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伊春7月3日电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关工组织紧紧围绕工作重点,卓有成效的开展各项工作,为构建和谐伊春和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新农村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林场(所)乡镇、村屯、中小学等基层关工组织和队伍建设都有很大的加强。全市218个林场所,已建立关工小组198个,拥有工作人员983人。全市10个乡镇,均建立了关工委,共配备工作人员1123人。全市189个行政村,已建立关工小组159人、配备工作人员710人。全市299个自然屯,已建立关工小组106个,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人员359人。全市345所中小学校、已建立关工小组135个,有工作人员858人。这些基层关工组织和工作人员,为关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林区中,组织青年开展“学、育、奔”活动,创造了新经验、新典型。汤旺河区二清河林场青年王月平等人,在老干部孔凡东帮助和技术指导下,种平贝获得丰收,带动全场青年走致富道路。贮木场青年周长安刻苦学习袋装木耳技术成功,年创利润20多万元,成为全场青年致富的带头人。
围绕“一个重点”耐心帮助劣迹青少年,重点抓了“留守生”、“流动生”的关爱管理,并形成了长效工作机制。目前,全市共组建关爱工作团338个,有597名“五老”参加了帮教工作,共帮助劣迹青少年342人,改好率达80%以上。全市各界捐资助学金额214万元,对全市12551名贫困生、2176名“留守生”、375名“流动生”进行了资助,保证了他们的正常读书学习。红星区“十大员”刘慧荣发现前进小学一名同学,其父被判刑,其母离家出走,生活没有着落,就主动与其结对帮扶,为他交学杂费、买文具、添新衣、补功课、办低保,使孩子重新振作精神,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优良传统报告员崔欣堂,在对学生进行传统教育时,孩子们感动地流出眼泪。决心好好学习,不辜负老前辈的期望。
积极创建“五好”社区和“六有”村屯关工组织,夯实了基层工作基础。据统计,到目前,全市已有达标“五好”社区关工组织47个,“六有”村屯关工组织107个。伊春区关工委在创建活动中,形成了“三抓三到位”的经验。即抓思想建设,认识到位;抓组织建设,机构到位;抓制度建设,责任到位。制订了创建方案及考评细则。使创建活动目标明确、责任落实、工作到位,做到了“五有”、“四强化”。“五有”是:组织建设有班子,工作部署有位置,领导管理有机制,开展活动有阵地,关心帮扶有队伍。“四强化”是:强化组织网络建设,强化社、校、企挂钩,强化“五老”、“十大员”队伍建设,强化资源共享。通过创建活动,现已有达标的“五好”社区和“六有”村屯占社区、村屯总数的25%。
评选优秀“十大员”和“十大员”队伍先进县(市)区(局)工作成效显著。据统计,到目前,全市共动员“五老”14305人参加了关心下一代工作,聘任“十大员”3632人,分别较往年提高了17.6%和38%,在各自的社区和学校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全市青少年主题读书教育活动开展的深入扎实、生动活泼,效果显著。全市共订读本2.9万册,近12万名青少年参加读书活动。全市评出读书状元20名,读书积极分子一、二、三等奖105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