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伊春新闻网 > 新闻快递 正文
谨慎面对二手手机
http://yichun.dbw.cn   2007-01-31 10:06:25

  东北网伊春1月31日电林城晚报提供 记者王跃东/文

  买卖无序

  消费者权益难保证

  近日,张先生在市中心区一家手机维修店买了一部二手摩托罗拉V3型手机,用了两个多月后,他的朋友和同事多次埋怨他,有时候给他打电话打不通。张先生拿起电话试拨了几次自己的手机,有两次电话里说“你拨的用户暂时无法接通”,可张先生的手机开着,信号也是满满的,一定是手机出了毛病。张先生找到那家手机维修店,老板的态度是出售二手手机,商家不负责保修,更不用说退货了。张先生在购买时,老板告诉过张先生,二手手机商店不能开发票和信誉卡,这让张先生气愤之余只能自认倒霉。后来,张先生的一位朋友给他出了一个“挽回损失”的办法:找一家回收旧手机的商店,把这个手机卖掉!

  王女士原本打算给在外地上大学的儿子买部二手手机,既是图价钱便宜,又觉得能买到比较时尚的款式,结果却是让她大失所望。二手手机市场一不给收据,二不承诺三包,就连手机的资料都提供不了,“价钱也让人不放心,相邻的两家店铺,同样的机型竟差150元。”

  记者拿着一部一年半前花了1700元买的飞利浦9@9c手机,来到市中心区一家门上贴着“高价回收二手手机,出售二手手机”的手机维修店,问老板这部手机能卖多少钱,老板抬头看了一眼记者手里的手机,很快给出了答案:“200元。”记者表示价钱太低,老板说:“我和你说的这个价钱是主板没有动过的,如果动过,连200元都不值。”接着又说:“你如果诚心想卖,我就给你看看。”记者问:“如果卖给你的话,是不是得要原来买时的发票和保修卡等票据呀?”老板回答得很干脆:“不用,那些没用。”

  在另一家手机维修店,记者称要购买一部二手手机,老板从柜台里拿出两部,“这部400元,这部550元。”“能开发票或保修卡吗?”记者问。“这样的旧手机哪有发票和保修卡呀。”老板解释说:“这手机都是流行的款式,去年都卖3000多,保证能使住。”记者又问:“如果买回去之后或是用一段时间后坏了,我怎么办呀?”老板一看记者不关心手机的款式和价钱,只关心售后这方面,非常不耐烦:“兄弟,所有的店子卖二手手机都没有发票或保修卡,你非朝我要,我去哪给你整,不诚心买就算了。”说完,将手机装进了柜台。

  记者又到了一家出售二手手机的商店,老板拿出一个款式较旧的手机,价格也非常便宜——160元。记者又问到保修问题,老板的回答很幽默:“如果你买回去坏了,那只能怨你命苦了,我这里的手机,质量咣咣地。”之后小声嘀咕:“100多元钱的东西还要保修……”

  市场庞大

  迎合低收入者口味

  近年来,国内手机市场竞争激烈,以致手机价格大幅度下降,很多追求时尚的年轻一族,更换手机的周期越来越短,使手机市场处于更新换代的高峰期,接踵而来的连锁反应就是二手手机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资料显示,2006年1至6月,国内手机市场手机累计销售10000万部左右,而在北京、广州、上海等一些经济发达城市,手机的更新率已经高达68%,一些地区的手机更新率达到了50%左右。不难算出,仅仅去年上半年,流入市场的二手手机数量就在5000万部左右。

  我市的二手手机市场的交易量还没有部门统计过,但许多市民都亲身经历或亲眼看过二手手机交易,也曾到过生意红火的二手手机商店,从中不难判断,我市每年的二手手机交易量,决不是个小数目。

  从经济和市场的角度来讲,二手手机存在着需求,有需求就有市场,所以有其合理性。通讯工具在人们的生活中占的位置越来越重要,且机型更新换代特别快,价格低廉的旧手机吸引了消费较低人群的眼球,比如一部九成新的小灵通卖价不过一二百元,甚至更低,有些旧手机价格也非常低,这样价位的手机,确实给一些低收入人群提供了很大方便。

  其间玄妙

  不法者有机可乘

  一位曾在二手手机店工作过的业内人士向记者讲,由于国内市场上竞争的手机品牌太多,竞争激烈,大多手机的每部利润也就在几十元到一二百元之间,但二手手机市场则不同。由于商家一般以极低的价格收购到旧手机,进行简单的清洁和维修后,即使以原手机市场价的五折出售,仍能赚取较大的利润,比新型手机的利润要高很多。也就是说商家将收购的旧手机稍做处理后,就能以稍高的价格卖出,从中牟利。处理的内容当然包括升级、换外壳等等,甚至还有重新组合,反正只要能卖上好价钱,怎么做都是可以的。

  还有少数不法商家的“经营”方式更特别,就是将旧手机翻新,一般来说,不法商贩翻新手机可以分为以下三步:

  首先,拆壳去污垢、维修。要做到零部件给人在感官上是崭新的,功能还要基本正常。

  然后,换上新外壳或者手机美容后的外壳。他们给这些旧手机换上从不法商贩手中买来的走私外壳,并在壳内贴上买来的标识,如:手机出厂地、手机编码等。对于不能换外壳的手机,他们会给手机重新喷漆,这样会使二手手机的外壳和新手机一样。

  最后,重新伪造编码。从事手机翻新的商家都利用电脑设备,重新将手机内存的编码刷新,使之与包装盒编码及标识编码一致。最后给翻新的手机配上电池、充电器等,放入包装盒内。这样一部“新”手机就诞生了。

  道高一丈

  识别翻新手机有方法

  这位业内人士还告诉了记者如何识别翻新手机:目前翻新手机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外包装盒翻新。外包装盒翻新比较容易辨认,一般正品包装盒的纸质都为铜版纸印刷,字体和图像都十分清晰,富有层次感;而假冒的包装盒都为简单的单面纸张仿造,字体和图像都很干涩、粗糙,印刷字迹模糊。上述的翻新方式并不常用。外壳翻新是指将二手手机原来的旧外壳用新的替代。目前市面上普通手机仿原装外壳一般都在20——50元左右,所以很多二手商贩为了卖个好价钱,都会将二手手机套上新的仿原装外壳来出售。不过,消费者可以多留意一下手机的外壳,因为很多翻新手机的前后外壳间隙部分都会出现闭合不紧和留有较大缝隙的情况。值得注意的是,这类翻新手机都是本身存在质量问题的二手手机,所以才会发生以次充好、以旧当新蒙骗消费者的现象。

  每部手机都有自己统一、唯一的电子串号IMEI码,这个号码与机身内及包装盒上的IMEI码一致。所以在购买二手手机的时候,只需在手机上按“#06#”,一般手机上显示的15个数字就是本机的IMEI代码。当然,显示IMEI信息部分主要是由手机主板来完成。而如果按照此方法操作后得到的IMEI代码和机身IMEI码不一致的话,那么此手机有可能是组装而成的。

  缺规少则

  旧手机市场亟待规范

  目前,二手手机市场缺少起码的“游戏规则”。记者从市消费者协会了解到,我省尚未出台有关于旧手机市场的管理办法来规范市场,只有国家信息产业部、工商总局和技术监督局联合出台的手机三包方面的规定,但只适用于新手机。

  据了解,由于没有二手手机相关的“三包”法规,而监管部门因为没有法规可依,也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因为消费者在购买二手手机时没有正规的三包合同和收据,所以,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对此也无能为力。除消费者保护机构之外,工商管理、质量监督部门、公安部门面对二手手机市场的混乱,都缺乏统一的处理标准。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混乱的旧手机市场往往被犯罪分子所利用,将抢劫、盗窃来的手机,到旧手机市场低价卖掉。这样,旧手机市场在不经意间助纣为虐,成为犯罪分子理所当然的销赃场所。资料表明,国外的二手手机市场已经相当成熟和完善,经销商与手机厂商合作是一条捷径,此外经销商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易具有相当高的透明度,消费者在购买时,可以详细了解到自己购买的二手手机资料,例如在日本东京的秋叶原二手电器市场,消费者除了可以从商家确定自己手机属于淘汰机还是翻新机之外,还能享受到对所购买的二手手机跟新品一样的包退保修服务。这样看来,二手手机方面国外成熟的管理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来源: 林城晚报     作者:     编辑: 任桂莲
相关文章