生故障,为节省时间、不耽误演习进程,他毫不犹豫地脱掉手套排除故障。由于气温太低,油管里的水气结了冰,堵塞了油管,他顾不上许多,用嘴对着油管就吹。在用扳手拧螺丝时,稍微不注意,手就会被粘掉一块皮。故障排除后,他的脸上、手上早已血迹斑斑。
上图为每次出车前,陈永柒都对汽车进行认真地检查,以保证运输任务能够圆满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