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伊春3月15日电 嘉荫县全力推进对俄经贸向全方位、宽领域、高层次发展,“口岸经济”拉动了嘉荫县以及整个伊春地区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和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2006年,在“口岸经济”发展中,这个县举全县之力,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多方争取建设资金,积极培育经贸主体,确保口岸安全畅通,使该口岸货运量由2005年的1.9万吨,一举突破5万吨大关,达到6.6万吨,同比增长1.5倍;进出口贸易额实现631万美元,同比增长200%;出入境人员9010人次,同比增长56%;进出境交通工具4257辆(艘)次。口岸过货量是嘉荫口岸开通以来增长幅度最大的一年,创造了嘉荫口岸过货历史最好成绩。为此,受到了黑龙江省口岸办公室的通报表彰。
打好“口岸建设牌”。嘉荫口岸是1989年4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对俄边贸的国家一类口岸,是伊春地区唯一的边境口岸。为了加快对俄经济贸易快速发展,几年来,这个县先后投资近5000万元,建成了口岸办公、查验、生活用房、联检大厅及近万米仓储货场,修建了9.5公里的通港专用道路、输变电线路和通讯线路;辟建了89延长米的口岸立壁式码头,正常水位可停靠3000吨级驳船,在枯水期也可停靠千吨级驳船,年吞吐量达20万吨。争取到国家投资2000万元,实施口岸路9.3公里白色路面升级改造工程,口岸基础设施日趋完善。2007年,这个县将投资2000万元,完成嘉荫口岸改扩建一期工程,使口岸年吞吐能力达到75万吨,年客运量达到1万人次。
打好“货物进出口牌”。扩大贸易规模,提升对俄经贸层次。嘉荫口岸开通之初,对俄经贸主要以进口俄罗斯废钢材为主,但近几年由于受俄方对废钢材出口控制的影响,嘉荫口岸的利用率明显下降。为解决这一根本问题,他们依托中俄双方在资源、人力、设备等方面优势,积极寻求双方合作的新领域,积极鼓励和支持各企业拓展贸易规模,扩大贸易范围,在对俄经贸上多方联系、多元投入、全面发展,专门成立了对俄经贸办公室和对俄农业开发办公室,在境外设立了“奥嘉”贸易公司,由政府组织农民和企业进行对俄农业开发和经贸合作,把自发的松散型的对外劳务合作转变为有组织、成建制的对外经贸合作,对俄经贸从口岸开通之初单一的废钢材进口,
逐步向对俄劳务、农业开发、森林采伐、建筑市场等领域拓展。目前,全县具有进出口经营资质企业21户,其中具有小额贸易经营权的企业16户,有5户企业办理了生产企业自营进出口经营权,今年在嘉荫口岸过货的公司达13家,过货种类已经扩大到木材、机械设备、生活物资、水果蔬菜等领域。边境小额贸易发展顺利,边境小额贸易额达6.8万美元,出口品种日益多元化,由单一的日用品扩展到体育器材、家电、装潢材料、取暖材料等多个方面。特别是在森林采伐中,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在去年冰封期过货期间,共进口木材15731立方米,同比增长450%,木材过货量由原来全省各口岸排名的倒数第二,跃居为全省第三,创嘉荫口岸冬季过木材历史最好水平。为了促进俄罗斯木材进口量,他们在招引外地客商从嘉荫口岸过货的同时,加快木材加工工业园区建设步伐,现已有6户新企业入驻园区,园区内企业已达13户,这13户企业总投资达8000万元,年可加工木材12万立方米,年产值可达1.2亿元,初步形成了基地建设规模。2006年这个县还成功举办了首届伊春市嘉荫对俄区域经济贸易合作洽谈会,签约额达1080万元。
打好“对俄农业开发牌”。跨境创业,拓展对俄经贸发展空间。在对俄经贸活动中,他们积极引导、鼓励和支持各类经济主体走出国门,不断加强对俄市场开发,挖掘市场潜力。在境外设立了“奥嘉”贸易公司,组织农民赴俄租赁土地,辟建境外农场,扩大境外种植规模。2006年过境劳务人员100多人,租赁俄方耕地3700多公顷,取得了良好收益。嘉荫农场注册成立了沃尔米贸易有限责任公司,与俄方签订了5000公顷土地的农业种植合同,农业合作发展前景广阔;成立了在俄境内从事农业生产的私营企业嘉荫永兴贸易公司,在俄种植水果10公顷,发展蔬菜大棚22个,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打好“对俄旅游牌”。这个县紧紧抓住对外交流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嘉荫口岸是全市唯一对外窗口的地域优势,把发展对俄旅游确定为嘉荫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点内容,采取积极措施做大做强对俄旅游事业。为深入了解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风土人情,确定旅游亮点,多次组织人员对俄罗斯的旅游资源进行了实地考察,并积极与俄方旅游企业进行联系,通过大量的走访和拍摄,制作完成了《俄罗斯远东掠影》专题片,选取了100余幅有代表性的图片,利用伊春市中心宣传长廊进行集中展示。将10余篇赴俄游记、散文及宣传图片向国家、省、市多家宣传媒体进行推介,全方位、多视角展示了友好邻邦俄罗斯的城市建筑、自然风光以及异域的人文风情,吸引社会各界开展经贸活动、赴俄观光旅游、进行文化交流。精心设计了出入境旅游线路。目前已开辟了8条精品过境旅游线路,对俄旅游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