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伊春新闻网 > 社会新闻 正文
用爱聆听
http://yichun.dbw.cn   2007-07-13 10:27:23

  林城晚报提供 记者华方芝关英玉/文

  一个患有严重听力障碍的女孩,在家人和社会爱心的呼唤下,从静寂的无声世界里感受到有声世界的精彩,听到了爱的声音。现在,这个女孩已经成为一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她在学校和同龄孩子一样接受正常教育。这其中,饱含着家人和社会无限的关爱……

  让孩子感受有声世界

  2001年,18个月大的平平已经在蹒跚学步了,看到家人下班回来,她就会踉跄着帮大人拿拖鞋;自己口渴了,就伸着小手努力够桌上的水杯;看到妈妈心情不好,她就会爬到妈妈腿上亲亲妈妈的脸……然而,谁能想到,这样一个乖巧伶俐的小女孩,竟然有严重的听力障碍!

  这年的年初,父母抱着平平来到北京诊治。经医生检查,平平患有严重的双耳听力障碍,医生建议做电子耳蜗,而手术费用大约要20——30万元。这笔费用对于工薪家庭来说,无疑于天文数字,无助的父母只能抱着女儿返回家乡。回到伊春后,平平的父母一边给孩子筹集手术费用,一边联系到北京聋儿康复中心为女儿进行手术前期的康复训练。

  在北京给平平做检查的过程中,平平的爸爸妈妈了解到,一个人语言发育的关键时期在2岁到5岁,尽早发现孩子听力障碍,及时为孩子戴上合适的助听器,孩子语言康复的可能性会更大。但配戴助听器只是聋儿康复的第一步,对聋儿进行专业持久的听力和语言训练,才是孩子真正走上康复之路的关键所在。助听器只能放大声音信号,使聋儿听得见,但由于聋儿对语言没有丝毫的感知,因此即使听到了声音,却不知道对方在讲什么,要听懂,还必须让大脑对传进来的各种声音有一个认知、理解、记忆、掌握的复杂过程。由于聋儿长期不开口说话,其发音器官僵硬、不协调,因此不能理解、掌握和运用语言,这也是对聋儿进行科学训练和定期康复评估的重要原因。

  在和别的聋儿家长进行交流的时候,了解到聋儿训练更主要的还是在家里,妈妈决定在平平手术之前对她进行康复训练。为了让女儿感受到有声世界的精彩,平平的妈妈在单位请了长假,她要在康复中心陪着女儿学习,以配合女儿手术后漫长的恢复训练。

  3月初,妈妈和姥姥带着平平来到北京聋儿康复中心进行康复训练。那是一段特别艰苦的日子,为了节省每一分钱,他们在康复中心附近租了一套廉价的房子,祖孙三人就挤在一间小屋子里。白天祖孙三人一起在康复中心接受老师的培训,到了晚上,那间狭小的小屋就成为三人的课堂。在北京学习期间,祖孙三人整天泡在教室里接受枯燥但必要的训练。

  北京的春天是美丽的,五一那天,看到外面盛开了鲜花,妈妈决定给平平放一天假,祖孙三人好好地感受一下首都的春天。那一天,平平像一只从笼子里刚放出来的小鸟,开心得又蹦又跳。可妈妈没放弃这个学习的好机会。看到女儿喜欢盛开的鲜花,妈妈就扳过女儿的头,让她看自己发“花”这个音时的口型,妈妈把平平的手放在自己的咽部,让她感受发出“花”这个词时声带的振动。平平是个特别认真的孩子,她仔细地看妈妈的口型,慢慢地模仿着,虽然只能发出模糊的声音,但在妈妈和姥姥听起来,那就好似最美的音乐。

  4个月后,平平的爸爸在伊春筹足了手术所需的费用,7月18日,平平在北京接受了电子耳蜗植入手术。整整一个月,到8月18日,平平的手术做完。当电子耳蜗第一次将声音传入平平的大脑时,产生了强烈的刺激,平平忍受不了高频率的刺激,拼命地用手往下拽贴在头部的外部感应装置。妈妈和姥姥看到孩子遭罪的样子,心疼得直掉泪,可她们硬着心肠制止了平平。

  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磨合后,平平逐渐适应了。回到家乡后,家人开始了更为艰难的语言康复训练。由于听力障碍,平平错过了语言发育的最佳时期,虽然现在她有了一定的听力,却无法用语言表达。十聋九哑,原因不是发音器官的问题,而是因为听不见。装了电子耳蜗,解决了听的问题,还要进行发音的训练。按照医生的建议,孩子每天除进行舌操训练外,还要保持15个小时以上的语言训练。妈妈、姥姥、爸爸、姥爷轮流对平平进行训练,看到苹果说苹果,看到电视说电视,一个字、一个词要反复地说上百遍甚至上千遍。

  每当平平有了一点点的进步,全家人都会给孩子鼓励,有了家人的鼓励,平平感受到自己点点滴滴的进步,渐渐地对说话发生了兴趣,她有了“说”的自信。平平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3个月后,她终于能发出“a”的音来了。第一次听到女儿叫“妈”,是在手术半年以后,那一刻,妈妈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慢慢地,平平说的话越来越多了,她慢慢地说出一个个词组,直至一个简单的句子,一年多以后,她已经能独立地用简单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意思了。为了让平平尽早融入到社会当中,妈妈时刻创造机会让平平与人交流。只要有时间,妈妈就会牵着平平的手到外面散步,看到新鲜的人或事,妈妈就讲给平平听,有时,妈妈还要求平平给家里人讲述在街上的见闻。当平平的语言达到一定的水平后,妈妈想到了女儿今后的教育,她要让女儿进入普通小学,和其他孩子一样享受正常的教育。

  学校里的阳光女孩

  2005年秋,平平成了伊春区黎明小学的一名新生。虽然在家里经过了3年多的康复训练,但由于她使用的进口电子耳蜗在设计时没有汉语的音调变化,所以小平平虽然能开口说话,但说出的话很生硬,有点像外国人说的汉语。同学们很快发现这个大眼睛的漂亮女孩说话有些特别,大家围着平平议论纷纷。平平的班主任老师王优秀发现了这一情况,她告诉同学们平平是个“外国孩”,所以她说话和大家不一样,希望同学们要和平平好好相处。可爱的孩子们都相信了这个善良的谎言,他们也像老师那样照顾平平。

  电子耳蜗是利用磁场原理工作的,怕水又怕雷击,遇到阴天下雨,老师就提醒平平不要到室外活动,而一道闪电过后,老师会马上告诉平平摘下耳机。由于平平听力有障碍,每一位老师在讲课时都分外注意平平的反应,如果发现平平没听懂,老师就会再讲一遍,直到平平也和大家一样听懂了。王老师更是关心这个特殊的学生,她经常在课堂上提问平平,如果平平回答正确了,全班同学都会给平平鼓掌。小学阶段,有一个基本的教学就是听写,每次听写时,王老师都坐在平平的身边,看到平平写完了,再念下一个。平平从未因听不清影响到听写成绩,这使得平平有了自信心,她觉得自己和别的同学一样,别的同学能做到的,她也能做到。

  在老师和同学的关爱下,平平的性格变得开朗起来,她和班上的很多同学都成了好朋友。同桌赵航是个热心的小男孩,有时平平上课会走神,赵航就会用胳膊碰碰平平,示意她认真听讲。平平上课时必须要戴耳机才能听清老师的讲课。有一次,平平的耳钩找不到了,平平着急地告诉了老师。老师发动平平周围的同学帮助寻找,结果全班同学纷纷在自己座位周围寻找。其实,平平只在自己座位附近活动,耳钩根本不会丢到很远,但孩子们的爱心让授课的老师很感动,她没有制止孩子们的行为。

  平平自信、乐观、坚强,是个全面发展的阳光女孩,她的成绩一直都很稳定,只要适合自己的活动她都要参加。就连学校组织的体育比赛,她也跃跃欲试。

  由于平平做电子耳蜗植入手术花了近30万元的医疗费用,自家积蓄不够,家里的几位亲戚拿自家的房屋做抵押贷款才凑足了手术费,贷款刚要还清,平平的妈妈又患上重病做了大手术,每年仅医药费就需上万元,所以家里的经济一直很困窘。校长张东辉了解到平平的情况后,专门召开了班子会议,商议为平平减免了学杂费,还积极给她争取了各种救助。2005年,学校帮平平申报了由伊春区妇联和区交警大队联合资助的“春蕾女童”,解决了平平义务教育阶段的所有费用。几年来,平平得到过市红十字会、伊春军分区、伊春区妇联、区交警大队等多家单位及很多企业的帮助,伊春军分区的副司令员李宪文和平平结成了帮扶对子,也和平平成了好朋友。这个暑假,市图书馆免费为她办理了图书证,可以随时借阅自己喜欢的书籍。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在人工耳蜗使用过程中,使用者的电极阻抗、听觉通路、听觉中枢等对声音的传输和感受均会随时间及经验的积累而发生变化,因此每隔一段时间需要对程序进行调试,以使患者听到的声音更清晰、更舒适。妈妈向医生咨询后得知,像平平这种情况,即使成年后,仍要每年对耳蜗进行调试。但往返一次北京,调试费用加上车费、住宿费就要近万元。妈妈患病手术后,5年内每年都要到北京复查两次。为节省费用,两人利用暑假同时到北京接受一次诊疗。在北京和家乡,甚至往返两地的车上,平平都受到了众多好心人的关怀和照顾。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平平也用爱心温暖世界。

  平平生病后主要由姥姥、姥爷照顾,大多数时间都住在姥姥家,姥姥家的邻居们都熟悉了这个有灵性的小姑娘,谁都愿意和她说说话。平平虽然说话慢,但她乐观开朗,性格特别好,碰到邻居爷爷奶奶买菜回来她也总是主动帮着拎菜。

  平平是个有心的孩子,她时刻记着老师和家长的关心。有一次,老师布置的作文题目是《难忘的事》,小平平在文中记叙了自己生病以后家人和社会好心人对自己无私的关爱。在这个9岁女孩的心里,承载的是浓浓的爱,在她的心里已经知道,是爱让她感受到声音的美妙,是爱让她能够用声音表达自己对社会的感激。

  去年的一天晚上,正在读二年级的平平一进家门就把自己的房门关得紧紧的,妈妈悄悄地从门缝往里看,平平正把妈妈新买的本子和文具盒装进书包里。第二天中午放学,平平一进家门就兴奋地对妈妈说:“妈妈,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妈妈还没反应过来,平平就讲开了:原来,班级里有一个同学家境贫寒,老师号召同学们帮助他,平平就把自己还没舍得用的新文具都送给了这个同学。看到女儿也懂得关爱他人,妈妈心里特别感动,她问平平:“新文具送给别人,你舍得吗?”平平一本正经地告诉妈妈:“我就是在大家的帮助下才能听得见声音的,现在同学有了困难,我帮助了他,我觉得特别幸福。”

来源: 林城晚报     作者:     编辑: 任桂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