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伊春2月7日电林城晚报提供 记者崔蕊王乐/文
近年来,一些青少年因过份沉湎于网络而导致辍学、离家出走甚至发生意外。网络,这一标志着现代和快捷的工具,却为人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烦恼。近日,记者走近一些沉迷网络的青少年,倾听了他们的心路历程,走进了他们的内心世界。
网瘾少年自述
今年16岁的小强,3年前曾经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是父母心中的好儿子。2004年暑假,无意中接触到的网络世界,对他产生了强大的磁力。渐渐地,他从游戏的旁观者到亲身体验再到和同学联机对打,短短一个假期,就成了个熟练的游戏高手。在小强的自述中,记者看到了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从好奇网络到痴迷网络,最后无法自拔的心路历程。
小强说,当时是偷偷地玩游戏,中午放学的间隙,或者是早晨上学前提前走半个小时,为的就是和“半条命”、“征途”、“热血”这些网络游戏“亲密接触”。渐渐地,游戏中的情节和画面时常会从我脑袋里钻出来,每当这时,我的心会蠢蠢欲动,按捺不住去打游戏的渴望。因为在网络游戏中,家庭、学习的压力和成长的烦恼,什么都可以不理会。我自己也知道,我迷上了这些,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心里发毛了,这不是我的本意,想收手却欲罢不能。
我从偷着玩到夜不归宿,有时候上瘾了,干脆吃住在网吧,妈妈疯了似地一家网吧挨一家网吧找我、劝我,每一次我都下决心是最后一次,可当路过网吧门前的时候,又禁不住诱惑,不知不觉地走进去。由于痴迷网络,我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根本没办法专心学习。上课的时候经常会回想起哪一场游戏没有打好,应该采用什么战术。下了课我不做作业,课余的时间都用来研究战术,看高手们参加竞赛的战报。万般无奈之下,父母只好让我在家里上网。可我根本不屑于在家上网,一个人,没意思,网速太慢,容量又小,玩不了“传奇”。后来为了安装游戏,我连我妈多年积累下来的重要资料都给删了。现在我的状态就像一个吸了毒的人,一天不上网玩游戏心里就非常难受,像有小虫子在爬一样,我也知道这样下去我就完了。我现在真希望有一个可以强制戒网瘾的地方,无论花多少钱,我都会去的。
提起市中心区某小学的小亮,在学校里可小有名气,不是因为学习好,而是他是全校出名的网络游戏高手。小亮对记者说,现在上网玩游戏是我每天生活的一部分,我可以不吃饭,可以不睡觉,就是不能不玩网络游戏。我主要是玩《传奇》和《魔兽争霸Ⅲ》这两种游戏。《传奇》共分50个级,级别越高,得到的奖励越高。如过了7级,就可以获得一个“学习技能”的奖励。我每天上网与对手“鏖战”20个小时,用了两个多月时间,晋升到了44级。而打《魔兽争霸Ⅲ》游戏,我用了将近半年时间,升到了23级。在网络游戏里,我的地位、荣誉极高。
说起自己上网成瘾的原因,小亮说,主要是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在网络游戏中得到了实现。由此,我迷恋上了网络游戏。荣誉、金钱、好的装备,这些都是现实生活中没有的,虽然家里生活条件差,但是在游戏里我可是富翁呢。为了看着我,我爸爸没少操心,可是我有对付他们的办法,那就是我自创出来了“三不”政策:不说话、不吃饭,不上课。后来家长拿我实在没办法,就不管我了,我现在可自由了,想啥时候上网就啥时候去。有时候干脆撒谎说病了,就不去上学,其实啊,就是网瘾上来了,不玩闹心。
迷上网络游戏的时候,小飞读初三。小飞说,虽然我的功课一落千丈,但那段时间是我心情最快乐的日子。因为每天虚拟的网络是我最好的伙伴。中考前的一段时间,我也曾经想努力学习,但是,每天一到课堂,看见同学们都一声不响地低头看书,我的心就感到一阵郁闷,死气沉沉的教室里没有一点活力和新鲜,每天面对着老师和枯燥的课本让我感到非常乏味无聊。偶尔有一天,枯燥的晚课终于结束了,我经过一间网吧,看见里面灯火通明,还有热闹的叫喊声,就忍不住进去看了一眼,许多人都在专心地玩着游戏,看着屏幕上的刀啊枪啊地不停乱飞狂舞,我的心一下子就敞亮了,于是也选了一台电脑坐了下来,可是我并不会玩游戏啊。于是,我叫来网管,让他教我,没想到,我在这方面还真有天赋,才几个小时,我就学会了,而且玩得很好。在这里,什么学习,什么即将面临的中考,我全部忘记了,只有眼前的网络游戏让我快乐。我从来没想过,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有趣的事情。短短几个月时间,我就爱上了网络游戏的生活,后来,由于太痴迷网络了,我把大部分时间都用上了,上课的时候总睡觉,成绩也一落千丈,我的变化让老师发现了,告诉了我妈,妈妈知道后,把我锁在家里,我在家里不消停,把床单、衣服都用剪子剪了很多个窟窿,整夜不睡觉。后来妈妈没办法,只好给我买了一台电脑,让我在家里玩。可是只有两天半新鲜,我又去网吧。这里才是我向往的地方,人多热闹,场面也大,还可以联网打游戏。家里虽然也有电脑,但是没有网吧那种热闹的场面。
沉迷网络的原因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在网瘾少年中,热衷于网络游戏而身陷其中的是网瘾群体的绝大部分。精彩的网络游戏和五花八门的过关升级奖励使孩子们感受到另一种乐趣,流连其中,乐而忘返。在游戏中,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成为主体,并可以随时选择变换角色,每一个孩子都可以随心所欲,游戏中孩子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甚至想干掉谁就干掉谁。在游戏中,游戏者可以轻易结束另一个“人”的生命。“说点粗野的” 、“来点刺激性的”、“聊点新鲜的”、“看点带颜色的”、“玩点没玩过的”,这些话在网吧里随时都能听到。参与游戏的主体性和极大的自由性适应了中小学生的活泼、好动、易接受新事物的年龄特征。在许多配备电脑的家庭中,家长最初对孩子玩网络游戏掉以轻心酿成了最终的祸端,毫无疑问,对青少年玩网络游戏的放纵会促使其上网成瘾。这种放纵一是来自父母,二是来自网吧自身管理不规范。
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父母缺乏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将孩子推向了网络世界。接受采访的大多数孩子都表示:有心事不愿意向父母倾诉,宁愿向网友诉说,或者写进日记。青春期的孩子有着许多新奇的想法和叛逆心理,他们的诉说一旦得不到父母的理解,或者遭到斥责,就会导致他们失去对父母的信任和坦诚。沉迷于网络聊天的孩子并不是少数,他们对并不熟悉的网友可以尽情倾诉生活的烦恼和自己的想法,得到沟通。但是,青少年面对虚拟世界缺乏自控力,容易投入真实感情,一旦出现与网友见面的想法,就会产生许多意料之外的事情。同时,一些家长对子女过于溺爱,给子女的压岁钱、零用钱太多,使孩子有了经常去网吧玩游戏的经济基础;有的家长为了帮助孩子学习,专为孩子买了电脑,但对孩子平时用电脑玩游戏却一无所知;有的家长对孩子关心不够,长期让孩子处于无人管教的“真空”状态,给了孩子上网玩游戏的机会;有的家长发现孩子上网成瘾后,采取简单粗暴的态度,让孩子产生了极强的逆反心理,结果是适得其反,越戒瘾越大。
对网吧管理有缺陷更是促使青少年上网成瘾的元凶之一。尽管近年来我市文化部门对网吧接待未成年人现象进行了严厉的打击,但是利欲熏心的网吧仍不能彻底消除。有的网吧只负责计算时间和收钱,青少年上网具体内容网管基本不管理。由于网吧大多是私人所办,为节省成本,网吧雇用非专业技术管理人员,使用临时职工的现象比较多,这些人学历较低,流动性较大,培训较少,使网吧管理难以规范。其结果是使青少年染上网瘾的几率大大提升。
最后一个原因来自于孩子自身的年龄特点。青春期的孩子特别喜欢寻找成功感、成就感。几乎所有的网络游戏都有一个从低到高的玩家身份认定过程,从普通玩家到高级别玩家,对游戏者而言,无疑是一种奖励,游戏玩家达到一定的级别,更是一种荣耀。考场失意者,升学无望者,还有那些经常受家长和老师斥责、批评的学生,他们渴望成功所带来的愉悦,而在游戏中单枪匹马、过关斩将的感受使他体验到“人生的价值”,所以“我心甘情愿为你痴、为你累”。总之,游戏中的那种感觉,在课堂上,在学校里,在现实中都是很难找到的。不少孩子还认为,在网络上可以寻找精神慰藉。网上有鲜花,有掌声,有亲吻,有笑语,这一点,常常是女孩子们迷恋上网尤其是迷恋网上聊天的主要原因。网上有很多的追美者,一声又一声的极尽夸张之能的“美女”、“漂亮mm”、一声又一声的不负责的“I love you”,让一些渴望艳羡、爱慕虚荣的中学生,尤其是女同学迷失了自我;一大把一大把的鲜花,一幅比一幅更火辣的图片,常常让涉世未深的孩子迷失了方向。另外,怕丢面子,追求所谓的“时尚”也是不少孩子上网的理由。怕同学说自己是被时代淘汰了的人,“你怎么连QQ号码都没有一个”、“你是原始社会的人”,个个被父母宠爱惯了的孩子哪肯落伍,纷纷奔向网络,寻找“现代”,有的把持不住,就成了网瘾一族。
沉迷网络害处多
网络游戏、色情和聊天充满刺激、惊险和浪漫,许多网迷一旦接触,便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这些都严重危害了青少年身心健康。
首先,网络会危害青少年的身体健康。由于玩游戏时精力高度集中,伴随着血液加速、心跳加快,人的体力、精力消耗很大。再加上网吧空气混浊,人群密度大。烟味、食物味、汗臭味,味味俱全;机器声、打闹声、脏话声,声声刺耳。卫生、环境条件极差,严重影响着上网者的身体健康。所以一般玩通宵电游的网迷走出网吧时,都是眼睛胀红,蓬头垢面,两腿发软。青少年学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如果不知饥渴、不分昼夜地泡网吧,其对身体的危害不亚于大麻、白粉等毒物,这并非危言耸听。
其次,沉迷网络会使青少年心理受损。由于网迷对上网有着很强的心理依赖,轻者影响学习、身体,严重者致使心理变态、心态扭曲。“网恋”,这个令家长们心惊肉跳的词语,一旦降临到青少年身上,带来的后果无疑是可怕的。它不仅会使青少年无心学习,整天神魂颠倒,在梦醒之日,必然会给孩子们造成心灵重创,对今后的生活和性格形成影响颇深。
长期沉迷网络,还会使青少年养成滋生是非的恶习。进出网吧的中小学生,他们大多没有收入,为了能弄到进网吧的钱,有的结伙敲诈,有的偷盗抢劫,这样的案件,在近年时有发生。还有一类人进出网吧,纯粹是为了敲诈中小学生,经常有打架斗殴的事在网吧发生。长期进入这样的暴躁地带,还没有完全定性的青少年很容易形成易怒、粗暴的性格。
影响学业,是沉迷网络带来的最直接后果。一位中学教师对记者说,学生一旦对网吧痴迷,就是对人生追求的放弃,成绩直线下降。
早日醒来网瘾少年
其实,网络并非洪水猛兽,它只是工具,本身无罪。学校、家长以及网吧的管理者如何在做好宣传工作之外,进一步研究问题并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让青少年握好了手中这把“双刃剑”呢?首先,学校要在“教网育人”上下功夫。学校在教“网”育人上,是否要尽快下点功夫,深入研究,进而有所作为呢?答案应当是肯定的。比如,学校怎样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深刻认识到网络是把“双刃剑”,就很值得研究。在网络上,可以获得无尽的精神食粮,因为它是吃不完的可口馅饼;也可能经不住诱惑而成为“俘虏”,因为它有防不胜防的可恶陷阱。上了网,可以在知识的海洋中冲浪、饱览;也可能遇到狂风大浪而呛水甚至被淹没。如果孩子们手握这把“双刃剑”时,能让“真善美”的这一刃闪闪发光,大派用场;同时又让“假恶丑”的那一刃钝化乃至抹平,那才是教“网”育人的极大成功,那才是使人终生受益的教育。学校理应去追求这种教育,去争取这种成功。让学生增强“双刃剑”意识的同时,应建立一种教育、训练和评价机制,从操作层面上让学生既能学到网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能加强修炼,学会“慎独”,趋利避害,争做“网络的主人”。
其次,应多建些适合青少年的网站。正确引导青少年上网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形成综合力量。从源头治理青少年网络环境是问题的关键,真正适合青少年的网站太少了,应该多建立些适合青少年的网站,让网络中有属于他们的一片天地。
再次,别让“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成摆设。各职能部门应通力合作,对不合格网吧进行长期的彻底清理整治,减少违法犯罪的诱因。近年来,我市文化部门、工商部门和公安部门屡出重拳,对接纳未成年人上网、在学校周围200米内和居民楼内开设网吧、无经营手续的“黑网吧”等给予了严厉处罚和坚决取缔。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指出,加强对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管理。因此,各职能部门应当严格执法,加大查处力度,并将这项工作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最后,心病还要心药医。对待那些暂时迷失了的网瘾少年,学校和家庭不能遗弃他们,更不能用粗暴的打骂方式解决。教师要教育学生“爱自己”、“对自己负责”,并热情认真地引导学生学会“怎样爱自己”、“怎样对自己负责”。引导学生认识到:如果整天泡在空气很不新鲜的网吧,熬长夜,吃泡面,视健康为儿戏,拿青春赌明天,这不是真正的爱自己,这是在拿生命开玩笑!家长要鼓励孩子找回自己,重树自信心。实际上,很多沉迷网吧的孩子都丧失了信心,心灵都很空虚,谈不上有进取之心,有的甚至“破罐子破摔”。因此,鼓励他们找回自己,重树自信心,就显得特别的重要。家长也要尽力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培养孩子正确的娱乐观念和方式。要坚决制止孩子玩暴力、色情游戏;要懂电脑,学会给自己家的电脑加密,不要让孩子骗了。最重要的是,要与孩子真诚交流,互通感情,多让孩子在现实中得到快乐,多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劳动,多让孩子了解、领悟父母的辛苦,让学生学会尊重,让孩子心悦诚服,坚持正面引导,根除网瘾。
希望所有迷途的孩子都能早日读懂老师的期盼,家长的泪水,早日醒来,不再沉迷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