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伊春新闻网 > 新闻快递 正文
让林城天更蓝水更清
http://yichun.dbw.cn   2007-06-08 10:29:39

  东北网伊春6月8日电

  林城晚报提供 徐海峰见习记者华方芝关英玉/文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其主题是“冰川消融,后果堪忧”,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国家环保总局将今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确定为“污染减排与环境友好型社会”。今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的标识整体为地球的形态,其上半部是充满生机的绿叶,下半部为一尾畅游的鱼,绿叶代表空气,鱼代表了水的概念。清新的空气和洁净的水是人生命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寓意只有有了纯净的水和空气,人才能在大自然中健康生活。

  生活在伊春,是幸运的,因为大自然恩赐给我们湛蓝的天空和清澈的水源,恩赐给我们一个天然的大氧吧——广袤的森林。在这片土地上,林区人曾有过太多的骄傲和自豪,既有为支援祖国建设加班加点砍伐红松原木的火热场面,也有“棒打狍子瓢舀鱼”的惬意生活。但随着现代化步伐的加快,这种生活逐渐远离,天空的颜色不再湛蓝,河水也变得有些浑浊……近年来,我市逐渐加大了对环境保护的力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前几年,有人惊喜地在伊春河发现已经绝迹多年的蛄虾;不少细心的市民发现,在伊春河的部分水段,近几年每到春季就有野鸭光临……种种现象无不指向一个主题:环境。综观近年来我市的环境变化,人们欣喜地发现,天更蓝了,水更清了,空气更甜了。而这其中,饱含着市委、市政府在整治环境这一重要课题上倾注的心血,也凝聚着全市人民为重现家乡秀美山川所付出的努力。

  治理流域污染

  现在年龄在40岁左右的市民都会有这样的记忆:每到夏季,放学后,或到河里戏水,或到水边捞鱼。赶上周末,一家人到河边,母亲洗洗脏衣服,父亲则领着孩子们到河里游泳,或是顺便在河里钓上几条鱼,晚饭的餐桌上便多了一盘味道鲜美的河鱼。然而,这样的日子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期,便成为了大家美好的回忆,河里的鱼少了,河水也变得浑浊。

  近几年来,环境污染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市在积极推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将环保提到重要的地位,“十五”期间,在全市实施生态和环保目标责任考核,环境保护被纳入综合决策,生态和环保成为我市的主旋律。在全面发展经济的同时,市委、市政府从加强城市环境污染治理、改善人居环境质量入手,实行了建设项目环保第一审批权,全过程监管,有效防治工业和流域污染。

  在饮用水污染控制上,我市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我市市民的饮用水有的取自地下水,有的取自地表水,市民出门外地回来,普遍感到,家乡的水口感极好,这得益于对饮用水水源的保护。为了保证饮用水水源安全,市环保部门把保障群众饮用水安全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建立饮用水水源地污染应急预案,有效防止水体污染,严厉打击危害饮用水水源的环境违法行为,明确规定,要严把审批关,在饮用水水源地周边不能建工厂等可能危及饮用水安全的企业,同时大力加强沿岸的绿化力度。为确保饮用水水源安全,各地政府在饮用水水源地周边设立一级、二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一级保护区内不允许人畜随意进入,同时设立明显标志的警示牌,向广大市民提示,水源地禁止洗衣、放牧、种植等人为活动。各种有力措施保证了我市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达标率均为100%。

  为保护林都伊春的绿色环境,全面防止流域污染,严格控制新污染产生,我市下大力气狠抓流域污染防治,重点开展了老污染源的治理,并全力做好污染减排工作。环保部门积极对上对外争取,“十一五”期间已有两个污水处理厂建设、4个工业点源废水治理项目列入国家《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中,总投资近3亿元。2006年在污染治理、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环境监察、监测能力建设等项目上引进到位资金870万元。同时加大生态和环保投入,2006年环保总投入为24117.5万元,占GDP比率达到2.21%。

  治理烟尘污染

  居住在伊春林业发电厂附近的菜农都有过这样的记忆:菜叶上落满了细小的黑色颗粒,菜叶颜色发暗,菜吃起来感觉牙碜,这样的菜卖不上好价钱,菜农因此每年要少收入不少钱。让人们吃尽苦头的就是该厂产生的粉尘,俗称粉煤灰。林业发电厂建于1984年,投产23年,每年产生污水2500吨,该厂投入生产20多年来形成的3个贮灰池占地面积达30万平方米,累计贮灰140万吨,粉煤灰成为严重的污染源。这种粉煤灰颗粒极为细小,在经过沉淀后堆积在贮灰池里。遇到大风天,干燥的颗粒随风飘起,天空变得灰蒙蒙的,颗粒附着在居民的窗台上,晾晒的衣物上,令居民十分头疼。而到了风天,粉煤灰则随风流入河道,造成了伊春河道的严重污染。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加大了对伊春林业发电厂的固废污染、河道污染治理力度,从去年开始,伊春林业发电厂在原来已经对大烟囱污染进行治理的基础上,采取三项治污措施:冲灰水改建工程,将原来的排灰方式改为净水回收再次冲灰全封闭运行;对贮灰场进行加宽、加高、加固等综合治理,防止粉煤灰外泄和伊春河涨水对贮灰场的冲刷,同时对灰场进行黑土覆盖,恢复植被;新上粉煤灰砖厂生产项目,上马了高参量粉煤灰烧结普通砖厂。今年5月16日,市委书记杨喜军到伊春林业发电厂调查研究检查指导环保治理工作时明确要求,加快环境治理项目建设,努力使“一源”变“两园”,即通过治理,把污染源变为生态园、工业园。

  几年来,我市开展了大规模的大气污染攻坚战,截至去年年底,对饮食服务业低空污染点源现场监督检查880余次,强制151家饭店设立独立高空油烟烟囱,在餐饮、洗浴等城市污染点源全面普及使用型煤,禁止了露天沿街烧烤,严格控制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城市扬尘污染,在全市普遍推广使用柴油清洁节能添加剂和乙醇汽油,并通过采取锅炉治理改造、拆除烟囱、集中供热联网等措施改善空气质量,拔掉烟囱132个,治理锅炉近150台,全市累计创建烟尘控制区123.55平方公里。通过全面启动治污工程,加大治污力度,使我市生态环境更好,人民生活更舒心。

  固体废弃物处理

  在日常生活中,还有一种常见但易被忽视的污染源----塑料袋。市民都有这样的经验,商贩免费提供的塑料袋又轻又薄,大多都带有一股刺鼻的味道。专业人士介绍,这样的塑料袋就是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毒塑料袋。为保证市民身体健康,从2000年开始,国家推广使用可降解塑料袋。但时至今日,可降解塑料袋的推广情况仍不乐观。在我市,只有几家大型超市完全使用了可降解塑料袋。这主要是受经济因素的制约造成的,现在在我市市场购物,商家均免费提供塑料袋,而可降解塑料袋的成本大约高于普通塑料袋近一倍,由于没有强制使用可降解塑料袋的相关规定,受成本利润的影响,商家选择了廉价的普通塑料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毒塑料袋。环保部门曾多次宣传推广使用可循环使用的购物袋,但效果并不明显。环保部门的人员介绍,废弃的塑料袋随意丢弃,形成的白色污染虽然已经引起足够的重视,街道、社区、中小学校经常组织清理白色垃圾的活动,但人们使用可降解塑料袋的意识仍需提高。

  白色污染不仅存在于市民的日常生活,在我市的部分林业局,袋栽木耳受到众多养殖户的青睐。据市环保局污控科负责人介绍,随着袋栽木耳的大面积开展,其原本不被人注意的污染日益突出。在木耳收获后,装菌料的废旧塑料袋被随意丢弃在林下,乘车经过伊嘉路,林下一片白花花的塑料袋,一方面影响了我市旅游城市的形象,另一方面,白色污染带来的威胁日益加重。2005年,市政府出台了《伊春市白色垃圾及食用菌废料污染防治管理办法》,以收取抵押金的形式控制污染:在木耳生产初期,即由有关部门与木耳生产户签订协议,要求生产户交纳一定数额的抵押金,到木耳收获期,如果养殖户能主动将废弃的塑料袋收回,则返还抵押金;如果养殖户不能履行协议,则没收其抵押金。《管理办法》出台后,很快显现了其积极的作用,木耳养殖户主动清理白色垃圾的积极性高涨。当年木耳收获后,人们再重走这条路,林下已经很少有废弃的塑料袋了。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废旧电池对环境的污染。资料显示,我国从1980年开始就已经成为世界第一位的生产消费大国,人均年消费电池5只。电池中的重金属无论是裸露在空气中还是深埋在地下,重金属成分都会随渗液溢出,造成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日积月累,将会危害到人体健康。在我市的各县区人群相对集中的地域,都曾设立了废旧电池回收箱,对居民废弃电池进行暂存。但由于我市甚至我省尚没有可对废旧电池进行拆解、回收利用的专业部门,废旧电池的回收情况并不乐观。市环保局污控科工作人员介绍,一些大城市在废旧电池回收利用上采取了租借或以旧换新等灵活方式,取得了一定成效,值得我市借鉴。5月17日--6月17日,伊春移动分公司开展的废旧手机电池回收业务,这也是对废旧电池回收的一种有益尝试。 现在,越来越多的市民已经开始了自己的环保生活,将生活垃圾分类,把其中可回收利用的部分送到废品收购部,对可循环利用的东西反复使用,还有的市民开始骑自行车或步行上班,以减轻汽车尾气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市民李老太早晨经常要喝一碗香甜的豆浆,在意识到盛装豆浆的塑料袋将对环境和自身健康产生一定的危害时,李老太在购买豆浆时就会自带一个小盆。老人不经意间一个小小的举动,带动了孙子的环保意识,这个小家伙现在也成了一个环保小卫士,出门游玩时他会主动带一瓶凉白开,看到地上有丢弃的矿泉水瓶子就会主动捡起来。

  任重而道远

  我市确定了“生态立市”的战略,始终把“生态建设总体战、环境保护持久战”放在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在生态保护、污染防治、节能降耗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环境保护是一项长久的、需要各部门、全社会协同努力才能做好的事业,我市的环保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

  从目前看,我市的环保部门在整治环境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新项目环境管理上,自2003年《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以来,我市不断加大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工作,2006年市政府批转了《关于在全市实施建设项目环保第一审批权的实施意见》,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有了明显提高,发改、规划、国土、建设、工商等部门逐渐将环保审批作为部门审批的前置条件,各县市区对建设项目的环保“三同时”落实情况进行监管,对国家限制、淘汰落后工艺、设备的项目坚决否决。2003年以来,我市共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190个,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达到90%以上,“三同时”验收执行率达到70%以上。

  在新项目监督执法上,我市主要以环境监察部门现场执法为重点,几年来市环保、监察等部门联合开展了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挂牌督办整改了一批违法排污企业,收到了一定效果。

  我市的环境保护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天蓝了,水清了,居住的环境安静了、幽雅了。近年来,我市先后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最佳避暑胜地、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还被联合国授予“城市森林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范例——绿色伊春”的荣誉称号。

  但我们也看到,我市污染源企业是低水平达标,存在着污染防治设施档次低,运行成本大,设备维护不到位,工艺老化等因素,造成废水超标排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污染治理项目的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特别是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远远落后于大中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目前,只有市中心区、南岔区生活污水建设纳入规划中建设,而我市其它县市区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继续直接排放;工业建设中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工业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滞后;环境执法监督管理力度和环境管理力量薄弱,环境应急体系不健全,预警能力弱,环保执法不能完全到位,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引起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和改善,为保护绿色伊春作出新贡献。

来源: 林城晚报     作者:     编辑: 任桂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