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伊春新闻网 > 新闻快递 正文
开发红色旅游 继承先烈遗志
http://yichun.dbw.cn   2007-06-04 15:59:08

  东北网伊春6月4日电

  林城晚报提供 记者王乐文 张恩普摄影

  林都伊春,不仅拥有丰富的冰雪、森林、河流、空气、湿地、珍奇动植物、地质、界江和别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风情等旅游资源,还拥有着一种令子孙后代景仰、让历史铭记的资源——14年抗日战争中,英勇的抗日联军在这片热土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在旅游产业逐渐成为我市支柱产业的今天,这些宝贵的历史痕迹将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从今年开始,我市将对东北抗联遗址进行统一规划、开发,推出“红色旅游”。预计到2010年,拟开发红色旅游项目9项。

  红色足迹遍及山水

  伊春林区是当年抗日联军奋勇杀敌、坚持抗日时间最长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在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四地一道”作用,即北满临时省委诞生地及所在地、东北抗联总司令部及六军诞生地、干部培训基地、后方基地及中共和抗联通往苏联共产国际的通道。小兴安岭就是当年抗联三、六军抗击日寇的战场和抗日的后方基地。抗日联军在小兴安岭留下了许多密营、马架子、地窨子和革命文物。他们的足迹遍布整个小兴安岭,北至嘉荫黑龙江畔,南至双丰安邦河,分布极为广泛。铁力——伊春是名副其实的抗联路,滔滔的汤旺河就是一条抗联河。

  根据我市2006年至2020年的旅游规划布局,依托铁力——伊春——嘉荫旅游带把全市划分为四大旅游集合区。而抗日遗迹遍及了每个旅游集合区。南部旅游集合区以铁力为中心,辐射桃山、朗乡、带岭,这里有铁力北关门嘴子、张家湾和老金沟战斗遗址,透龙山抗联密营,带岭西山抗联遗址。中部旅游集合区,以伊春中心城区为核心,辐射上甘岭、友好、翠峦、乌马河,有伊春抗联三、六军政学校旧址,乌马河锅盔顶北满临时省委旧址和翠峦老营盘密营。北部旅游集合区,以五营为中心,辐射汤旺河、嘉荫、红星、新青、乌伊岭,有嘉荫长镇、观音山、马连和乌拉嘎金矿战斗遗址,中苏通道结列河、乌云和通江渡江口,五营抗联密营和仓库。东部旅游集合区以金山屯为中心,辐射南岔、美溪和西林,有金山屯老白山抗联遗址,西林抗联三军被服厂旧址,南岔四块石原北满省委旧址,南岔铁路7号桥战斗遗址,浩良河吉星村抗联基地。

  北山公园抗联军政干部学校旧址

  作为抗日干部成长摇篮的东北抗日联军军政干部学校遗址,在市中心区北山公园内。东北抗日联军军政干部学校建于1936年4月,赵尚志兼任校长,李兆麟、侯启刚先后担任过教育长,中共北满临时省委书记冯仲云、六军军长夏云杰先后到校视察。抗联军政干部学校在抗日战争时期为抗日联军培养出了大批优秀学员,他们回到部队后都发挥了骨干作用,许多学员在战争中锻炼成为出色的军事指挥员和政治工作者,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为纪念这段历史,伊春市委、市政府在北山公园内建立了抗联遗址纪念碑,并将此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的清明节,大批的青少年满怀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之情,来到这里,立誓要像他们一样,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斗终身!

  上甘岭区老钱柜抗联六军战斗遗址

  老钱柜,原是伐木场把头为工人开支、放粮的地方。它位于小兴安岭腹地汤旺河中游,上甘岭区境内,距伊春市中心城区24公里。当年日本侵略者为了掠夺小兴安岭森林资源,在这里建立了伪汤原县森林警察大队,大队部就设在这里。老钱柜当时是伊春抗日根据地通往苏联的必经之路。为建立稳固的抗日根据地,1936年2月,抗日联军在这里与敌伪军展开了一场战斗,彻底摧毁了盘踞在这里的伪汤原森林警察大队。不久,军政学校、被服厂、军械所以及大大小小的密营,便在这里的原始森林里建立起来。1985年,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共青团上甘岭区委员会在此立碑为记。

  友好区“老泉眼”

  友好区双子河南山有一眼“老泉眼”,清澈甘甜的泉水记录着一段动人的抗日故事。70多年前,时任东北抗日联军六军政治部主任的李兆麟曾率领百余名战士在“老泉眼”附近活动,取山泉水饮用,并于1936年在山泉边建起木刻楞房子,成立政治军事学校,由赵尚志任校长。1936年春天,东北抗联六军政治部主任李兆麟率领百余名战士在拿下汤旺河中游日本侵略者重要据点“老钱柜”之后,按照联军总司令赵尚志的指示,来到距离“老钱柜”20多公里的双子河畔,建立东北反日联合军政治军事学校和三、六军办事处,赵尚志任校长,李兆麟任教务长,学员来自联军各部队。据史料记载,该军校将校址选在了“老泉眼”附近,修建了三栋营房,一栋建在双子河支流的一个小溪旁,另两栋建在“老泉眼”附近。营房为木刻楞墙,房脊低,窗台矮,每栋长30——35米,条件十分艰苦。当时学校只办了一期,学院学生毕业后,分配到各军,身经百战,不屈不挠,锻炼成为优秀的指挥员、著名的抗日将领,其中许多人在战场上为民族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因斗争形势变化,后军校搬至伊春河北大桥处。

  军政学校当时的生活用水都从“老泉眼”处获取,水质清澈甘甜,长流不息,做出的饭菜格外香甜。“老泉眼”的山泉哺育了抗联战士,与东北抗联历史紧紧联系在一起。但自1936年军校迁址后,“老泉眼”的故事一直鲜为人知。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省、市两级文史部门到此调查30年代在此设立的东北民众反日联合军政治军事学校遗址并立碑时,有关部门工作人员找到了还健在的老抗联战士、老猎人前来认证当时隐没在密林之中的抗联军政学校旧址,才引出“老泉眼”曾默默哺育抗联战士的故事。时隔几十年后重寻历史,当初的校舍早已不复存在,但是他们却清晰地以“老泉眼”为坐标,指出政治军事学校两栋既是教室又是宿舍的木刻楞房的具体位置。由此,“老泉眼”在东北抗联史上留下了它珍贵的一笔。随着文史部门对革命史料的挖掘,“老泉眼”已经被确认并载入史册。

  抗联电讯学校遗址

  朗乡林业局的新东林场,是抗联遗址密集的地方。这里有北满临时省委旧址,北满临时省委曾经在这里开过第八次省委扩大会议。上个世纪末,抗联老战士、原黑龙江省省长陈雷曾对遗址进行了考察,经过回忆与辨认,确定了遗址位置。老人激动地挥笔写下了“原北满临时省委遗址”几个刚劲有力的大字。抗联电讯学校成立于1936年,当年,学员在学校除了学习军事政治外,主要学习技术课,有电工原理、收发报练习、国际电讯练习等。同年12月末,时任抗日联军第三军长的赵尚志命令该校与伊春抗联总部政治学校合并,全体学员撤离了巴兰河畔。1937年,抗联六军被服厂由帽儿山转移到新东林场,以金伯文为首,吃苦耐劳的女战士们昼夜加工军服,为战士们提供了充足的服装。后来,这条沟被人们称为“被服厂沟”,一直沿用至今。1985年,已经70岁高龄的金伯文一行人来到林场北侧四公里的山上,金伯文找到了当年的被服厂遗址,看到了遍生树木的遗址,早已烂掉了房子和尚末塌落的锅台火炕,睹物思旧,想起当年的艰苦岁月,禁不住热泪盈眶。

  在西林区,还有一处抗联军事被服厂,那是1936年抗日联军第三军建立的第一被服厂,原厂房为木刻楞房,1937年4月被日寇烧毁。1995年,西林区政府在遗址上立碑,作为永久性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现已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乌马河区“锅盔顶”遗址“锅盔顶”山位于乌马河区西岭林场施业区内,海拔1076米,因其主峰犹如一口大铁锅扣在山顶上,故得名“锅盔顶”。1938年春,中共北满临时省委机关为避开日寇的正面进攻,从巴兰河上游大青川(带岭大青山中共北满临时省委旧址)迁到锅盔顶。主峰北侧4.5公里处的第一号岩洞是省委前哨,第四号岩洞是省委机关秘书处。1938年至1940年间,中共北满临时省委主要负责人金策、李兆麟、张兰生、冯仲云、许亨植等都在这里活动过。1940年1月,中共北满省委在这里召开第十二次常委会。锅盔顶还是当年著名的抗日歌曲《露营之歌》第四段歌词的诞生地。近年来,乌马河区委、区政府多方筹措资金,对锅盔顶抗日遗址进行了修葺,初步再现了昔日的面貌。

  南岔区四块石抗联遗址

  四块石位于南岔翠岗林场东南部,和依兰县交界。抗日战争期间,这里是东北抗日联军的根据地之一。这里有抗联六军医院、被服厂、烈士墓等遗迹,还是抗联重要会议遗址。李兆麟将军曾在这里写下了著名的《露营之歌》。解放后,陈雷等抗联老战士多次回访,写下了《伊春行》、《松涛伴我话当年》、《兴安火种》等文章。

  金山屯区老白山抗联六军军部旧址

  老白山位于金山屯大丰河上游白山林场,海拔1039米,山深林茂,地势险峻,可攻可守。1933年,下江人民第一支抗日武装——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三军汤原民众抗日游击中队,在这里建起了一座200平方米的木刻楞房子,是抗日部队在小兴安岭建立较早的密营之一。1936年,汤原游击总队扩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六军,其军部就设在这里。在营房中,还开办过被服厂、医院、枪械修理所。

  红色旅游线路即将亮相

  为了纪念这些永远不能忘却的历史,我市建立了伊春市博物馆,内设小兴安岭抗日斗争史展厅,详尽介绍了7处抗联遗址和3处日寇侵华罪证遗迹。每一处抗联遗址,都记述了抗联将士及抗日民众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而日寇侵华罪证遗址则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反映了日本侵略者的野蛮侵略行径。 纵观我市主要抗联遗址,大多与现有的景区(点)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我市开发红色旅游资源,挖掘红色旅游文化,推出红色旅游产品,具有很强的可行性。为了将拟开发的红色旅游产品与我市已开发的森林生态旅游产品结合起来,我市将在今后几年推出3条红色旅游精品线。北部为:兴安国家森林公园——小兴安岭抗日斗争展厅——石苑木雕园(抗日纪念墙)——东北抗联军政学校遗址——友好老泉眼——上甘岭溪水森林公园(老钱柜)——五营国家森林公园——汤旺河国家地质公园。东北为:小兴安岭抗日斗争展厅——石苑木雕园(抗日纪念墙)——东北抗联军政学校遗址——美溪龙湾度假区——金山屯老白山抗联遗址——大丰河漂流——抗联纪念园。南部为:小兴安岭抗日斗争展厅——石苑木雕园(抗日纪念墙)——东北抗联军政学校遗址——乌马河锅盔顶北满临时省委纪念碑——透龙山度假区——马永顺纪念馆——铁力烈士纪念园——朗乡万松岩(朗乡抗联遗址教育基地)——巴兰河漂流。

来源: 林城晚报     作者:     编辑: 任桂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