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伊春新闻网 > 新闻快递 正文
亦喜亦忧话暧冬
http://yichun.dbw.cn   2007-04-04 10:06:21

  东北网伊春4月4日电

  林城晚报提供 记者崔蕊

  刚刚过去的冬季,因为非常温暖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记者在市气象部门了解到,去年是我市近年来最暖的冬季,冬季(去年11月—今年2月)的平均气温为零下15摄氏度,比常年偏高3.0摄氏度,无疑又是一个暖冬。

  据气象资料显示,去年11月份我市平均气温为零下10.1摄氏度,去年12月份我市平均气温为零下18.6摄氏度,创下了近年来温度的最高值。今年1月份我市的平均气温为零下16.5摄氏度,比常年高6摄氏度,今年2月份我市的平均气温为零下13.0摄氏度,比常年高3.8摄氏度。“立春”当天,我市最高温度达到零下5摄氏度,创下了近年来历史同日的最高值。

  暖冬形成的原因

  气象专家介绍,人类活动造成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不断增加,影响全球气候处于变暖的趋势中。特别是北半球中高纬地区气温升高幅度最大,我省处于中高纬度范围内,我市位于东经127°42′至130°14′,北纬46°28′至49°21′,也在中纬度范围内,气候变暖幅度明显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从季节变化看,我省冬季增温更加明显。从2006年12月1日到2007年1月上旬,我省平均气温达到1951年以来的最高值,出现56年来罕见的冬季最暖天气。2006年12月份,我省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气温比历年高出2摄氏度到3摄氏度,2007年1月上旬平均气温比历年高出5摄氏度到6摄氏度。全省有47个市县突破56年来的平均气温最高值。

  另外,气候的自然波动也是形成暖冬的另一个原因。气温的变化有一定的周期性,近100多年来的气象资料统计表明,我国温度存在着大约30年为一周期的冷暖交替,上世纪20年代以前偏冷,20到40年代偏暖,50到70年代偏冷,80年代后转入一个偏暖期,目前我国还处于这个偏暖期中。在暖期中暖冬出现频率明显超过冷冬,而且易出现极端暖。

  去年整个冬季,北半球极涡偏弱,冷空气活动次数少,强度弱,南方暖空气势力偏强,造成去冬气温异常偏高。

  气候的变化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暖冬给农业、林业及生产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暖冬对农业的影响

  据市农研中心植检植保站朱瑞伟站长介绍,异常的暖冬使虫卵越冬基数增加。通常1月是我市最冷的月份,其持续的低温往往使大部分虫卵难以安全越冬。但2007年1月我市气温比常年高6摄氏度。如此高的温度很难冻死虫卵,这就为2007年农作物病虫害大面积爆发提供了基础条件。暖冬导致农作物病虫越冬基数增加,越冬死亡率降低,病虫害发生加重,病虫害发生期提前,为害期延长,危害程度加重。

  另外,气候变暖使农作物害虫繁殖代数增加。农作物害虫各有其发育的起点温度,各虫态的完成发育需要一定的有效积温,气候变暖,积温增加,缩短了各虫态的历期及整个世代的发育期,加快害虫发育和繁殖的代数。

  朱站长还介绍,暖冬会让杂草提前出土,延长杂草的危害时间,给农民锄草带来难度。另外,杂草过多、过早的生长会给农作物的生长带来危害。

  暖冬对森防的影响

  记者在市森林防火指挥部了解到,冬季偏暖使森林火险等级呈现阶段性变化,加之积雪少,林地可燃物裸露在外,极易引发火灾。尽管3月份的降水偏多,但持续的异常高温使得地表积雪融化消失,地表可燃物水分蒸发加快。随着4、5月份大风天气增多,气象火险等级下降后又开始偏高。暖冬对森林防火产生不利影响。

  暖冬对林木的影响

  冬季偏暖对林木安全越冬非常有利,各种林木、果树和新植幼树等基本没有受到冻害。但是暖冬有可能促使一些果树提前开花,果树的正常花期被打破,有可能会影响到果实的产量和质量。

  记者在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了解到,目前来看,暖冬对我市的森林病虫害影响不明显。我市森林主要的病虫害是舞毒娥、松毛虫及鼠害,这些害虫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天气的冷暖对它们的影响不明显。

  暖冬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通常进入11月份,我市的建筑业相继进入停工期。但2006年的暖冬明显延长了建筑施工期,有的甚至施工到12月。施工期延长,有利于降低单位时间的建筑成本,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经济效益。冬季偏暖,混凝土不易冻结,既有利于提高建筑质量,又有利于减少抗冻材料用量。

  暖冬有利于降低能源消耗。我市冬季寒冷,采暖期长,能源消耗量大。但2006年的暖冬明显减少了冬季采暖的能源消耗,大大降低了煤炭、电力的用量。

  2006年的暖冬对商业影响很大。由于冬季气温异常偏高,使得羽绒服、保暖内衣等冬季服装销量大大减少,春装提前上市。冬季采暖用品如电暖风、电褥子等销售量也明显少于往年。

  暖冬对健康的影响

  暖冬使呼吸道防御功能减弱。暖冬造成大地水分蒸发,气候干燥,这会大大削弱人体呼吸道的防御功能。一般人会出现口干舌燥、嗓子疼、流鼻血、眼发涩、皮肤干燥发痒等症状,还可能感染呼吸道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流感、肺炎、哮喘等,并伴有一些或轻或重的症状,主要表现在咽部干痒、打喷嚏、鼻塞、流涕、发热、头痛、畏寒、乏力、全身酸痛等。

  在暖冬里,心脑血管疾病会突然袭击。暖冬是指冬季的平均气温比常年偏高,个别天气也不排除强冷空气影响而出现寒潮。冬季冷暖气流交汇,使得气候忽冷忽热,骤然变化,当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被温暖的天气麻痹时,老天爷突然翻脸,很容易让人因为一下子适应不过来而发病。

  临床上不少心肌梗塞患者和冠心病患者对天气变化非常敏感。这是因为天气突然变冷会使血管收缩加强,造成血压波动,从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而且气温大幅度波动还会造成冠状动脉和脑动脉血管痉挛,导致冠心病和中风。此外,暖冬会使气候变得更加干燥,如果患者水分摄取不足,血液黏度就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也就增大了。

  暖冬给一些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创造了良好环境,特别是肠道传染病,比如甲型肝炎、细菌性痢疾及食物中毒等等,都有明显上升的趋势。

  冬春季节本身就是甲肝等病的流行季节,暖冬易使流行季节提前。

  暖冬对环境的影响

  记者在市气象局了解到,过去几十年,由于气候变暖,极地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北极永久海冰在减少,冰川和冻土在融化,而1.9℃—4.6℃的全球平均增暖如果持续千年,会最终导致格陵兰冰盖的完全消融,进而导致海平面升高约7米。更可怕的是,如果南极冰盖全部融化,则全球海平面将升高60米;同时,高温、热浪、强降水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频率很可能会增加,热带气旋的强度可能会增强,人类的生存环境将受到极大的威胁与挑战。由此可见,气候变暖对环境的影响多么巨大。

  暖冬过后蚊虫活跃

  暖冬过后,一些蚊虫也特别活跃。专家介绍,严冬能冻死很多害虫,冬季气温过低,蚊子就会停止繁殖。冬天来临的时候,蚊子就会聚集在较温暖且隐蔽的地方隐藏起来,例如暖气空隙中,衣柜背后等,它们不食不动,新陈代谢降到最低水平。在越冬的时间里,多数蚊子会自然死亡,只有少数体格强壮的能存活到次年春天。

  因为暖冬,蚊子冻不死,所以,不光是强壮的蚊子活下来了,那些“老弱病残”的蚊子也跟着活下来了。不仅是蚊子,还有苍蝇等这些容易携带传染病的家伙,在暖冬过后活动也有可能非常频繁。

  暖冬过后如何应对

  由于暖冬使虫卵越冬基数增加,大多数病菌得以存活,若今年农作物生长期间气象条件适宜病虫繁殖,那么发生大面积病虫害的可能性很大,所以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农业病虫害的监测和防御工作。

  暖冬对森林防火产生不利影响。3月15日,我市进入春季森林防火期,随着春季气温回升和大风天数增加,空气将变得干燥,火险气象等级将继续上升,所以建议有关部门做好春季防火工作,特别是加强“清明节”期间人为火源的管理,防患于未然。

  由于暖冬使大部分病菌得以存活,随着春季气温回升,病菌将变得更加活跃,加之春季气温频繁波动,人体抵抗力下降,极易感染疾病,卫生防疫部门应做好防御病菌流行的防御工作。

来源: 林城晚报     作者:     编辑: 任桂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