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伊春新闻网 > 新闻快递 正文
无腿亦能立天地
http://yichun.dbw.cn   2007-06-04 15:59:08

  东北网伊春6月4日电

  林城晚报提供 记者张恩普金守城/文

  王刚今年25岁,家住翠峦区,年幼时不幸失去了双腿。之后,他战胜自我,挑战命运,顽强拚搏,用残缺的身体,站立在天地之间。

  不幸的童年

  本应该是幸福和快乐的童年,但王刚却充满了不幸和痛苦。童年的时候,他也曾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拥有一个温馨的家庭和深爱他的父母,谁成想一场横祸改变了他的生活,也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

  9岁那年的冬天,刚上小学一年级的王刚在寒假期间与几个小伙伴去翠峦贮木场玩耍,年幼无知的他与伙伴们爬上了停在铁轨上的一列装满木材的火车,就在他在车厢上尽情地玩耍时,火车突然开动,王刚被甩了下来,掉到铁轨上,无情的车轮将王刚的双腿齐根轧断。

  王刚的父母抱着血肉模糊的儿子痛不欲生。在医护人员的全力抢救下,王刚的命虽然保住了,但他永远失去了双腿。就在王刚伤残的第二年,父亲狠心地抛母弃子远走他乡,不久之后,与王刚的母亲离了婚。

  儿子伤残,丈夫狠心地走了,一连串的打击让王刚的母亲姜晶娟几乎崩溃,眼泪哭干了,甚至想抱着儿子一死了之,是姜晶娟的母亲和姐姐、弟弟用亲情挽留了她,给了她活下去的力量,并给了她无私的帮助。

  失去双腿的王刚整天趴在窗前,看着一个个小伙伴蹦蹦跳跳地去上学,心也跟着他们飞到了学校,眼里充满了渴望。母亲姜晶娟和姥姥、姥爷看出了王刚的心事,想方设法让孩子继续上学。就这样,王刚又走进了学校,成了翠峦区第四小学的一名特殊学生。

  送王刚上学是一件非常艰苦的事,姥姥家的人和母亲每天用毯子把王刚的两个大腿根包好,然后用自行车送他去学校,再背进教室放到座位上。从姥姥家到学校,要走很长的路,要经过两个大坡子,冬天雪大路滑,他们常常连人带车摔倒;夏天一旦赶上连雨天,路上泥泞,姥姥、姥爷和母亲经常是深一脚浅一脚地接送王刚上学放学。中午,因行动不方便,王刚不回家,姥爷每天都给他送饭。王刚上厕所不方便,母亲为他准备了一个罐子放在书桌堂里,母亲每天都要从单位特意赶到学校为他接尿,背他上厕所。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也都非常关心王刚,他们都尽力地帮助他。就这样,王刚完成了小学学业,还上了一年的初中。

  不幸造就了坚强

  王刚的双腿没了,他并没有卧在床上,而是一直不停地练习走路,他用两个大腿根在地上一点儿一点儿地挪动,无论母亲给他垫上多厚的东西都会磨破。母亲特意找来两块耐磨的牛皮绑在他大腿根上,但很快也被磨漏了,大腿根部常被磨得鲜血淋淋,但他还是坚持练习。后来,有人给他出主意,让他用两只手垫着两个小木凳子在地上来回挪动,将身体的重心放在两只手上。于是,母亲就求人给他做了两只小木凳。从此以后,王刚就开始了用双手“走路”的人生。

  几年后,王刚的母亲下岗了,全家人的生活只靠姥爷一个人的退休金维持。后来,姥爷也去世了,生活就越加艰难。身患多种疾病的母亲为了维持生计,到饭店打工,或在夏天时到别人家的地里薅草挣钱,这样只能勉强维持家庭生活。

  不幸造就了王刚坚强的性格,生活的艰难让他有了远大的志向。他总在想:“一定要活出个样来,有很多残疾人都干出了轰轰烈烈的事业,我也这样做,要用我的努力换取母亲的幸福,要让母亲过上幸福的生活。”

  决不放过机会

  2002年8月,黑龙江省第四届残疾人运动会在哈市举行,这是4年才举行一次的残疾人运动会,市残联对这个运动会非常重视,提前两个月就在全市范围内选拔运动员。翠峦区残联在街道上进行摸底调查时,王刚报了名。就这样,王刚与当地的两名残疾人一同来到市体育局接受考察,只有王刚一人被选中。

  从被选中的那一刻起,王刚就下决心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他克服困难,百折不挠,以顽强的意志坚持训练。在水中,他认真领会教练的指导意图,努力掌握游泳技巧,游泳成绩不断提高。在进行举重练习时,他非常刻苦,在场地练习完,回到家后继续练习,还借用翠峦区一中的杠铃和训练场地,在地上垫上沙子,躺在地上用双手举杠铃。王刚的臂力过人,学校的杠铃轻,他就让母亲绑上砖块加重分量。当时正值盛夏,训练时常常汗如雨下,但他一直咬牙坚持着。当时,他坚定一个信念:“一定要抓住机遇,练出成绩。”

  当年8月6日,王刚随我市代表团到省城哈尔滨市参加省残运会的比赛。当天上午举行的是游泳比赛,他同省内多名选手跳进了游泳池。因为王刚是在大河中训练的,河水本身有冲击力,而游泳池没有冲击力,游起来非常吃力,多数运动员都中途退场了,但王刚凭着顽强的毅力,一个人坚持游到了终点,获得这次运动会SB6级200米蛙泳比赛金牌。在100公斤级举重比赛中,选手有20多名,他过关斩将,一举拿下这个项目的铜牌。

  立志冲刺残奥会

  在这次省残运会上,王刚得到了一金一铜的奖牌,这对他来说是很大的鼓励。运动会虽然结束了,但在他的心中却有了一个梦想,他要参加2008年举行的残奥会,要在残奥会上拿个冠军。

  为了圆王刚的梦,母亲及亲友帮他自制了简易的举重工具,王刚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不停地训练(他的情况曾多次被本报报道)。2006年初,翠峦区残联得知了王刚的情况,便千方百计地为王刚创造条件,并为他特意制作了一套举重训练用的杠铃。同年7月,翠峦区原残联主席石青与省残联取得了联系,如实汇报了王刚的情况,本报也多次与省残联体工队教练王小兵联系,介绍王刚的情况。经多方的努力和沟通,省残联体工队教练对王刚的身残志坚的精神非常敬佩,同意王刚到省残联体工队参加统一培训,争取2007年全国第七届残运会和2008年残奥会参赛资格。

  2006年2月,王刚被省残联体工队吸收为队员。在教练的指导下,他的训练项目由举重转为投掷铅球。王刚特别珍惜在省体工队的训练机会,认真领会教练的指导,体会运动技巧。在短时间内,王刚的竞技水平就有了很大提高。

  2006年6月,全国残疾人田径锦标赛在广东省肇庆举行,王刚获得参加田径锦标赛的资格。在参加铅球竞赛中,他的最好成绩为7.83米,取得了该项目的第二名,夺得了银牌。

  今年5月14日,全国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在云南省昆明市举行。在这次全国残运会上,王刚参赛的项目是铅球、铁饼和标枪。他在参加F56级标枪男子组比赛中,以20.82米的成绩,取得了该项目的金牌,并创立该项目的全国纪录。而在铅球、铁饼比赛中,他均获第二名。

  从全国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载誉归来的王刚并没有满足,他说:“参加2008年残奥会是我的梦想,也是我奋斗的目标。”回到家后,他稍作休息,便又投入到艰苦的训练之中。

  5月24日上午,王刚专程来到《林城晚报》,向多年来一直支持他、帮助他的报社领导、编采人员表示感谢,并送来了一面书有“感谢晚报助我飞翔”的锦旗。晚报领导对王刚取得如此成绩表示祝贺,并鼓励他要再接再厉,挑战2008年残奥会,取得更大的成功。王刚说:“几年来,《林城晚报》对我非常关心,给了我战胜困难、顽强拼搏的力量,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绩,与《林城晚报》的支持和鼓励是分不开的,我一定要继续努力,争取在2008年残奥会上拿到奖牌,回报一直关心和支持我的好心的人们。”

  晚报领导在了解到王刚特别喜欢阅读《林城晚报》之后,免费赠送他一份报纸。

来源: 林城晚报     作者:     编辑: 任桂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