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伊春新闻网 > 社会新闻 正文
 感恩父母
http://yichun.dbw.cn   2007-02-07 10:28:59

  东北网伊春2月7日电林城晚报提供 记者吴聿宏刘莹/文

  近日,记者在网上看到一条消息,郑州大学旅游管理学院给学生布置了一道寒假作业,主题为“亲情寒假、感恩父母”,其中的内容之一是给父母磕一个头。校方是想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马无欺母之心。感恩是起码的做人道德,不懂得感恩,就失去了爱父母的感情基础,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将来怎么可能爱事业、爱国家。如今的学生大多注重的是自我感受,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家长的付出与关爱理所当然,有人甚至对周围人的帮助麻木不仁,熟视无睹,这些严重影响了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因此,“亲情寒假、感恩父母”这一寒假作业的主题让人深思。

  今天,该怎样感恩我们的父母?感恩帮助过我们的好心人?如何加强学生的感恩教育?这是许多人应该回答的一道人生题目。围绕感恩的话题,记者对市中心区的部分学生和老师进行了调查采访。

  《母亲》作文不知道写什么

  近日,记者采访了市中心区的王老师。王老师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她说,前不久给学生布置了一篇以《母亲》为题的作文。结果令王老师吃惊的是,班级里大多数学生的反应是:母爱有什么好写的,该写些什么?

  难道孩子们不爱自己的母亲吗?

  “爱。”学生们的回答异常一致,他们都爱自己的父母。谈到为何不想写《母爱》作文时,有的同学反映,妈妈的确很辛苦,每天为自己准备一日三餐,处处关心自己,但许多妈妈都这样,没什么好写的。

  “任何东西得到太容易,都不会珍惜,包括‘母爱’。”王老师认为,“现在许多父母对孩子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对他们倾注了太多的精力,事事包办,造成孩子体会不到父母的不易。反而是班里几位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写的作文真实感人,能感觉到孩子的心里有一份深深的对母亲的爱。”

  其实,亲子关系需要两代人共同努力。一位资深的教育工作者在分析这一现象时认为,父母对孩子要做到关心而不溺爱,以平等的姿态与孩子交流,能够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深处。另一方面,学生也应该多多理解父母。

  多数孩子不知道感恩

  伊春区某中学初三年级学生小强的母亲对记者说:“小强在学校特乖,特别听老师的话,可是一回到家里,就像变了个人似的。”回到家,小强经常和家长顶撞,有时候还没说两句,就摔门而去,还常常冲父母发脾气。小强父亲坦言,平时在家主要是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感恩教育很少涉及。

  近日,有关部门针对感恩教育,对市中心区部分中小学生做了一项抽样调查,数据显示:超过62%的青少年经常与父母顶撞、发脾气;73%左右的学生从不主动参与家务劳动;超过37%的学生不能准确写出自己爸爸妈妈生日的准确时间;超过36%的学生不能准确知道爸爸妈妈最爱吃什么;79%的青少年不经常和父母交流;21%的学生乘车时不能让老人先上、不为老人让座。调查中还发现,有28%的学生从来没有听过有关感恩的故事。

  在学校门口经常可以看到这种现象:一放学,家长就把孩子的书包接过来背着,很多家长觉得帮孩子背书包是理所当然的。据悉,现在很多中小学生不知道孝敬父母,缺乏感恩的心,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父母对孩子感恩教育的缺失。一些家长对孩子学习成绩要求较高,对孩子孝敬父母方面要求较少。其实,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应该大力提倡。

  老师,你今天还好吗?

  近日,记者在互联网上看到一封求助信,题目是《老师,你今天还好吗?》,这是伊春区第二中学学生为他们敬爱的周广辉老师写的。周老师患了尿毒症,治疗需要钱,学生们呼吁社会上的好心人为周老师捐款。

  2006年3月18日,伊春区第二中学年轻教师周广辉累倒在讲台上。经检查,周老师患了尿毒症。虽然周老师参加工作仅有3年时间,但是他和学生们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在这3年教学生涯中,周老师将全部心血都注入到学生的身上。上课时他是传授知识的老师,下课时他是同学们的好哥哥,劳动时他比谁干的都多。就连结婚的当天晚上,他仍不放心自己的学生,特意回到学校看学生上晚自习。结婚的第二天,他就上班了,一天婚假也没有休。在班级的一些活动中,他总是用自己的钱做活动经费,当班费不够时,他又用工资补贴,购置班级必备品……

  周老师生病后,全校师生自发地为他捐款近5万元。学生们还自编自录了一首歌曲《老师快回来》,送给周老师,表达了他们对老师的爱与关怀,祝愿他早日战胜病魔,从返课堂。

  学生为何将周老师当作自己的亲人,为何感恩于周老师?记者采访了该学校的负责人。他说,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只有付出才会有收获,教学也是同样的道理,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周老师是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学生的尊重。

  为父母洗一次脚

  今年寒假,伊春区丰林小学给每个学生留了一项家庭作业,每周真心诚意地为父母洗一次脚,为父母倒一杯茶,为父母盛一碗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对父母的感激、孝敬之情。

  该校的张欣老师说,在我们家里、身边,平时孩子的一切事情都是妈妈包办的情景屡见不鲜:吃完饭,孩子把碗一推,转身回到自己的房间,好像洗碗永远是妈妈的工作;衣服穿脏了,脱下来扔到一边,从来不自己洗。更有的家长省吃俭用,孩子却大手大脚,毫不体会家里生活的艰辛;妈妈生着病,还坚持为孩子做着一切,而孩子却毫不理会……各种因素,有来自社会的、学校的,也有来自父母的,共同在把孩子变冷。

  在反思对孩子教育的一些误区后,学校通过让孩子“为母亲做一件事情”的形式,唤起孩子的孝心,进行感恩教育。在孩子们心中播撒感恩的种子,让他们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在感恩的氛围中成长,通过实际行动去表达这种感情。很多家长也纷纷表示,通过这项功课,孩子变化很大,变得懂事、爱学习了,知道体谅父母,主动帮助承担家务,精神面貌也发生很大改观。

  教孩子学会感恩

  感恩,是人性向善的反映。让孩子从感恩父母开始,学会关心身边的人,关心周围的世界,进而关心整个人类。那怎么教孩子学会感恩呢?

  首先让孩子自己体验生活的不容易。爸爸妈妈不能什么都帮孩子做,不要让孩子什么都不管,只管学习。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不代表只是创造顺境,顺境和逆境对孩子的成长都有好处,逆境对孩子学会感恩更加有利些。让孩子自己体会得到和失去,学会承受错误。

  而加强青少年的感恩教育,关键在家长。孩子是否懂得感恩,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环节。对子女的感恩教育,家长必须提早着手。“不要等到问题暴露出来后,家长才开始重视对孩子的教育,这样会事倍功半。”过分强调学习成绩,忽略思想教育的重要性是十分不利的,家长必须及早重视。教育孩子孝顺父母,学会沟通。对于出现的父母与子女之间交流有障碍的情况,家长应该积极主动去交流,如果孩子不愿意交流,家长应该思考一下,找到具体原因,采取合理的方式与孩子沟通。

  父母要以身作则。自己要孝顺自己的父母和长辈,关爱家里的每个人。既要各自承担家庭的责任和义务,又共同分享家庭的利益。

  还要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根据孩子年龄,指导孩子承担一定数量的家务劳动。家务就是义务,不要在孩子做家务后支付报酬和奖励。还可以带孩子参与一些公益服务,如访问敬老院,感受为他人服务的快乐,体验父母的辛劳,更加珍惜家庭生活的幸福。

  爸爸妈妈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情感,杜绝溺爱。生活中处处实践“分享”,分享不是口号,而应体现在家庭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之中。每一件好吃的一起吃,夜深人静不要把电视声音开得太响,和爸爸妈妈一起打扫家居,照顾老人……

  古人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感恩,是我们伟大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社会人应有的品德。感恩教育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懂得感恩的学生,才能明白老师、家长、社会为他付出的爱,也才能懂得回报。在心中多怀感激,对生命长存敬意,生命会多出几分厚重。

来源: 林城晚报     作者:     编辑: 任桂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