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伊春新闻网 > 科技新闻 正文
预防艾滋病 你我同参与
http://yichun.dbw.cn   2007-07-11 10:06:45

  东北网伊春7月11日电

  林城晚报提供 记者吴聿宏刘莹

  自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至今,世界各国防治艾滋病已经进行了20多年。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对艾滋病的不了解,许多市民都处在“恐艾”的情绪当中,一提起该话题,好多人都避之惟恐不及,有的则觉得艾滋病离我们还很遥远,自己不可能遇到。面对多种不同的态度,我们不仅要问:何为艾滋病?它离我们究竟有多远?我们又该如何正确看待艾滋病病人呢?针对艾滋病的一些常识,近日,记者采访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家。

  何为艾滋病?

  据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贾文春介绍,艾滋病的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人体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又称艾滋病病毒)所导致的传染病。通俗地讲,艾滋病就是人体的免疫系统被艾滋病病毒破坏,使人体对威胁生命的各种病原体丧失了抵抗能力,从而发生多种感染或肿瘤,最后导致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这种病毒终生传染,破坏人的免疫系统,使人体丧失抵抗各种疾病的能力。

  典型的艾滋病病程一般要经历急性感染期、潜伏期、艾滋病前期、艾滋病期。急性感染期症状通常出现在感染HIV后的1——6周;潜伏期随着急性感染症状的消退,HIV感染者转入无症状HIV感染期,潜伏期约2——15年,平均8年;艾滋病前期是潜伏期后开始出现与艾滋病有关的症状和体征,直至发展成典型的艾滋病的一段时间。这时,病人已具备了艾滋病的最基本特点,即细胞免疫缺陷,只是症状较轻而已;典型的艾滋病期又称为临床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最为常见的由于免疫功能低下而发生的各种各样的机会性感染;第二类为各种恶性肿瘤;最后一类为HIV直接造成损伤而产生的临床症状。艾滋病发展到最后,免疫功能全面崩溃,病人出现各种严重的综合病症,直至死亡。

  但这里要指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被称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人体感染艾滋病病毒后并不会立即发病,从感染到发病这一段时间被称为潜伏期,潜伏期内的感染者并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不适感觉,他们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地工作、生活。感染者可以通过抗病毒治疗来延缓发病期的到来。潜伏期终末,当感染者因免疫系统功能低下而导致各种机会性感染、肿瘤及相关的症状出现,经医生诊断符合艾滋病诊断标准时,就被称为艾滋病病人。

  感染流行现状

  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1985年发现第一例艾滋病病人,短短20余年,全国所有的省份都报告了艾滋病感染者。截止2006年10月31日,我国累计报告感染者18万多例,2005年我国因艾滋病死亡2.5万人。

  目前,我国艾滋病的流行共有6个特点,分别为:疫情仍然呈上升趋势;流行范围广、地区差异大;三种感染途径并存,吸毒和性传播是新发感染的主要途径;发病和死亡情况比较严重;艾滋病正在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存在疫情进一步蔓延的危险。

  我省在1993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截止2005年11月1日,累计报告HIV/AIDS人数268人,其中79人发病,死亡39人,用药34人。省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流行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即1993—1994年为传入期,以归国人员为主;1995—2000年为播散期,主要在有偿献血、静脉吸毒、性乱人群中播散;2001—2005年为快速增长期,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

  我市防“艾”工作

  据了解,目前我市已发现艾滋病感染者。为了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我市艾滋病人数,几年来,我市的防艾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及市卫生局的高度重视。

  在市委、市政府及市卫生局的领导下,市疾控中心成立艾滋病防治领导小组。2005年该中心还组织相关人员成立了“高危行为干预工作队”,开展高危人群干预工作。各县(市)区疾控中心(卫生防疫站)也相应成立了本级的领导小组和“高危人群干预工作队”。并相继制订了《艾滋病防治工作计划》、《高危行为干预工作实施计划》、《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督导考评方案》、《医疗机构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指导方案》等若干个详细的“计划”和“方案”,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了依据。

  自2006年初至今,市疾控中心检查验收艾滋病初筛实验室两间,初筛实验室检测人数13070人,接待艾滋病自愿咨询人数1314人,其中求询者检测人数1247人(男性约占70%,且多为30岁左右的男性)。2005年初还开展了全市有偿献血人员普查,累计登记既往有偿献血人员206人,开展全市监狱、劳教所羁押、收教人员摸底调查,检测人数1241人。

  同时,进一步加强完善了全市艾滋病网络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共验收了12家初筛实验室,它们分布在全市各血站、医院、县(区)防疫站。全市17个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了自愿咨询室,其中市疾控中心、嘉荫县疾控中心、铁力市疾控中心、金山屯疾控中心开展了自愿咨询检测(VCT)工作,各地都设立了专线咨询电话,并设有专职的咨询员。2006年全市共接待艾滋病自愿咨询人数1314人,其中求询者检测人数1280人。

  不再谈“艾”色变

  几年来,通过全市各级疾控人员的不懈努力,我市防艾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市民们更是由过去对艾滋病避之不及变得能够正确面对,尤其是近几年来,电视、报纸、广播等公共媒体的各种宣传和政府有关部门的积极介入,让人们认识到艾滋病本身并不像瘟神般那么神秘、可怕,广大市民的防艾意识不断增强。市疾病控制中心工作人员为记者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他们身边的故事。

  工作人员说,每年的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这天,该中心都会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关于艾滋病的知识宣传,并会向市民们发放宣传材料和做一些问卷调查。每次开展这些宣传活动,工作人员都会准备上千份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材料走上街头,向过往的路人发放。起初,原以为市民们会非常欢迎,谁知道,那些过往的行人一听说是防治艾滋病的宣传,几乎全都拒绝了他们,有的人甚至绕道而行或出言不逊骂他们是神经病。有人干脆说“我不会得这种病,也不需要了解”。伫立在冬日街头,拿着散发不出去的问卷和材料,工作人员的心中郁闷极了。

  每当面对市民们的不理解,工作人员们也会伤心,也会不平衡,但他们并没有因此停止过自己的工作,仍在积极的不懈努力。几年来,通过全市各级疾控人员不断宣传,市民们的防艾意识大大增强。尤其是自2005年以来,在举行宣传活动时市民们大多会很配合,有很多人竟然不看材料就已经知道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防艾形象大使以及“红丝带”的意义。

  随后,记者又与该中心工作人员在街头做了一次随机调查。在调查中一位青年人告诉记者,早在几年前,他每当听到艾滋病这个词都会觉得很恐惧,尽管也不想歧视艾滋病患者,但那时如果在他周围真有艾滋病患者,他肯定会敬而远之。如今却不同了,每年的艾滋病日,我市的疾控工作人员都会在街头举办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活动,这使他真正地了解一些以前不知道的知识。比如,与艾滋病患者共用马桶、浴室、游泳池等公共设施是不会感染艾滋病的;与艾滋病患者共用餐饮具、共同进餐、共用电话等行为不会受传染;与艾滋病患者握手、拥抱、礼节性接吻等日常接触也不会感染艾滋病,现在他已经不再谈“艾”色变了。许多市民更是表示,只要大家洁身自好,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就不会感染艾滋病。

  艾滋病人需要更多关怀

  采访结束时,贾副主任告诉我们,对于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感染者来说,得病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社会的压力和亲友的疏远。当他们患病以后,爱心无疑是一针安慰剂。在现实生活中,有的艾滋病病人可能由于输血,不幸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他们并没有做错什么,却同样备受冷落。他们只是一个病人,并不是罪人,他们有深深的恐惧和孤独,更需要来自家庭及社会的关爱和宽容。艾滋病离我们并不遥远,社会上越歧视艾滋病病人,他们就越隐藏起来,这样可能造成恶性循环。如果我们身边有艾滋病病人,但我们不知道,没有做好预防措施,身体部位的一个伤口一旦接触HIV就会被传染,那时将有更多的人无辜受到伤害。

  贾副主任说,虽然每年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但是光靠当天的宣传显然不够。针对艾滋病知识普及率不高的现状,今后,该中心将进一步面向全市铺开宣传攻势,多开展知识讲座,让市民认识和了解何谓艾滋病、艾滋病的防治措施、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等内容。特别对青壮年群体,可以面向各大中专院校学生、教师进行专项知识培训。向市民宣传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呼吁正确对待该病及患者,要尊重他们、关爱他们、理解他们,消除他们自身的心理阴影。

来源: 林城晚报     作者:     编辑: 任桂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