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伊春3月28日电
林城晚报提供 记者 田凤娇/文
近年来,伊春区因丢失井盖、轧碎井盖而导致伤人事件时有发生。对于马葫芦的问题,有关部门可谓煞费苦心,但井盖频频丢失的问题却一直困扰着市民。
人车遭殃
目前,伊春区共有检查井(俗称“马葫芦”)2463座,雨水井3854座。记者在市政设施管理处了解到,2006年,共发现丢失井盖170多个套件。另外,由于伊春区80%多的检查井、雨水井建于上个世纪70或80年代,全部是红砖制成的,因年久失修发生塌陷的也不在少数。每年维修费用约在30万元仅今年春节期间,伊春区就有5个井发生塌陷。
还有不少人对井盖伸出贼手,令管理部门防不胜防。我们无法确切知道,我市市民一年中有多少位被无盖井“咬”伤。
2004年8月的一天21时许,一名9岁小孩和两位家长走在伊春木材加工厂医院附近的人行道上,两位家长一转身的工夫,突然发现孩子不见了。这时,他们听见在不远处的马葫芦里传出了孩子急促的呼救声。孩子被救出后,两颗门牙被摔掉了,后经法医鉴定为10级伤残。为此,伤者家属告到了人民法院,法院判决产权单位给受害人赔偿14000元。
车辆遭殃的事也频繁发生。2005年11月26日,记者接到热线电话,称伊春区新兴中大街路段原大旅社门前,一处无盖马葫芦由于无任何警示标志,导致一辆三轮脚踏车陷入其中。当晚10时许,一辆运输货物的平头车不慎陷入这里,造成后轮严重变形破损,并与车体减震部分刮在一起,无法驱动。到27日11时,该平头车还卡在马葫芦内等待救援。
今年1月28日13时55分许,在市中心区新昊酒店对面胡同内一名骑三轮车的男子不慎将后车轱辘掉进没盖的马葫芦中,车上6袋胡萝卜散落一地,所幸该男子伤势不严重。当时,据伊春公安分局红升派出所民警介绍,仅此一个没盖马葫芦就有五六台“面的”车的车轱辘陷了进去。
防盗之难
近年来,随着大量流动人员不断拥入城市、生铁收购价格上涨、城市改扩建速度加快,马葫芦问题凸显出来。
据了解,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为了防止井盖被不法分子盗走,伊春市政设施管理部门在井盖上加了锁。可是,这招儿行不通,因为马葫芦里面各种污物特别多,产生了大量的化学成分,由于井盖都是铁制品,很快就将井盖腐蚀了,盗贼是防了,但是管理部门自己也很难将井盖打开。随后,市政设施管理部门成立了盗窃井盖举报奖。2005年,又在井盖上加了个铁制的防护链,这次投入资金10多万元。可是,不法分子又制作了专业工具,连井盖带防护链一并盗走。
为了避免更多的损失,市政设施管理部门还自行研制了水泥井盖,每逢冬季来临之时,工作人员就在伊春区青山西路、铁林小学巷道、机修街等丢失井盖多发区将铁井盖换成水泥井盖,春季再换回铁井盖。
盗贼为何如此猖狂?长期以来,因为有销赃渠道,盗贼们才屡屡出手,从而造成了马葫芦盖的大量丢失。据伊春市政设施管理处统计,2005年,检查井盖和雨水箅子井盖报失300多套件,特别是在2006年春节前夕丢失更为严重,有时一天就达到40多个套件。
市政设施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还发现,从去年以来,一些绿化带的绿地围栏也经常在一夜之间神秘失踪。作为小区公益设施的健身器材也屡遭破坏,路灯里的镇流器被盗等事件时常发生,这主要是因为有销赃渠道。收购站除作为城市便民服务的行业之外,因为它的特殊性,还要起到为公共财物把关的作用。除了国家规定严格禁止收购的东西之外,对那些来路不明的明显公共设施、设备用品及零部件等应该坚决不予收购。暂时收购了,好像是得了多大的利润,等窃贼东窗事发,到头来就是销赃源头。
齐抓共管
为了减少井盖丢失,有关部门想尽办法,与井盖丢失问题“开战”。伊春市政设施管理处副主任殷和顺说,为了强化各类马葫芦日常管护工作,从根本上解决各类马葫芦存在的问题,为了避免市民被无盖井“咬”伤,他们成立了由12人组成的专业巡护队伍,包区包片负责,哪个责任区出现问题,都要对相关人员做出相应处罚。这些人每天从凌晨起在路面上巡护,一直到天黑得看不到人的时候才下班,为的是早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我市公安机关多次对废品收购站进行集中整治,并与业主签订责任状,严格盘查不放松。2006年春天,伊春区警方成功地抓捕了两伙专门盗窃井盖的犯罪团伙,收到了显著的效果。据统计,2006年,丢失井盖下降到170个套件,维修经费也随之下降到6万元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